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沁水境内历山主峰舜王坪西北麓龙王背下,有一处清泉,流出一条涧水,流经小河湾,东北向流经丹沟、寨上,流过涧河村,遂名涧河,形成涧河峡谷。涧河流出峡谷,东向流经南阳村,改称南阳河,东去汇入土沃河。涧河峡谷长约20余里,山高沟深,两边山势陡峭峻拔,沟壑纵横;云雾缭绕,瞬息万变;树木茂盛,花草繁多;如诗如画,宛如桃源。且山山有泉,沟沟有溪,四季长流,水质清澈,了无污染。非常难得的是,涧河峡谷的生态,至今未遭人为破坏,仍然保持着它的原始生态环境,而且人文历史非常丰富深厚。
涧河村西南四五里西南向有丹坪山。光绪《沁水县志·方舆·山川》:“丹坪山,县西六十五里。有下叠、中叠、上叠。上叠有泉,巅有平地数十(千)亩,山下为丹壑(丹沟)。”明代乡人张道濬《游丹坪山记》云:
丹坪者,盖万山之特也。左右闼峙,水下扰,广十余武。相传宋岳忠武进次朱仙镇,河北所结义寨三十有七之一,今废城尚在。或曰古仙人炼丹处,故砂铅汞青,在在而有,山所县名也。山下曰丹沟,去余家百里许,时心慕之,未克游。
丹坪山地处万山之中,山崖呈“丹”色,即赭红色,相传为“古仙人炼丹处”而得名。环境非常优美,民风古朴,仿佛晋代隐士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
崇祯五年 (1632年)六月,余自翼城西来,始迂道焉。初五日方午,自白华取径于河,五里为箭(涧)河,云矢石所及也。循河而左,寿藤杂萝,幕蔓缀属,令人忘暑,蒙阴露日,微见其隙。又二里,得小石桥,据桥延睇,水石清露,纤鳞游泳,宛入镜中,了无少碍。纡稍前行,即丹沟也。居人数家,筑茅炊汲,惊见游客,竞骈首骇咤,此何异桃源人惊见渔父耶!第居人朴,处不解问户外事。
丹坪山地势非常险要,张道濬将其分为三层,一层险过一层:
予即询山中故实,无为应者。少顷拾级而升,曰下叠,其山壁立如城,层置如台,予强以名下叠。土石参半,路夷不苦,骑登中叠,较险矣,下马扪萝扳葛而行。幽邃极目,獐鹿雉兔,交迹林间,俱有傲睨之色,不我避。寻登上叠,石镵削,可五六丈,有岩洞三,俱可容百余人。势狞甚,欲生噉人,令不寒而栗。再寻径上之,仅受趾,不能并武。
丹坪山巅风光更为优美,有奇峰,林木花草尽掩映;有清泉,晶莹清澈如碧玉;有瀑布,白练腾空似玉龙;有碧潭,波光粼粼映山色。尤其是山巅“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有“地坦”良田“可耕者三千亩”,可供居住,可供衣食。张道濬称其为“昔人避世于此,枕漱耒耜之乐,亦山中万户侯也”的隐逸之地,称之为“耕于白云之上,饮于群峰之中,又重关绝崄以键之”的“仙灵幽宅。”
巅之缺,如玦泉莹如也,疏之注下,即瀑布,瀦之即池。假汉阴丈人遇之,何烦抱瓮哉?再上,得地坦而可耕者三千亩。不时有阜,阜即有林,花木掩映。想昔人避世于此,枕漱耒耜之乐,亦山中万户侯也。西来山峻,而若断蜂丝,蜒步可数里,突起似孑似附,此坪之所为奇也。东南下瞰,人如蚁。俄云雾滃茫,举山麓失之。仰视赫曦,略不少改。稍顷,山下人至,衣履皆濡,则雨师移其德于山下,而予尚穷登眺之胜,得宽政焉。设初时及山之麓,予又安能以笠代筇也?自是观止矣。
还宿山下,因叹山居之难,坦失之旷,奥失之阻,今耕于白云之上,饮于群峰之中,又重关绝崄以键之,真仙灵幽宅也。
