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年的黄巾起义,成为了东汉王朝衰败并最终灭亡的导火索。而黄巾军得以迅速蔓延壮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领袖张角发起成立的太平道教。我们从创业的角度来分析张角和他的太平道教...

创始人张角

姓名:张角

别名:天公将军、大贤良师

性别:男

籍贯: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

民族:汉

职业:黄巾军首领、太平道教创始人兼教主

合伙人:张宝、张梁

关羽传击败张角(张角的太平道教)(1)

痛点需求

中国古代在三国时期以前的信仰,主要特征是追求长生不老以及死后的永生。而信仰的寄托,便是非常遥远的两个传说中的人物:昆仑山山的西王母和东海上仙山的东王公。秦皇、汉武都曾派使者东渡寻找长生不老的仙丹,而普通人家则只能在墓葬的时候,带上西王母和东王公的画像石。

初创阶段

解决精神层面的需求,最需要就是追根溯源。当时较为流行的是“黄老”思想(黄帝和老子),汉桓帝也多次祭祀老子,说明随着长生不老信仰的崩塌,脱离了玄学派的老子道家思想,重新回到了信仰的主流,可以把这个时期的老子思想称为老子2.0版本。

东汉的中后期,出现了以老子等黄老列庄的道家思想为核心的的《太平经》(又称《太平清领书》),书中将阴阳五行和老庄思想结合,在政治上主张平均财富,社会道德上提倡忠孝,提出“天人合一”的观点,涉及天地、阴阳、五行、十支、灾异、神仙等,对道教教义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道教思想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了将道家思想演化成为宗教的重要文献。

关羽传击败张角(张角的太平道教)(2)

张角、张宝和张梁三兄弟便以《太平经》为教义,创立了太平道这一宗教组织。太平道宣称在天上有鬼神监视人们的行为,并根据人们行为的善恶来增加或减少他们的寿命,要求人们多行善事,少做坏事。

168年到172年,张角三兄弟首先在冀州一代瘟疫灾情非常厉害的地区开始传教活动。张角手持一个九节杖,在民间传统医术的基础上,加上符水、咒语给人治病,并以此为掩护,广泛宣传《太平经》中关于反对剥削、敛财,主张平等互爱的学说、观点,深得穷苦大众的拥护。

关羽传击败张角(张角的太平道教)(3)

那么张角是怎么让人信服的呢?原来奥秘就在手中的这个九节杖。张角带领信众走街串巷上山下乡,宣传包治百病。在瘟疫肆虐的年代,这个地推的广告绝对爆款啊。当病人来看病时,就会有前台接待一对一的负责接待,在等待问诊的时候通过与病人的聊天过程探听出具体的病情,然后再带着病人去找张角看病。

张角把手中的九节杖交给带病人进来的台接待,然后就是书符念咒的仪式。同时台接待通过用手触摸九节杖的某一个位置,告知张角病人是哪里出现了病症,然后用手触摸额头代表有剧痛,触摸下颌代表隐痛。就这样完成了信息的传递过程,张角再准确的说出来病人的病症,病人自然非常信服,然后散施符水给病人。

病人病症严重程度不一,有些轻症病人喝了张角的神水便痊愈了,对于太平道非常信任,义无反顾的加入太平道。而一些重症病人喝了神水后死了,则会解释为本人对于太平道不够信任和虔诚,没有配合神水的治疗,变成了反例的典型。而死人又不会开口辩解,而死者的家属则更加虔诚的信丰太平道。张角被信奉为活神仙,许多人为了投奔张角,不惜变卖家产,千里迢迢,争先恐后,沿徒挤得水泄不通,据说半途被踩死就有万多人。从而几年的时间,太平道迅速的笼络到了大批的信众,有几十万之多。

【李二歪读】这一骗局演化到现在,一个分支演变成心灵魔术,我们知其为假,一笑了之;另外一种则隐匿于写字楼中,用来哄骗老年人养老的积蓄,罪不可赦。

鼎盛阶段

172年到178年,张角招募了大量的弟子、信众、脑残粉,鼓吹推翻腐朽没落的东汉王朝、建立太平社会为己任。势力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拥有了信众数十万人。

张角为了便于管理,将教徒和信众划分为36个方,大方万余人相当于一个师的编制,小方六、七千人相当于一个旅的编制,每方设置一名渠帅具体负责军事行动。

关羽传击败张角(张角的太平道教)(4)

随后,张角提出了那个万人皆知的著名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按照《太平经》中“顺五行”的思维方法,来找到其中的玄机:

中国古代典型的农耕民族意识中,认为一年四季有四个不同的天神在掌管着气候的更替,分别是青、赤、白、黑四帝。青帝主春生、赤帝主夏长、白帝主秋收、黑帝主冬藏。而地上还有一个地神主管土地的变化,叫做黄帝。这便是五位大神的由来。

而同时又存在着五行的思想:金木水火土。五行与四季相匹配,变得出了以下的关联:木在东方,春季草木生长,木属春;火在南方,夏季炎热,火属夏;金在西方,秋季草木枯萎性质属于肃杀,而金属主要用作兵器,同属性,故而金属秋;水在北方,冬季寒冷,故而水属冬;土居中,是因为古人都以自己居住的地方为中央,故而土在五行的中间位置,排序为:木、火、土、金、水。

