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态度不是小问题)

态度不是小问题

「原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之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在父母面前保持和频悦色的态度最难能可贵,有事情晚辈出力,有酒莱长辈吃喝,这难道就是孝了吗?”

论语里要孝顺父母的话(孝敬父母最难事是色难)(1)

色难

「读解」

孝心和态度其实是一个问题的里外两面。

《礼记。祭义篇》说:“孝乎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孔子回答子游和子夏的两段话实际上是同样的意思。

无论你是否为老人做事,也无论你是否拿好吃的给老人吃,只要你内心不恭敬,态度不好,脸色难看,就是失去了孝道的根本。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注意。

下一篇(大智若愚的颜回)

大智若愚的颜回

大智若愚

「读解」

有大智慧的人,不显山露水,不卖弄聪明,表面上看起来很愚笨,其实却很聪明。有句俚语说得生动:“面带猪相,心头撩亮,‘可惜颜回没有照片留下,我们不知道他长得怎么样。

《小儿语》告诉我们:“洪钟无声,满瓶不响。”俗话说“满罐水不响,半罐水响叮当,”如果你留意观察生活中这种现象真是不少。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课堂上发言最踊跃的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而往往是所请的“小聪明”。

《老子》有句名言:“大直若屈,大巧若拙。”苏东坡补充说“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颜回不正是这样一个大智若愚的生动形象吗?

下一篇(观察人的方法)

观察人的方法

「原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译文」

孔子说:“看他的所做所为,考查他的经历,观察他的兴趣。这个人还能够隐瞒什么呢?这个人还能够隐瞒什么呢?

论语里要孝顺父母的话(孝敬父母最难事是色难)(2)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读解」

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所以,圣人有一套了解别人的方法,这就是他观察人的三个要点:既要看现实表现,也要查一查履历档案,即便不用查三代,那起码也要看一看他本人是否有“前科”啊!

同时,还要观察观察他的兴趣爱好所在,是安于平淡还是热中于追名逐利呢?“如此等等。有了这三个方面的考查,谁还能隐瞒什么呢?

说起来,直到今天,我们的政工干部不也还是在从这些方面来考查”人民的勤务员“,从而决定一个人的升迁沉浮吗。

下一篇(温故而知新)

温故而知新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而能够获得新知识,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论语里要孝顺父母的话(孝敬父母最难事是色难)(3)

温故而知新

「读解」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悦在哪里?就在“温故而知新”。学习最重要的是获取心得,逐步达到无师自通的程度。换句话说,无师自通,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所以,高明的老师总是致力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做一个通才)

做一个通才「原文」

孔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要像器皿一样。”

论语里要孝顺父母的话(孝敬父母最难事是色难)(4)

君子不器

「读解」

器皿各有所用,打酱油的不能买醋。装酒的不能装油。而君子进德修正,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从政,都应该博学而才能广泛,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各个方面的通才。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全面发展,做一个多面手,做一个开拓型的人才。

论语里要孝顺父母的话(孝敬父母最难事是色难)(5)

半部论语治天下,万世师表(孔子)耀古今

读盛世经典,参悟人生真谛,一米阳光,半瓢清水,独坐渔舟船头,撑起一杆乾坤,坐看江边花开花落,仰望天空云卷云舒,靖谈论语(jtlunyu)与你相约一起品读圣典,启迪人生真谛,与君相伴,星河璀璨。

题外:感谢你能看到这里,百家争鸣各有千秋,读经典巨作,品人生百态。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关注与收藏,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做评论言辞之说。一部巨作流传至今,有其自身闪光之处,取其精华为我们所用才是读之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