小朋友,你好吗?我是你们的启航老师,今天带大家认识一个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就是农历的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 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古住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在这一天写下了自己的过节的所思所想。或怀念亲情,或抒感叹人生,或表达志向等等。这其中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无疑是最著名的一首。

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词赏析(趣读古诗妙不可言)(1)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因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的 。王维家居山西蒲州,在陕西华山之东,所以题目称“忆山东兄弟”。当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长安是唐朝的首都,都城的繁华自然是跟家乡小城没法比的,但是对于少年游子来说,长安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在茫茫人海中越是繁华热闹,游子就越发孤独无助,诗人用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表现出了对亲人的思念。一个人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遥远的他乡去,会感到一切都是陌生、不习惯的,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独自一人身在他乡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 但一旦遇到 最常见的“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就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象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朴实无华的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经诗人道出,就成为了客中思乡的千古名句。

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词赏析(趣读古诗妙不可言)(2)

从古至今,人们写重阳节的诗作有很多,除了这首之外,还有李清照的亲情《醉花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里有李白的怀才不遇,《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也有王勃的坎坷一生,《蜀中九日》——“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词赏析(趣读古诗妙不可言)(3)

这里还有一代伟人毛泽东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慨,《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一首首的诗词,也在向今天的人们讲述一个个的重阳故事。

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词赏析(趣读古诗妙不可言)(4)

古代民间认为,九月初九是多灾多难的逢凶之日,在这一天还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一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而茱萸香味浓郁,有驱虫去湿、逐风辟邪的功效,所以人们喜欢佩带茱萸。此外,过节还要吃重阳糕,讲究的重阳糕要作九层,像座宝塔,宝塔的顶层有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之义。品种也很多,有花糕、菊糕、五色糕,菊花当然是象征长寿,而重阳节又恰逢九月初九,正是赏菊的最好时节。人们约上三五知己好友,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为唐代的时尚。小朋友们,你知道哪些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呢?可以在文末发表留言哟。

好了,让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吧!

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词赏析(趣读古诗妙不可言)(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