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刘启有多帅(以文景之治著名的汉文帝)(1)

刘向雕塑

以无为之治为核心思想的文景之治,成就了汉文帝的一代明君地位。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都成为一个基本的历史常识了。但在西汉以编订《战国策》出名的刘向,在和汉成帝的问答中直接说汉文帝比汉宣帝差多了、不能将汉文帝时期称呼为盛世。

杜撰?这可能是你的第一个反应。但可能性不大。记录这段历史的是东汉末年泰山太守应劭在汉献帝初年写就的《风俗通义》。应劭在自序中表达了写这本书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今王室大坏,九州岛幅裂,乱靡有定,生民无几。”

目的是:

“私惧后进,益以迷昧,聊以不才,举尔所知,方以类聚,凡一十卷,谓之《风俗通义》,言通于流俗之过谬,而事该之于义理也。”

“言通于流俗之过谬,而事该之于义理也”,就是应劭写《风俗通义》的目的:纠正今人的谬误。简单说,就是辟谣!因此,应劭的《风俗通义》是经得起考证的,是具有证据性质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刘向和汉成帝之间的对话。


汉景帝刘启有多帅(以文景之治著名的汉文帝)(2)

电视剧中的汉宣帝

汉文帝犯过的错

在评价汉文帝不如汉宣帝后,汉成帝就问刘向:我的治理如何呢?在刘向还没有回答之前,汉成帝就要求刘向“亲事先帝,历见三世得失,事无善恶,如闻知之,其言勿有所隐”。于是刘向就举了几个汉文帝的过错:

1、云中太守魏尚因为上报的斩首数目和事实有误差就被下狱。冯唐对此评价道:

“虽得廉颇、李牧,不能用也。”

2、河东太守季布,治理郡有名声,被汉文帝想要提拔为御史大夫,结果被汉文帝左右几句坏话就不被提拔。季布对此评价道:

“今以一人言则进之,以一人言则退之,臣恐天下有以见朝廷短也。”

3、汉文帝宠爱邓通,允许邓通铸钱。

4、汉文帝经常带着左右侍卫去狩猎,贾山和贾谊劝谏多次但不听。


汉文帝和汉宣帝治理天下能力比较

汉成帝问刘向:汉文帝和汉宣帝两个人比较,谁治理天下能力更强?

刘向回答:

“中宗(汉宣帝)之世,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单于欵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宗之时,亦以遭遇匈奴宾服,四夷和亲也。”

即结论:汉宣帝比汉文帝治理天下能力更强。


汉景帝刘启有多帅(以文景之治著名的汉文帝)(3)

秦汉时期中国人的主食:粟米

汉成帝再问:既然汉宣帝为汉文帝更强,为什么世人都称赞汉文帝治理天下太平,和周文王一般的地位呢?

刘向给出了原因:“生于言事”。汉文帝对待上谏的官员都很礼遇:

“不伤其意,羣臣无小大,至卽便从容言,上止辇听之,其言可者称善,不可者喜笑而已。”

可行的谏言称好,不可行的谏言笑笑罢了,并不责骂惩罚。于是上谏的官员都很赞美汉文帝。而后人看到上谏的文字,又不分辨这些上谏的谏言是否被采纳实施,无脑式跟随赞美(事实确实,贾谊就是最好的例子。贾谊名声很重,给汉文帝上书也多,但基本上都没有被汉文帝采纳过)。

世之毁誉,莫能得实,审形者少,随声者多,或至以无为有。”

刘向以“尧、舜不胜其善,桀、纣不胜其恶”作为例子来说明:尧舜没有传说的那么好,桀纣也没有传说的那么坏。桀紂并没有杀君父,但人们都骂杀君父的人“无道如桀、纣”。

汉文帝所谓的盛世并没有世人说的那么好,但汉文帝能够以平时生活节俭为天下人榜样、包容上谏官员、容忍官员短处等,这些都是汉文帝的长处。

但“聪明远识,不忘数十年事,制持万机,天资治理之材,恐文帝亦且不及孝宣皇帝。”


综述,刘向评价汉文帝虽然有他自己审判标准在内,但也不算是偏颇,相对客观。清楚指出汉文帝的长处是无为、节俭、容人,但治理能力,就比不上汉宣帝了。

从刘向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1、汉文帝私生活节俭,但公事奢华;

2、魏尚为邀功冒报斩首数目下狱是严格执法,并非汉文帝过错;

3、被左右劝说几句,就改变心意,不提拔有声望的季布,这是汉文帝的人治思想,季布的话反应了当时官吏考核、提拔标准不明确,随意性大;

4、汉文帝时粟米价格经常为500钱一石,给我们提供了关于当时的物价信息;

5、汉宣帝地节元年被判犯罪人数4.7多万人,给了我们估算西汉时期犯罪率提供了重要依据。

至于刘向的汉宣帝比汉文帝治理能力更强、更盛世的结论,也是在刘向自己的一番评估之后做出的结论,并非随意说说。大家是否同意呢?

为您提供有价值的观点,更多元化的看待历史,请关注历史哨声!谢谢的您的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