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作者:薛菇凉/薛薛小太阳

本文为薛菇凉/薛薛小太阳原创,若转载,请联系作者。

关注薛菇凉,查看更多文章。


说起陈凯歌导演的“烂片”,有人会选《无极》,或者《妖猫传》,或者《道士下山》。以上都不是,今天要说的是陈导的第三部电影作品《孩子王》。

说《孩子王》是“烂片”,它的拥趸者一定不服气,一定会气到想排着队、提着刀来警告我“放学别走”。

但不好意思,我学不会吹彩虹屁,对陈导的这部作品的确喜欢不来。

可是这种“烂”是相对的,不是烂大街的烂,是原本可以更好,偏偏要自我沉醉、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的烂!

那么,这部曾提名1988年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豆瓣评分8.1的《孩子王》到底“烂”在哪里?

是阿城的原著小说不好,是电影的主题立意不好,还是顾长卫的远景固定镜头不好,或者谢园如疯如癫的表演不好?

它们很好,是陈凯歌的不好。哪里不好,薛菇凉来一一道来。

沉闷的叙事,哑然的留白

在《孩子王》之前,陈凯歌已经凭借《黄土地》《大阅兵》成功地打响了名号。透过这两部影片,我们看到的还是一个略偏向主流、“根正苗红”的导演,但是到了《孩子王》,这个年轻的导演突然“反叛”了。

《孩子王》讲的是在那段动荡的十年岁月里,一个在云南山区插队了7年的知青突然被派到农场中学教语文,却因为不按既定的课纲和课程规范教学而被解雇的事。

故事很简单,但立意很深远,这是一部特殊年代里有关知识匮乏、思想禁锢、教育反思主题的电影。

但很不妙的是,这么看似有深度的电影,却是以叙事沉闷、太多留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很多人可能挺不过前10分钟就关上了,然后深呼一口气,又因为它所谓的高口碑而点开继续看,硬着头皮看完后,觉得沉闷中似乎有点意思,是什么意思呢?没看懂。那就再看一遍,最后才咂摸出不一样的味道,不禁对陈凯歌生出怨念,有你这么玩的么?


这是陈凯歌最棒的电影(陈凯歌的这部烂片)(1)


首先,《孩子王》单线叙事,剧情单调,平淡得像流水线。知青老杆被支书派到农场中学教书,高一辍学、不会教学的他被迫教初三学生学语文,然后他发现初三学生竟然还达不到小学生的认字水平,课程根本无法进行。失望的他不按课纲要求教课,转而让孩子们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还和班里最爱学习的王福打了一个关于字典的赌约。结果,他的所作所为被人举报到了上面,老杆被解雇了……

在此肯定陈导的执导能力,能把一部微电影的故事情节拍成了一部110分钟的电影,但这掩盖不了它贫乏的叙事能力、照搬生活的失控和拉里拉杂的机械呈现。

全片中最闪光的叙事时刻就是摄影顾长卫用强烈刺眼的光线铺满画面,引出了老杆和王福有关字典打赌的完整回忆。

其次,适可而止的留白是点睛之笔,滥用就是技艺匮乏的表现。而影片里镜头的失语、哑然的留白的确太多了。几乎在所有情况下,知青老杆最擅长的就是傻笑、沉默。面对学生质疑他不会教学时,他傻笑;面对学生认字水平很差时,他傻笑;面对学生没有课本,纸张却被用来印刷一堆堆无用的政治材料时,他沉默……


这是陈凯歌最棒的电影(陈凯歌的这部烂片)(2)


