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哪怕已经不能全文背诵《过零丁洋》这首诗,这几句话想来是不会丢失的。

有家长却希望课本能够删除诗人文天祥的这一作品,让不少难以理解。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他们甚至还给出了两条理由。可这两点理由真的在理?

文天祥为何要过零丁洋(有家长建议课本删除文天祥的过零丁洋)(1)

鲁迅先生的“支持”

讽人这项技艺上,至今仍然很难有人能够超越鲁迅先生。不过先生作品,大都是为了激励国人,也因此一直受到后人敬重。

现如今有人将某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和鲁迅先生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实在是不太公平。

鲁迅写文章给东方人看,辛辣中带着美好于困窘处展望未来。别人写文章给西方人看,落魄时满含卑鄙,于狡黠处插圈弄套。体系都不一样,如何比较?

文天祥为何要过零丁洋(有家长建议课本删除文天祥的过零丁洋)(2)

好在家长们并不关心这类囫囵的事情,只想着鲁迅先生曾经在杂文《登错的文章》说过:岳飞呀、文天祥呀的故事文章,现如今少年们的模仿,似乎迂远了一些。

这不,鲁迅先生都觉得不合适,那文天祥的文章自然就不能放进课本中了。

家长们闲来无事的时候,总得从文天祥和鲁迅两人间争个胜负不可。而就目前的形势来看,“鲁迅先生”占了上风。

只是让人不解,既然空闲的时间富足,为何家长们却不把文章看完。整篇文章不过290个字眼,想来是花费不了多少时间。

文天祥为何要过零丁洋(有家长建议课本删除文天祥的过零丁洋)(3)

恍惚间看到“错登”二字,于是就认定文天祥的出现,不利于青少年,这不是村口狺狺之声?

鲁迅先生所言:是在彼时的社会背景下,文天祥、岳飞等人的事迹,更应该拿给某些临阵脱逃的高官去看。

岳飞、文天祥等,“给国人挣面子”的人和事,不应现阶段就放在青少年身上。“有力的证据”只能拿出一半的话,旁人很难支持心忧孩子的家长。

文天祥为何要过零丁洋(有家长建议课本删除文天祥的过零丁洋)(4)

愚忠思想

至于第二条理由,一部分家长又找到诸葛亮“出庭作证并且坚定地认为文天祥的七律,就和《出师表》类似,体现愚忠思想,没有个人的思考。

试想一下,蜀后主刘禅多么无能,诸葛亮非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本身就是错误。文天祥在广东被元军俘虏,南宋早就已经气数灭绝,他还要抵抗,这不更是自寻死路。

特别是忽必烈亲自来劝降,给出各种优待条件,文天祥依旧不为所动,这不是愚不可及。

文天祥为何要过零丁洋(有家长建议课本删除文天祥的过零丁洋)(5)

有这份愚忠,倒不如尽力为人民多做点实事?好家伙,这一拳没有二十年的功力,绝对打不出来,尤其显得浑圆自然。

也不知文天祥真的投降,后世会不会又将他划归到吴三桂一类人中。毕竟前人作为、后人言语,一直是亘古未变的道理。

文天祥真是愚忠吗?这个答案不止后世一些家长们在相互证明,曾经元朝贵族以及忽必烈都在寻找。

文天祥为何要过零丁洋(有家长建议课本删除文天祥的过零丁洋)(6)

率先出场的是投降的宋朝丞相、皇帝以及元朝的丞相、贵族等等。他们在和文天祥的一次次交锋中发现,文天祥之所以不投降,是因为心中有个名叫道义的东西在支撑着他。

可这究竟是什么玩意儿?真有这么大能耐?

从软到硬,无所不用其极,文天祥还是和茅坑里的石头一般,又臭又硬。无奈之下,这些权贵只能求助忽必烈,希望忽必烈用身份征服文天祥。

就像晋文公求介子推出山一样,“我”都亲自到这儿了,你总该给点面子。

文天祥为何要过零丁洋(有家长建议课本删除文天祥的过零丁洋)(7)

然而事情发展到最后,竟然成了忽必烈以近乎哀求的语气询问文天祥:你究竟想要什么呢?在我手下做一个宰相不好?

文天祥回答:只求一死。

忽必烈选择同意,他最终也没能弄明白道义两个字,怎么能有这么大的威力,竟然让自己感到一丝恐慌。

尤其是看着文天祥临死前依旧从容地朝着南方跪拜,忽必烈第一次感受到宋朝文人的风骨。

文天祥为何要过零丁洋(有家长建议课本删除文天祥的过零丁洋)(8)

前人不知道答案,后人总该听说过: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道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当代一些家长想要将前人的道义删掉,给后来学子留下岁月静好。甚至不惜以不适、愚忠等说法评价文天祥,这难道不是荒唐可笑吗?

倘若真没了道义两个字,而今而后,庶几必有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