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了孤独和绝望(我的孤独在人群中-时间早已老得啃不动我们)(1)

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期盼着在这个偌大的世界上,寻找到那么一些智取相同的人,我们希望有人能够懂得我们内心的脆弱。可是,往往我们走过半生,我们才发觉,语言来这世界上的人是那么多,而大家却又那么不同。即便是我身处在早晚高峰的拥挤人潮中,我也只能感受到内心的一阵阵孤独,我始终给都是一个人。

那种感觉很神奇,无论我和一个人多亲近,我都无法知道对方究竟在想些什么,我能够看见我们之间巨大的鸿沟。那种孤独不是虚无飘渺的,它们从我们脚下的土地里升起,如同藤蔓一般缠绕着我们,我们内心的空洞只能自己去缓解。而刘亮程仿佛从自己所在的土地上找到了可以表达的角度,那些关于村庄的文字,讲述了他经历的孤独,也在某种程度上疗愈了我的孤独。

关于虚土庄的故事,在《虚土》那本书有中已经看过一次,但是在这里再次看到又有了不一样的感觉。人们四处奔波究竟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寻找到一处可以安居的地方吗,我们每天的辛劳,只是为了能够在夜里睡得安稳。在每一个白日,我们都在尽力拖延时间,希望能够在日头落下去之前让自己做更多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尽可能地让自己忙碌起来,用很多事情填满自己,好像只有在大脑疯狂运转的时候才不会觉得自己孤独。那些被填充进了具体事情是的时间,就如同是书中讲述的有风的耶娃四年,那些夜晚因为有了风声,而盖住了贼发出的一切声响。因为有了风声的存在,我的孤独被掩盖住了,才不会发出声音被我察觉。

不过,那些睡不着的夜晚,我能够看到,刘亮程讲述的村庄也没有睡着。它就伫立在那里,它默默地看着人们睡了又醒,它所拥有的孤独明显比我多的多,它知道的事情也比我多。它会知道,我再怎样努力也拖不住时间,我无法摆脱衰老的命运,我只能日复一日看着自己在村庄老去之前老去。

不过,真正的幸福好像都是属于那些孤独时刻,即便我说不出的话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也可以自己给予自己回应。我不是要永远在人声鼎沸中寻找认同和存在,或许每一次夕阳余晖中,每个走在路上、窝在座位里的人都是孤独的,我们没有什么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