陈凯歌企图用小说式的隐匿——无言的留白来引出观众内心的千言万语,表达时代的噤声感,所以全片有一种绷着不说话,就怕说透的感觉。

想象很好,但效果未必。再好的文化立场和使命感,也经不起这么沉闷晦涩的叙事表达。

电影是用镜头讲故事,讲不好,就是导演的失职。没有人会在讲不出故事时划开自己的胸膛说“一切都在我心里,你们来我心里看吧”。不好意思,那是你不够好、不会讲。

消极自怜,并不高级

很多人喜欢《孩子王》是因为它通过教育方式展现了那个时代对人最隐蔽的折磨和思想的禁锢,引起了拥趸者的反思和共鸣。

在这种环境里,人有没有可能去做什么?有!陈凯歌导演的确让老杆做了,却是以一种他以为的高级却消极的方式。

老杆第一次进教室的忐忑尴尬,几乎让人想到民国文人沈从文第一次讲课,不过沈从文尚且会在黑板上写“我第一次讲课,见你们人多,怕了”,而老杆却在同学们没课本、要求按课纲讲课、学生不会的字太多等现实情况面前,显现了消极性。

他本能地拒绝学校的教课程序,消极地认定了无论怎么教都“没用”,学生的字学得不够多,学生的思想被时代禁锢了……

放在今天就是一个占着岗位却不尽责的老师,最后被炒掉的故事。但因为1970年代的烙印,我们只能解读他是对黑暗的反抗。


这是陈凯歌最棒的电影(陈凯歌的这部烂片)(3)


用陈凯歌接受采访时的话来说,他要拍一个“不入道的人”,就是不流于世俗、要跟别的老师不一样的人,但同时也成了一个一味消极逃避、无为而为的人。

陈凯歌导演曾公开说“电影是导演的艺术”,在《孩子王》里表现得很明显,它有陈凯歌式的超现实的隐喻、穿透人心的洞见和知识分子的情怀。所以他企图表现得高级,用知识分子的顾影自怜。

老杆最常做的就是一个人在烛光或日光下顾影自怜,独自疯魔。

在此不得不提顾长卫绝美的超现实镜头:因为学生没有课本,老杆不停地往黑板上抄课文抄到晚上,教室里每一张桌子上点了一支蜡烛,上一秒他举着蜡烛看着烛光下的每一张脸,下一秒教室里空荡荡的,只有他一个人对着满室的蜡烛发呆。

老杆还会在深夜举着蜡烛对着镜子里自己的脸吐口水,他在唾弃自己;还会故意捆住自己的双臂,在日光下甩着两只空荡荡的袖子……


这是陈凯歌最棒的电影(陈凯歌的这部烂片)(4)


主演谢园曾经写过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制片、后勤是可以随时跳出来骂导演的,制片还曾无理地要求陈凯歌自付全剧组人的聚餐费、让每个演员自己买飞机票回去。陈凯歌憋屈着、压抑着,气到浑身发抖而骂不出口的地步,正如片中老杆面对现实时一个人傻笑、沉默和疯魔。

陈导出身艺术世家,自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视角。他以为他站在了高远的地方,俯视着可怜的人,其实是他禁锢了自己。影片中老杆刚被任命为老师的时候,本是欢喜积极的,是有希望的,甚至对其他知青说出了“将来你们生了娃娃,免不了跟着我认字”,这表明了他想一直做这个不错的工作。

但是等他见到破败的校舍、懵懂的学生、机械的教学任务时,这种希望之光立时熄灭了,取而代之的是知识分子的自我唾弃和不堪一击,被动而消极地对待这份工作。但值得欣慰的是老杆也没有虚度几个月的时间,至少他教了学生学着去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不要抄,要会自我思考。

可是他有没有想过还有另一种结果?即利用难得的机会一直教下去,顺势而长久地去影响学生,而不是短暂地来了又走了。对于学生们来说,他的来去就是在黑夜里曾经看到了一点火星,然后火消失了。没受到感动的人会继续麻木下去,而那些受到过一丝感动的人要继续面对黑暗,反而会更加痛苦。

曲不高,却偏要和者寡

有人会说《孩子王》8.1分的豆瓣评分足以证明它比大多数电影要好,为什么要对它如此不假辞色?因为导演是陈凯歌,因为他本有能力让和者不寡,却偏偏玩起了曲高和寡、独自陶醉的那一套。爱之深,责之切啊!