丹坪山确为“仙灵幽宅”,曾为“古仙人炼丹处。”不过,沁水人之所以关注丹坪山,是因为“相传宋岳忠武进次朱仙镇,河北所结义寨三十有七之一”的丹坪砦所在。张道濬曾在文末感叹:“河北忠义寨或一时戍守,岂足久混神区哉?”光绪《沁水县志·方舆·古迹》:“一即丹坪砦,在白华村东,四围壁立,绝顶平坦。”丹坪砦即北宋灭亡后,梁兴等太行忠义社为抗击金兵,在太行山一线所筑三十七砦之一。由于梁兴后来归顺岳飞,成为岳家军,后人常称“丹坪砦”为“岳将军砦。”
自古以来,丹坪砦登山之路只有一条,道路崎岖,石崖陡峭,层层迭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张道濬游丹坪山即走此道。上世纪50年代,国家开发中条山林区,又在丹坪山西南开辟一条运送木材的林道,亦崎岖险要。登上丹坪砦,寨门遗址至今尚存,仅见一通残碑和一堆乱石,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丹坪砦旧时的几处演武场依稀可见,驻兵营寨皆成断垣残壁。站在寨门下,自南而北向东俯瞰远望,涧河峡谷北面的白华村,及以南阳河谷东面的南阳村,历历在目,千年沧桑尽收眼底。大约在岳飞北伐中原失败后,金兵曾经多次围剿攻打丹坪砦。梁兴等深感孤军难支,遂离开丹坪砦,渡河南去。
若干年后,由于丹坪砦有肥沃的土地,丰沛的泉水,渐有民居,形成一个村落,叫作“寨上。”寨上村民都熟悉当年梁兴太行忠义社在丹坪砦抗击金兵故事,当地曾有“金兀术炮打丹坪砦”的传说。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寨上村民陆续迁离而去,只剩几位老人守着这座“千年古村。”山西社科院资深研究员孟繁仁先生,曾专程前往丹坪砦考察,遇到寨上村一位老人。老人痛哭流涕的向孟繁仁先生讲述了梁兴在丹坪砦抗击金兵故事,以及丹坪砦的历史掌故,山水景观与风物人情等等,内容非常真实丰富。老人整整讲了一整天,知道太阳将要落山,孟繁仁先生才离开丹坪砦。孟繁仁先生将老人的讲述,录了四盘录音带。可惜由于孟繁仁先生迁居新宅,这四盘录音不知存放何处,至今未见踪影。
历代文人墨客多喜欢前往登攀丹坪砦,凭吊岳将军砦,常常感慨无限,诗兴大发,题诗吟咏,对丹坪砦深表敬仰,对岳将军砦深感遗恨,丹坪砦成为古代沁水诗文一个非常重要的题材及诗文渊薮。
南宋初年,岳飞欲收复中原,北伐抵朱仙镇,遣梁兴北渡黄河,纠合太行忠义社及两河豪杰,大破金人于垣曲,捷于沁水,追至河南,又破金高太尉兵于济源,再破金兀术军,断山东(太行山以东)、河北(黄河以北)金帛马纲之路。《宋史·牛皋传》记:
又遣梁兴渡河,纠合忠义社,取河东北州县。(中略)梁兴会太行忠义及两河豪杰赵云、李进、董荣、牛显、张峪等,破金人于垣曲,又捷于心水,追至孟州之邵原,金张太保、成太保等以所部降。又破金高太尉兵于济源。乔握坚等复赵州,李兴捷于河南府,捷于永安军。梁兴在河北取怀卫二州,大破兀术军,断山东、河北金帛马纲之路,金人大扰。未几,岳飞还朝,下狱死,世以为恨云。
这是靖康之变以来宋金对峙之际,南宋取得的最大战绩,也是发生在沁水这块土地上最令人鼓舞的战事。梁兴等先在垣曲重创金兵,又在沁水大胜金兵,就发生在历山之麓丹坪砦不远处的南阳村,史称南阳之战。明代弘治年间高平知县杨子器《岳将军砦》赞曰:
太行忠义奋如云,人血淋漓染战裙。一战南阳余孽扫,梁兴本是岳家军。