关羽传击败张角(张角的太平道教)(5)

而古人认为朝代的更替,也要符合这个五行的顺序轮转。每个朝代的黄帝应该是五帝之一的子孙,即“五德始终”。而五德的轮转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论,一种是四季轮转的相生之说,一种是五行相克之说。

采取相克说的朝廷更替多采取暴力推翻:秦朝接力周朝,将周朝比作火德,将自己比作水德;汉朝接力秦朝时将自己比作土德。

到了西汉末年,采用相生的说法:周朝为木德,自己为火德,而认为秦朝不属于正统的更替交接,无视了秦朝。后来曹丕称帝的时候,延续了这种传承,称曹魏为土德。

关羽传击败张角(张角的太平道教)(6)

张角提出“苍天”和“黄天”,无非也是想自己做黄帝,不过如果是按照相克的顺序的话,应该是“黑天”已死,“黄天”当立;如果是相生的顺序的话,应该是“赤天已死”,“黄天”当立。

这个“苍天”的引用有三种解释:一种是讲苍天是写错了,应该是赤天;另一种是讲苍天笼统代表天,因为四百年的大汉王朝已经超越了五行的本身轮转,将大汉笼统成为苍天;第三种是讲因为是用五行解释姓的发音的五音之说,所以讲苍天。

而甲子则是指甲子年的甲子日,甲子年就是184年,甲子日是3月5日,这便是约定的起义日期。

衰败阶段

184年二月初的时候,各方的渠帅及信众便开始着手准备起义,他们用石灰在洛阳和各州郡的官府墙上书写“甲子”等标语口号,中央军的渠帅马元义负责联络各地信徒到邺城集结,马元义多次到京城洛阳约定宦官中常侍封谞、徐奉为内应。

如此规模浩大的动作,怎么也会暴露出种种迹象,而较为荒唐的是,在张角笼络几十万信众之时,地方官员上报给朝廷的奏折中讲到:“角以善道教化,为民所归”。而朝廷中仍有所察觉,在《后汉书 杨震传》中提到杨震的孙子杨赐,在汉灵帝时担任司徒,曾上书汉灵帝说张角煽动蛊惑的全是流民,要求各地官吏把流民全部送还本乡,然后把太平道的头目抓起来惩办。然而这个意见没有得到采纳。

但是起义还是因为内部的告密而遭到提前泄露。告密者叫周唐,为何告密呢?原因有二:一是周唐自认为身怀本领,但由于加入太平道较晚,36方渠帅的位置都被早期跟随张角的弟子所占据,自己很难得到职业生涯的晋升,看不到希望;二是因为周唐钟意的一个美女被马元义纳妾,从而对四处联络的马元义怀恨在心。

关羽传击败张角(张角的太平道教)(7)

2月25日,也就是约定的甲子日前十天,周唐向官府告发起义之事,马元义在洛阳被抓捕并车裂,在各地抓捕诛杀太平教信徒千余人,并在冀州组织抓捕张角及其家人。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仓促间,黄巾起义比约定的时间提前爆发了。为了应对“黄天”当立的口号,张角军皆头裹黄巾,史称“黄巾军”。起义后,张角依据《太平经》中关于"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气极,然后歧行万物治也"的理论,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自称地公将军,其弟张梁自称"人公将军"。

关羽传击败张角(张角的太平道教)(8)

起义开始后,由于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队伍迅速的壮大。黄巾军攻克了很多城镇,烧毁官府、斩杀官吏,并将财产分为百姓。而很多地方的官吏放弃抵抗,在黄巾军到来之前就已逃之夭夭了。

但是,由于黄巾军的主体力量是农民,仇恨官吏剥削的同时,也对当地的土豪地主进行了掠夺。这就引起了多年苦心经营的当地土豪士绅的强烈反抗,而这些当地的大地主眼看不反抗自己的家产将不保,纷纷出钱出人组织武装力量,配合官府正规军打击黄巾军。大约经过十个月左右的战斗,黄巾军的主力部队纷纷败于官府和豪强的联合武装。

而此时,黄巾军的领袖张角又不幸病逝了,这对于以太平道为主的黄巾军的打击是巨大的,因为大家怎么也不相信能够包治百病的张角会无法治愈自己的疾病,精神领袖在信众心目中的形象一瞬间轰然倒塌,加上外部官军的猛烈进攻,黄巾起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张角的创业经历到此结束。

关羽传击败张角(张角的太平道教)(9)

【李二歪读】很多人问我,歪读三国的意义何在呢?我想张角的例子其实给了我们最好的注解。因为通过多年对于三国历史的理解,发现人们普世了解的三国故事,很多的错解误解,加上近年来的戏说、穿越,树立了很多所谓的“榜样”,而当有一天,这些所谓的虚构英雄最终走下神坛的时候,希望我们不会像黄巾军一样感到瞬间的信仰崩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信仰的崩塌,都是难以承受之殇。

(更多三国原创文章,欢迎关注歪读三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