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2分,每小题2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六年级下学期语文题?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题(六年级下学期语文选择题训练)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题

一、(12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zhùn)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nì)色的碎影。

B. 玛琪脸上露出鄙(bǐ)夷不屑(xiāo)的神情:“学校?学校有什么好写的?我讨厌学校。”

C.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脆着,爸爸拿镊(niè)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péng)酸水给他洗干净。

D. 边缘都参差(cēn cī)如夏云头,镶(rǎng)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答案】C

【解析】

【详解】A.坠zhuì,霓ní;

B.屑xiè;

D.镶xiāng;

故选C。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火花在我们眼前飞舞,艳丽的色彩影照在伯父的脸上。

B.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C.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平空产生的。

D.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蓝,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答案】B

【解析】

【详解】A.影——映;

C.平空——凭空;

D.摇蓝——摇篮;

故选B。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 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B. 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C. 藏戏中艺人们的唱腔、舞蹈动作可以随意发挥。一段戏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观众也在吃喝玩耍中看戏,双方为所欲为、优哉游哉。

D. 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A.张冠李戴:意思是把姓张的人的帽子戴到姓李的人的头上;把这一方涉及的过程安插给那一方,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运用正确;

B.锲而不舍:意思是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运用正确;

C.为所欲为: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通常用于贬义)。感情色彩不合语境;

D.独出心裁:原来指诗文的构思有独特之处,后泛指想出的办法或做工与众不同,多指科学精神。运用正确;

故选C。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B. 发展经济与搞好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可以并行不悖,但是还能互相促进。

C. 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疑问,不断发问,追根求源,找到真理。

D.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答案】D

【解析】

【详解】A.缺主语,句子开头加上“我们”;

B.关联词使用错误,将“虽然……但是……”改为“不仅……而且……”;

C.词语顺序颠倒,将“不断解决疑问,不断发问”改为“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

故选D。

5.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B.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邀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慨。

C. 他们还没看完一半,玛琪的妈妈就喊了起来:“玛琪!该上课了!”

D. 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答案】A

【解析】

【详解】A.将句中的冒号改为逗号。故选A。

6. 下列对文学常识或文化知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旧题是列御寇著。列御寇,相传是春秋时期道家人物,郑国人。

B. 《好的故事》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鲁迅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

C. 柳公权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就是专门形容他的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

D.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是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同和欧洲的“小说之父”。《鲁滨逊漂流记》是其代表作。小说写了乐观又勇敢的鲁滨逊通过努力,靠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困难.表现了当时追求胃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有误。列子是战国时期人;

B.有误。鲁迅的小说集是《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C.有误。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

故选D。

【点睛】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表里的生物》中节选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却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7. 选文中最后说:“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为什么“我”不说了呢?对此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这样的话“我”说了很多遍。自己也厌烦了。

B.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事物的认识也更全面,明白了自己以前的猜测是不正确的。

C. 因为父亲和母亲教育了“我”,所以不再说了。

D. 因为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所以不再说了。

8. 下列对选文中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多么”加强语气,“为什么”表示疑问,两个词写出了我的意外和困惑。

B. 在“我”心里,表是神秘而美丽的,而蝎子是丑恶而恐怖的,“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把蝎子放进表里。

C. “但是”“也”表转折,表现了“我”因为猜对而感到愉快和满足,表现了“我”内心的矛盾。

D. 在作者心里,只有活的生物才会发出声音,而父亲的话证实了这一猜测。

9. 对选文中“父亲不允许我动他的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很珍贵,父亲很爱惜,怕“我”弄坏了。

B. 为了激发我的好奇心。

C. 为了增加表的神秘感。

D. 表里面有蝎子,一动就蜇人。

10. 对选文所用描写方法及人物性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主要运用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了“我”的天真幼稚,善于联想。

B. 选文主要运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善于观察,酷爱学习。

C. 选文主要运用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好奇心,善于思考。

D. 选文主要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聪明活泼,积极向上。

【答案】7. B 8. C 9. A 10. C

【解析】

【详解】1.阅读文章内容可知,此文写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事物的认识也更全面,“我”意识到自己的天真幼稚,知道到了表里没有蝎子,也明白了表里为什么发出“嘀嗒”的声音,以前的猜测是不正确的,所以不再说了。故选B。

2.“表现了我内心的矛盾”错误,“我”“吓了一跳”,是听到父亲话后的震惊,“愉快”是因为父亲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有一个活的生物,没有写出人物的矛盾心理。故选C。

3.A.根据前文“‘只许听,不许动。’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小孩儿不许动表。’”可知父亲认为父亲很爱惜表,怕“我”弄坏了;BC两项在文中找不到依据;D项错误,表里面根本没有蝎子;

故选A。

4.选文是“我”和父亲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运用了语言描写,“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只想……”这是心理描写,表现“我”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故选C。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两小儿辩日》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东游(东:从东方) B. 我以日初出远(以:从在)

C. 孰为汝多知乎(为:认为) D. 孔子不能决也(决:处理,解决)

12. 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译文: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B. 日初出大如车盖。译文: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

C.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译文: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D.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译文: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热水一样。

13. “孰为汝多知乎”一句中,使用称呼平辈的“汝”,而没有按照常理,使用敬辞“君”“公”“先生”,对其意图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 表现两小儿的无畏。 B. 表现孔子的平易近人。

C. 突出嘲讽的意思。 D. 暗示当时社会礼制的缺乏。

14. 对本文寓意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学无止境 B. 不能取笑别人

C. 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D. 要实事求是

【答案】11. C 12. D 13. C 14. B

【解析】

【详解】1.A.东:向东;

B.认为;

D.决:决断,判定,判断;

故选C。

2.D.正确翻译: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故选D。

3.“孰为汝多知乎”意思是:是谁认为你智慧多呢?孔子,被称为孔圣人,学识渊博,可对于两小儿提出的问题,难以做出判断,于是两小儿讥笑在他们争论面前“不能决”的孔子,BCD三项属于无中生有。故选A。

4.《两小儿辩日》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故选B。

【点睛】译文

孔子向东游历,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是谁认为你智慧多呢?”

四、(6分,每小题3分)

阅读《竹石》一诗,完成下面小题。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5. 对这首诗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不是一首咏物诗。

B. 诗的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柔美精神,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

C.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做骨。

D. 这首诗里竹子虽然是孤立的、静止的,甚至是孱弱的,但却:我们感受到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16. 对本诗艺术上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表现了环境对于植物生长影响的重要作用。

B. “千磨万击还坚劲”,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

C. 最后一句“任尔东西南北风”中的“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D.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着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

【答案】15. C 16. A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A.有误。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赞颂了竹的刚毅。故为咏物诗;

B.有误。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

D.有误。这首诗里竹子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更不是孱弱的竹;

故选C。

【16题详解】

A.有误。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表现了环境对于植物生长影响的重要作用”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