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个故事:陪朋友去选购瓷砖,有一个品牌的名字是诺贝尔瓷砖,问老板这品牌是什么意思?

老板一直说,这是大品牌,采用了各种国际技术等等。

感觉有点搞笑,如果她能把诺贝尔的故事拿出来吹嘘一下,说不定真能忽悠一些人。

不过也没关系,毕竟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诺贝尔是谁。

为什么外国人可以拿到诺贝尔奖(我们现在还需要用)(1)

诺贝尔奖对国人来说,曾经是一个遥远的梦。

很多年前,每年诺贝尔奖评选的时候,我们只能观望。

或者拿出一些陈年旧事来自我安慰,有些甚至都是道听途说的。

比如老舍,沈从文,当年都有传言说,他们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最后都失败了。

再后来,我们开始把那些祖籍是我们的人,借来自我鼓励,看,我们也有人获奖了。

比如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等科学家,都是这一类。

还把他们回来的事情,细枝末节都挖出来,大讲特讲。

目的还是安慰自己:我们距离诺贝尔奖,只差一个国籍而已

处处流露着对诺贝尔奖的羡慕,还有一点自信和自卑。

为什么外国人可以拿到诺贝尔奖(我们现在还需要用)(2)

圆梦诺贝尔奖,又妄自菲薄,争议不断。

2012年,我国著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真正获得诺奖的中国人。

从1901年到2012年,整整111年,我们才有了第一个本土诺贝尔奖获得者。

我们应该庆贺,应该高兴啊!这太了不起了。

可是国内祝贺的声音并不热烈,更没有出现欢呼的场面。

一个原因是自古就有的恶习:文人相轻。

另一个原因是心态:得不到的时候,特别渴望,得到了又不自信

还要找一些理由自我否定,莫言作品丑化农民形象,取悦西方文化趣味等等。

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有这种现象,真是奇怪又诡异。

外国电影里孤胆英雄可以无所不能,我们就不能塑造这样的英雄,

外国稀奇古怪的举动,被认为是另类的行为艺术,我们也这样,就被认为是胡闹。

为什么外国人可以拿到诺贝尔奖(我们现在还需要用)(3)

幸好2015年,屠呦呦再一次获得了诺贝尔奖。

这次获奖,除了我们的中药价值得到认可,推向世界。

更重要的是,让那些一直非常不自信的人们,真正认识到诺奖原来就是这样的。

诺贝尔奖不再高不可攀,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这个意义可能更大。

我们到底想要诺贝尔奖,还是这个奖带来的功名利禄?

古人从汉代开始,就一直信奉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简单点说,就是要做官,要有所作为。

这种思想好的一点,是人活着要有追求,有理想抱负。

不好的影响是,人们都会附带看重功名利禄。

为钱财,为名利的人,自古各阶层,各领域到处都是。

现在每年到了诺奖评选的时候,总有人还是很兴奋,很期待。

那么我们追逐诺贝尔奖,到底是为了被认可,还是为了这个奖带来的名和利?

为什么外国人可以拿到诺贝尔奖(我们现在还需要用)(4)

80多岁的屠呦呦女士说过一句话,诺贝尔奖给的奖金,远远不够在北京买一套房子。

获得诺贝尔奖,带来的“光环效应”,往往是名利双收。

也有好的影响,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是随意搞一个研究,一个发明创新,或一部作品就能成功的。

所以没必要刻意追求,但是努力工作、刻苦研究的态度更值得借鉴。

要搞清楚:诺贝尔奖不能等同于崇洋媚外。

有些人不知道是井底之蛙,还是小家子气太重,对西方的东西容易一刀切反对。

但实际上,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诺贝尔奖等同于崇洋媚外。

瑞典这个国家,现在最好的名片就是诺贝尔奖了。诺贝尔对于瑞典,具有很大的偶然因素。

同时我们要看到一些积极的必然影响。

获得过诺奖的国家前十名,都是发达国家,除了被挤压的俄罗斯。

如果再看看获得这个奖的榜单,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总共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获得过诺奖的,不一定都是强国大国,但是强国大国都在这个榜单上。

为什么外国人可以拿到诺贝尔奖(我们现在还需要用)(5)

还有一个榜单值得关注。

全球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大学,前30名都是世界级名校,其中除了瑞士,丹麦,德国,其他全是美国和英国的大学。

现实是,现在全世界最好的大学和留学生最喜欢的大学,正好也都集中在这两个国家。

这说明什么?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和最有实力的国家和地区,都在诺贝尔奖这个圈子里。

如果刻意把自己排斥在这个圈子之外,不是标新立异,特立独行,而是傻。

写在最后:

我们不能说,诺贝尔奖就是这个世界上各个领域最好的唯一标准,但作为一个参照,是没问题的。

我们不能为了挤进这个圈子,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但作为和世界交流的窗口,还是非常值得参与的。

简单地说,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和优秀的圈子一起玩,虽然不一定也会变得很优秀,但至少能获得更多更好的机会。

古人不也早就说了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所以今年的诺贝尔奖,我们自然也可以期待一下,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