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传闺秀而涉于幻者,故是书以梦名也夫梦曰红楼,乃巨家大室儿女之情,事有真不真耳红楼富女,诗证香山;悟幻庄周,梦归蝴蝶作是书者藉以命名,为之《红楼梦》焉——《红楼梦》甲辰本梦觉主人,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不是对的?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不是对的(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还是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不是对的

辞传闺秀而涉于幻者,故是书以梦名也。夫梦曰红楼,乃巨家大室儿女之情,事有真不真耳。红楼富女,诗证香山;悟幻庄周,梦归蝴蝶。作是书者藉以命名,为之《红楼梦》焉——《红楼梦》甲辰本梦觉主人

作为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章回体长篇小说,《红楼梦》成书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上面所引用的甲辰本梦觉主人的那段文字,就是对《红楼梦》书名的解释,也就是为何这部书会被命名为《红楼梦》。不过《红楼梦》并不是它的原名,原名有几个,如《石头记》、《风月宝鉴》、《情僧录》、《金玉良缘》、《警幻仙记》、《大观锁录》、《金陵十二钗》等等,但在这几个原名当中,最为著名的还是《石头记》,通名又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有的人或许知道《红楼梦》原先不叫《红楼梦》,而是叫《石头记》。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石头记》是《红楼梦》的旧名,但二者之间却有较大的区别。学术界一般认为,此书首次以《红楼梦》的名字在市场上付梓印行,是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的事情,当年出版的这个本子一般被称为程高本,里面共有一百二十回。而《石头记》这个名称大多出现在早期的手抄本,里面的回目篇幅也要少于《红楼梦》,只有前八十回,没有后四十回。

但有意思的是,这部著作中进行英语翻译的时候,有人却把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翻译成了《石头记》,而把八十回的本名为《石头记》的红楼梦翻译成了《红楼梦》。即如有学者所指出的:“《红楼梦》现有的两个英文全译本采用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译名,原因不在于各自依据了不同版本的原文。Hawkes和Minford依据的原文是《红楼梦》,译本却以《石头记》作为书名,因为“红楼梦”这三个字不好译;杨宪益、戴乃迭依据的原文前 80回是《石头记》,译本却以《红楼梦》作为书名,因为《红楼梦》这一名字已经家喻户晓。”(陈国华:《〈红楼梦〉和〈石头记〉:版本和英译名》,载于《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6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指许多人看来《红楼梦》就是《石头记》,而《石头记》也就是《红楼梦》。换句话说,《红楼梦》和《石头记》其实是一回事。

那么,《红楼梦》为何会叫《石头记》呢?

既然是《石头记》,肯定就是与石头有关了。这又是什么石头呢?女娲补天时剩下的一块石头,被丢弃在青埂峰下,后来身入红尘,经历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然后看破红尘,索性又魂归西天。到此为止,全书也就结束了,所以整本书写的就是这样一块石头的故事,因而作者曹雪芹才把这本书命名为《石头记》。

不但故事的情节是围绕一块石头展开,就是里面的人物名称也多与石头有关。据说,贾宝玉的名字就与香山的一块石头有关。

在香山不远,有一条山涧,这就是樱桃沟。樱桃沟里有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很高,很大,而且形状也比较奇怪,远远看上去,仿佛是一个大元宝似的,当地的人们,一般都叫它是“元宝石”。当地人们之间还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说:“元宝石,不值钱。石上松,木石缘。”这块石头,虽然长得像是元宝石,其实不是真的宝石,是假(贾)的宝石(玉),所以当地人们才认为它是不值钱的。曹雪芹到了樱桃沟之后,也发现了这块石头,而且还听到了很多关于这块石头的故事。由于有了这些足够的素材积累,曹雪芹才写出了贾宝玉的故事。也就是说,贾宝玉这个名字是与樱桃沟里面的那块假宝石有关系的。

上文中解释了贾宝玉的名字来历,我们再来看看林黛玉的名字后面有什么故事没有。这个问题其实在上面已经提过了,这里再补充一点。在樱桃沟山涧里,有一种黑色石头,这种石头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黛石。这种石头它有一种特性,人用手摸它的时候,手不会被染成黑色,但如果在纸上画一下的话,却能够画出线条。这种石头为曹雪芹写作《红楼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因而曹雪芹对这种石头很是感激。出于这种原因,曹雪芹用黛玉给他书里的女主角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写了她“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悲剧故事。这其实还是与石头有关。

除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名字和石头有关之外,《红楼梦》中还有另外一块重要的石头,那就是《红楼梦》第一章中所记载的大青石。这块大青石不但块头很大,更奇的是,石头上面还长了一棵树,这棵树的树根好像是把大青石给撑开了一道缝一样,树根扎到石头底下一股泉水里面。由于树根是扎在下面的,这就使得整棵树好像是生长在大青石上似的。当地的老百姓都把大青石上的这棵松树,叫做“石上松”。曹雪芹受了这石上松的深刻启发,写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经典爱情故事——木石姻缘。这又与石头有很大关系了。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地方,也与石头有密切的关联。这部书的写作,曹雪芹不是一地一时完成的,他有时候在家里写,有时候在酒馆里面写,有时候也跑到山上去写。在山上写的时候,他最喜欢跑到元宝石上面,这样比较方便。因为元宝石上面有一个凹坑,坑里又凸出来一块方石,好像是个桌面,很多时候,曹雪芹就是在这张“石桌”上写完了他的《石头记》的。因而,《石头记》这个名字背后还隐含了曹雪芹的写作地点。

正是由于上面所提到的这些原因,曹雪芹才把自己的这部书稿命名为《石头记》。至于《石头记》后来为什么又被他改为《红楼梦》,那是后话,我们在此先不去探讨。但无论如何,曹雪芹的《红楼梦》与各种石头是有很大的关系的。直到现在,当人们在樱桃沟游玩,看到元宝石和石上松的时候,人们还会想到曹雪芹的《红楼梦》,想到《红楼梦》中与石头有关的种种因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