薛菇凉在2000年以后,也曾经历过影片中不停抄写的情况。那时候的乡镇中学没有复习资料,只能跟着黑板一遍遍抄,抄到两眼近视。还记得那时候在昏黄的灯光里,白色粉笔字在黑板上像凭空消失了一样,我只好睁大了眼在反射的光晕里去寻找每一个字……

《孩子王》是一部如此写实的对时代隐晦批判、对教育深刻反思的作品,并没有高深到不可言说。要知道多年以后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也是类似的主题,也有故事留白,主题的深刻和目光的尖锐远不及陈凯歌,但从观众记忆角度来看,却远高于陈凯歌。

陈凯歌本可以让观众去触摸它的内核,他偏偏弄得云山雾罩,就像电影里永远看不清的山林一样,遥远孤寒。

不可否认,细品《孩子王》里的草蛇灰线的确用意深远。比如老杆从开始到结束一直遇到的放牛娃,与一直勤奋好学、深受老杆影响的王福,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老杆看来,一个是没有希望,一个是有希望,所以他离开时给后者留言“今后什么也不要抄,字典也别抄”,他是对他有希望的。尤其满山烧坝,烟熏火燎中包含着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生不息的隐喻,他觉得自己留下了希望。

但即便这样,无论是在增加故事的戏剧性,还是改善叙事的松散和波澜不惊上,陈凯歌导演本有能力去做的稍微不那么晦涩,甚至稍微商业一点。但他偏偏要一味保持自己的艺术性,他就是奔着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奖项去的。所以当他听说戛纳的电影记者一致给了《孩子王》“金闹钟”奖时,迫不及待地向同组的人报喜,可是当弄明白“金闹钟”的意思是“最令人厌倦的影片”,他的失落溢于言表。


这是陈凯歌最棒的电影(陈凯歌的这部烂片)(5)


这是缘于他的高傲吧,与其让更多观众看懂他,他更愿意让懂他的人看。1988年,《孩子王》参加戛纳电影节,著名制片人徐枫正是从这部作品里看到了陈凯歌的闪光点,才决定让他来执导《霸王别姬》,最终捧回了华语影坛的唯一一座金棕榈。

但不是人人都是徐枫,《孩子王》也不是《霸王别姬》,后者的恢弘壮阔是有目共睹的,前者的晦暗沉闷只能成为小众的欣赏品。他不是做不到,而是就喜欢玩曲高和寡。

另外,一直以为陈凯歌导演的作品是分“走事”与“走心”两种。

“走事”型是人与外在世界的交互和发生事件,是向外放的。比如《黄土地》《大阅兵》《霸王别姬》。而“走心”型是人的内心世界的挣扎和包裹,是向内收的。比如《孩子王》《无极》《妖猫传》。

所以不难想象为什么陈导会在2000年以后拍了几部观众不觉得好看,觉得很烂,但他觉得作品内涵很丰富、自己很委屈的作品,原来他的玄而又玄、曲高和寡是始于《孩子王》。


本文为薛薛小太阳原创,最先发表在个人公众号“薛菇凉”上。可任性分享此文。若转载,请联系作者。

更多薛菇凉原创文章:

七大导演联手,太值票价了!《我和我的祖国》真香!

吴京又添佳作!《攀登者》稳了!

从老好人变成苏大强,窝里横的黄晓明,到底错在哪里?

本以为是烂剧,一群中二少年却颠覆了我对宋朝的想象

张丹峰和洪欣的爱情,我们真的不懂!

巩俐摊上事儿了?讨厌或者喜欢巩俐,仅仅是因为她的国籍?

一部《无问西东》,四代清华人,其实是讲了林徽因的一生啊

铁血军魂在,万里长城存——致敬我的男神刘金沂

电影《孔雀》到底在讲什么?让你窒息的人生观!

《老师•好》是真的好!四种美好直戳你的心窝!

张馨予何捷幸福美满,张蓝心和刘金沂为什么没有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