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他的诗句,从盛唐时起,就代代相传,在诗歌的世界里,他就像一阵狂风,呼啸而来,又飘然离去,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而人们更喜欢称他为——诗仙。

仙气何来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李白对诗仙评价(诗仙李白仙气何来)(1)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李白对诗仙评价(诗仙李白仙气何来)(2)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李白对诗仙评价(诗仙李白仙气何来)(3)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李白对诗仙评价(诗仙李白仙气何来)(4)

李白一生写过很多有关仙人的诗句,在李白的心中,仙人似乎都居住在云雾缭绕的群山里,而不是烟涛微茫的大海上。不知道这样的信仰是不是与他在群山环绕的四川盆地度过了自己大部分的童年时光有关。

他的诗句仙气缭绕,就连他的降生似乎也充满了“仙”的色彩。

公元701年,李白的母亲梦见天上的太白金星落入怀中,等到李白降生,父亲便以此给他取名为白。

李白对诗仙评价(诗仙李白仙气何来)(5)

五岁颂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岁时,李白就能效仿司马相如,运用丰富的典故,写出洋洋洒洒的大赋。

少年的胸怀本就豪气万千,更何况一位少年天才,李白曾这样形容自己: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他自幼练剑,崇尚的是战国时期朱亥、侯嬴一样的侠客,武艺高强,行侠仗义,慷慨豪迈,不惜一死。

李白对诗仙评价(诗仙李白仙气何来)(6)

仗剑泛舟出仙山

世人常常认为李白的才华是从天而降的。

春风,明月,江山,三杯美酒下肚,他便能绣口一吐,气象万千。

24岁那年,踌躇满志的李白决定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秋天,当他置身于峨眉山间,半轮秋月高悬,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随着江流摇曳。第一次离开家人和亲友的李白,心头涌上了淡淡的哀愁。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李白对诗仙评价(诗仙李白仙气何来)(7)

自此,李白的才情浸润了江山美景,一发不可收拾。

他眼里的长江,是“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他口中的瀑布,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出了三峡来到江陵,李白离家越来越远了,对亲人的思念也越发浓厚。怅然中,李白又写下《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交通不便的古代,每一次离别都有可能是最后的相见。此后,虽然处处有江水,时时有明月,恐怕再也没有比这两处的山水明月更能让诗人难忘的了。

好在旅途中除了离乡的愁绪,也有意外惊喜。李白在这里遇到了彼时年高德昭的司马承祯。司马承祯不仅道行高深,而且德高望重,文采飞扬。他对李白非常欣赏,称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李白也为此次相遇写了一篇长赋—《大鹏遇稀有鸟赋》:

“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网;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扬。我呼尔游,尔同我翔!”

李白对诗仙评价(诗仙李白仙气何来)(8)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此次相遇,令意气风发,一心仗剑走天涯的李白对神仙般的生活愈加向往。

次年,25岁的李白来到了洞庭,又出游金陵。经过一年多的游历,李白的才华随江水奔腾,随山路越攀越高。他一路写下《望天门山》、《长干行》、《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等千古名诗。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之后,李白一路走到扬州,又历游苏州、杭州、越州、台州,然后又回到扬州。据记载,这一年多的时间,豪爽的李白已经“散金三十万”。

钱财散去,李白的客房从豪华换到了普通,一场大病,也把他困在了逆旅之中,那些酒肉朋友,大概也不常来往了。

时值隆冬,漂泊在外,世间的人情冷暖,大概让诗人百感交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对诗仙评价(诗仙李白仙气何来)(9)

官场失意不若世有谪仙

转眼已是开元十五年,27岁的李白养好了身体,继续游历。在安州(今湖北安陆),李白结束了自己的单身生活,与故相许相的孙女结婚。

婚后的李白,并未因成家而停下脚步。他依然四海为家,春至江夏,暮春又送进士落榜的孟浩然去扬州,并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对诗仙评价(诗仙李白仙气何来)(10)

李白的心中有着远大的抱负,然而商人子弟的身份使他无法走科举的道路,他必须要找到一位愿意举荐他的贵人,然而在安州他始终没有找到这样的机会,只能带着全家隐居在安陆的白兆山,以待时机。

李白对诗仙评价(诗仙李白仙气何来)(11)

转眼间,我们的诗仙已是而立之年,然而他距离自己的理想还很遥远。这一年,在卫蔚张卿的安排下,李白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别馆,以期得到玉真公主的举荐。山中的秋瑟,并没有影响诗人满怀期望的热情,他写下了一首《玉真仙人词》来赞颂那位素未谋面的公主。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然而,他并不知道,此时的玉真公主正身在华山,终南山的这一处别馆,已经数年芳踪未至了。李白此次求功名之路,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从27岁至37岁,隐居,干谒,李白没有一件事做出成就感,只有那神来的诗词伴随着江河山月陪伴着诗人的喜怒哀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十年无功而返,带着些许愧疚,李白写下《赠内》:“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李白对诗仙评价(诗仙李白仙气何来)(12)

李白的一生似乎从未停歇,哪怕是现在这样一个没有收入、满世界乱窜的人,应该也是极少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男子,写下了千百年来无数人向往的爱情诗篇。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李白对诗仙评价(诗仙李白仙气何来)(13)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诗人狂放不羁的诗句之外,竟也藏着这样的无限柔情。

