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虚实是什么(再说孙子兵法之)(1)

孙子兵法解读与实战体悟 丨 作者 / 刘文新

这是孙子兵法讲武堂的第382篇原创文章

全文1836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孙子兵法虚实是什么(再说孙子兵法之)(2)

在我的《孙子兵法营销战》(该书为《孙子兵法》的基础读本)中,将“虚实篇”的“虚”解读为战略重心,有些读者不太理解,也有些疑问,发信息做了些探讨,将内容整理出篇小文,再做说明。

大家的疑问是,如果是战略重心,或敌人的关键节点,那么对方一定会做极为严密的防守,也会放更多的兵力,还怎么实现“避实而击虚”呢?

从两个方面来讲这个“矛盾”。

1、“虚”是什么?

一般而言,无论是战争,还是商战,要攻击的点都必须是关键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害之处,而不是对方无关紧要的地方,即便商战抢占消费需求的痛点,也必须是其他品牌没有满足,又要有足够大的容量,如果其他品牌没有去满足,不是因为做不好,或者忽略掉,而是因为没有足够大的市场,那这个“虚”则不能称为真正的“虚”。

之前的文章(《孙子兵法实战思想中,取胜的根本靠什么?》)讲,孙子兵法取胜的根本是“虚实”,无论是察虚实,还是造虚实,都是在敌人的关键点上做文章,要么通过“相敌”而发现敌人部署上的突破口、切入点,要么通过“奇正相生”在关键点上创造出敌人的“虚”,就是在敌人那个“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处创造出“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的相对优势

其实,这也正是“虚实篇”所论述的主旨所在,全文在讲什么?其主旨奥义就是创造虚实,创造关键节点上我实敌虚之机

从这个视角出发,就会发现无论“致人而不致于人”的要求,还是利之、害之的方法,亦或是“攻其所必救”、“乖其所之”的操作实务都为了实现调动敌人,使其“无所不备,无所不寡”的部署效果,而调动敌人则是为了在敌人的要害之处创造“我实敌虚”的相对优势

所以,我强调“虚实篇”之“虚”是战略重心,旨在强调两个层面,一是这个攻击地必须是突破口、关键点、要害之地;二是必须在这个关键节点上形成我方的相对优势。

孙武子写虚实篇,非常清楚如果敌方将领具备一定的战术素养,就能够看到战场上的关键点,并对其做严密防守,因此整个虚实篇就针对这个“假设”展开论述,如何调动敌人,创造虚实。

2、用奇正造虚实

创造虚实之机是“虚实篇”的核心操作,虽然篇中没有提到“奇正”,但基本都有“奇正相生”之法,包括“军形篇”也没有提到奇正,同样有“奇正”的部署,这里先不细讲,提供几个操作要点。

第一,“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与“军争篇”有密切关系,军争讲的是战场移动,包括了行军和输送方式的选择,这是个计算的活,要计算好路程、时间与携带装备之间关系,包括其中的风险评估,以及各种突发情况的“庙算”,否则就会影响主动权的掌握,甚至被人家牵着鼻子走。

第二,出奇制胜,之前讲“奇正”的文章说,“兵势篇”有一部分内容专门论述“出奇”的操作实务,当然它的本质是“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但操作上必须掌握好位势、距离和时机,这就需要“知战之地,知战之日”。

第三,怎么才能“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呢?需要将领有“见胜”的能力,就是“军形篇”兵力部署的能力,只有将领自己精通战略部署的“八阵之经”,才能看透别人的部署,才能看到整个战场的关键节点,甚至看到敌人的“虚实”,从而展开“奇正相生”之兵力,调动敌人,以实现在“知战之地,知战之日”的突破口上形成相对优势。

第四,“形兵之极,至于无形”很重要,之前有文章讲将领要懂得“相敌之法”,其中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识敌奇正兵力展开的目的,就是能看到对方哪个行动是正兵,哪个行动是奇兵,它们的作战目的是什么,如果做到这点,就不是“无形”了,是让对方完全没有“隐私”,因此,对于我方而言,必须考虑这个风险,要实现“无形”,让对方将领看不出我的“兵形”,即便是智者也不能“谋”(通过相敌判断出)、深间也无法“窥”到,从而掌握主动权。

第五,“兵形象水”之变化,要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最后强调,双方之间的博弈,不是一个人打沙袋,你想调动敌人,敌人也想调动你,因此,战场上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除非实力相差悬殊,或智力相差悬殊,否则就会有各种突发情况,需要随时把握整体战场形势,并迅速做出部署与调整。

由此发现,整个虚实篇连接了“军形”、“兵势”、“军争”、“九变”几篇内容,此五篇为一个整体,相互之间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也是我《孙子兵法战术体系》的五篇操作内容,同时也是战役、战略操作内容。

推荐阅读:

《孙子兵法是“有限游戏”,还是“无限游戏”?》

从入门到精通,掌握《孙子兵法》的操作实务,

这三本书有必要一起读。

↓↓↓

孙子兵法虚实是什么(再说孙子兵法之)(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