当时,岳飞正与金兵大战于河南朱仙镇,中原指日可以收复,徽钦二帝指日可以还朝,岳飞与将士相约直捣黄龙府痛饮庆功酒的愿望,指日可以实现。不想,金人勾结南宋内奸秦桧,十二道金牌召岳飞还朝,将岳飞害死于杭州风波亭。岳飞遗恨千古,世人也遗恨无限,沁水人更是遗恨难抑。明代弘治年间文坛盟主何景明游历沁水时,作《岳将军砦》诗云:
欃枪弄芒天改色,汴京失守乘舆北。鄂王唾手复中原,两河豪杰皆奋力。刊山筑砦声裂空,和议误国隳成功。千秋英魂或游此,森森草树生悲风。
何诗重在吟咏民族英雄岳飞与两河豪杰,感叹英雄壮志难酬,怀念英魂千秋不散。明代嘉靖年间山西参议朝邑(今陕西大荔朝邑镇)韩邦奇亦作同题材诗作《丹坪砦》,表现与何诗相同的诗境与情思:
泥马南来势已危,东窗长舌计成时。十年功废(飞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将军痛,五国(二帝流此)山遥二帝悲。画省三千周俊彦,羽林百万汉旌旗(二者高宗皆不能用)。请看沁北丹坪砦,一旅还能抗敌师(土人豪杰据此砦,金人不能取。与宋声问不通,与砦人力抗金师)。
韩邦奇,朝邑人。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曾官平阳通判。稍迁浙江按察佥事,山西参议,至南京兵部尚书。韩邦奇另有《送邃谷子》诗曰:“黄阁雍雍周俊彦,金貂楚楚汉骠姚”,其与“画省三千周俊彦,羽林百万汉旌旗”同义。“黄阁”犹“画省”,古代朝廷宰相官署,因借指宰相,泛指朝廷高官。
周俊彦,指西汉俊彦之士开国将领周勃,沛郡丰县(今江苏丰县)人。秦末从刘邦起兵反秦,功封绛侯,两度出任丞相。刘邦临终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吕后死,吕氏诸王反,周勃联合陈平平定诸吕,拥立汉文帝即位。“汉骠姚”指西汉名将霍去病,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时,初任嫖姚校尉,河西之战,大破匈奴,直取祁连山;漠北之战,封狼居胥,大捷而归,至封骠骑将军,位同嫖姚大将军,后世遂习称霍去病为霍嫖姚。唐代王维《少年行》:骠骑将军霍去病,“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杜甫《后出塞》:“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韩诗以西汉名将周勃、霍去病比岳飞,遗憾“二者高宗皆不能用”,致使岳飞“十年功废将军痛,五国山遥二帝悲”,大片国土因此沦丧,“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世说新语·轻诋》)!”韩氏感叹:如若宋高宗能用岳飞,何愁中原不复,二帝不还呢!
沧桑巨变,往事如烟,不废英雄千古长存,当年战云依然笼罩丹坪山砦不散。今天的人们,如果站在丹坪砦的高处,近观山崖瀑布而听涧河拍岸浪激,远望满山松柏而听林涛声遏青云,再看千沟万壑尽是云雾缭绕,又见铺天盖地到处红花绿草,仿佛还能感觉到当年太行忠义“刊山筑砦声裂空”的群情激愤,目睹到“太行忠义奋如云”的杀敌怒吼,聆听到“两河豪杰皆奋力”的凯歌频传,感慨“千秋英魂或游此”的悲壮激昂,痛惜“森森草树生悲风”的遗恨终天,声讨“和议误国隳成功”的义愤填膺,盛赞太行忠义“请看沁北丹坪砦,一旅还能抗敌师”的英雄壮举,遂称其为“丹坪风云”。(田同旭)
摄影:秦立雄
来源:沁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