40岁这一年,李白的人生出现了一次重大的变故。

这一年,代替李白操持着全家事务的妻子,病故了。悲痛的李白料理好妻子的后事,便带着子女来到东鲁。似乎要将对妻子的内疚和怀念溺亡在酒杯里,他与韩准、裴政等人组团隐居在徂徕山,日日纵歌,夜夜醉酒,还给团队取名“竹溪六逸”。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事实上,单亲爸爸还是有了牵挂,带着孩子在身边,李白这两年不再出远门,只是在东鲁附近游玩。

李白对诗仙评价(诗仙李白仙气何来)(14)

时间来到天宝元年,这一年李白42岁了。这是李白的命运出现重大转折的一年。元丹丘成功地将他推荐给了玉真公主,玉真公主也终于看到了那首文采斐然的《玉真仙人词》。

提起元丹丘,大家一定能想得到那首《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年秋天,唐玄宗连下三次诏令招李白入长安。

西去长安,万里之遥。离别的悲伤却随着所有的不平烟消云散,李白终于在家人的面前扬眉吐气。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只身入长安,皇帝的青睐与诏令,已然让他名动京城。一首《蜀道难》,受到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追捧,这也是朝廷三品大员贺知章最为推崇的佳作,他惊叹于李白的才华,感叹道:“子,真谪仙人也!”

李白对诗仙评价(诗仙李白仙气何来)(15)

唐玄宗在金銮殿上见到了李白,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命他待诏翰林。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对诗仙评价(诗仙李白仙气何来)(16)

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一切是那么美好,可李白却越来越迷茫。这,是自己想要的吗?

长安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李白自称醉倒八百天。

纸醉金迷的生活,与至真至纯的情怀日日交战,而至真至纯的性格,在官场上却是行不通的。

努力争取的升迁没有希望,又遭到同僚的嫉妒和陷害,李白越发感觉自己被束缚在了那座孤城里。

山水明月来相伴

天宝三年三月,李白上疏,请玄宗恩准自己还山,玄宗顺势赐金放还。苦闷的李白,只有美酒和明月相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李白对诗仙评价(诗仙李白仙气何来)(17)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天》

官场的失意,并没有让李白沉寂太久,这一年他遇到了他的“小迷弟”杜甫,这是一次奇妙的际遇,他们相谈甚欢,惺惺相惜,决意一起寻仙仿道,游历山川。

李白的兴奋,总于神仙有关,而杜甫的眼里,李白似乎就是神仙。

他们渡过黄河,寻访司马承祯,然而等到了阳台宫,才知道,长者已逝。怅然之下,李白写下了著名的《上阳台帖》。

山高水长,物象万千,非有老笔,清壮可穷。

十八日,上阳台。

太白

李白对诗仙评价(诗仙李白仙气何来)(18)

上阳台帖

之后他们又遇到了写过“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高适,三人畅游梁宋,一起登上古吹台遗迹,李白喜爱的司马相如曾在这里写下仙风道骨的《子虚赋》。三人痛饮狂歌,诗歌情怀,醉酒的李白在墙上挥笔写下一首《梁园吟》。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相传三人走后,一位女子看到了墙上的诗句,惊叹于诗人的才华,在墙壁被清理掉之前花费重金买下了正面墙壁,可能是缘分的安排,这位千金买壁的女子后来成为了李白的最后一任妻子。

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从46岁到55岁,李白就以客运便利的宋州与汴州为中心,畅游天下的山山水水。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对诗仙评价(诗仙李白仙气何来)(19)

寄情于山水的李白,真的放下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吗?显然没有。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无论身在何处,李白都有着非凡的自信,他相信理想距离他只有时间问题,可命运总是与他在不经意间开起玩笑。

公元755年,李白游走在大唐北疆,他想到边塞从军,以求进入仕途,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战火狼烟。

叛乱的战鼓震动大明宫,仅三十三天,东都洛阳陷落。

李白对诗仙评价(诗仙李白仙气何来)(20)

函谷如玉关,几时可生还?

洛阳为易水,嵩岳是燕山。

李白对诗仙评价(诗仙李白仙气何来)(21)

公元756年,几经奔亡的李白终于在庐山安顿下来,正在南方招揽人才的永王李璘,再三请他出山。

可能是出仕的渴望让李白丧失了判断,这一次他做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最终给他带来了牢狱之灾。

仅仅两个月后,永王璘因不听唐肃宗调遣被认定为叛逆,而李白也被作为附逆打入牢中。

秦赵兴天兵,茫茫九州乱。

感遇明主恩,颇高祖逖言。

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

这对诗人的打击是巨大的,本欲匡扶天下,平定叛逆,却成了叛逆,身陷牢狱,天理何在 !

与此同时,四处打听李白消息的杜甫,收到李白身陷牢狱的消息,也是焦急万分。诗圣与诗仙大概早已从惺惺相惜过度到了人生知己。

李白对诗仙评价(诗仙李白仙气何来)(22)

最终在最后一任妻子宗氏的积极奔走和朝中如宋若思、郭子仪等朝中官员的说情之下,李白免于一死。

劫后余生,但也因为这件事断绝了李白的仕途之路,最终在平定安史之乱后,李白被流放夜郎,心灰意冷之下,诗人恐怕宁愿沉醉在梦中。

梦里,扁舟度沧海,梦醒,海月十五圆。

到达白帝城附近的时候,他已经走了一年了,再往前就要到达终点夜郎了,这时一则喜讯传来:天下大赦。

年近六旬的诗人欣喜若狂,立即调转船头,顺水向东。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对诗仙评价(诗仙李白仙气何来)(23)

天下就在眼前,理想与抱负似乎又对他重新展开,然而这也不过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

公元762年,李白入水抱月而去,世间再无诗人的踪迹!

李白对诗仙评价(诗仙李白仙气何来)(24)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临终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