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童的真实样子:水虎日本河童(1)

【名称】:水虎

【类别】:

【特征】:如三四岁小儿,鳞甲如鲮鲤

【能力】:表皮鳞甲坚硬,箭矢不透,摘其皋厌,可以将其驯服控制。

河童的真实样子:水虎日本河童(2)

水虎,籍贯于湖北水域的妖怪,外表看起来像是三四岁的孩童,体表覆盖着一层箭击不透如同鲮鲤的鳞甲。喜欢全身潜入水中仅露出膝盖来勾引水边玩耍的人类孩童,并以此攻击人类孩童。

关于水虎的争议之一:想要操纵水虎究竟是要取其鼻子还是生殖器?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沔水》中提到“水虎”:“人有生得者,摘其皋厌,可小小使。”也就是说,只要活捉了“水虎”,只要摘下它的“皋厌”就能将其驯服。而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却将“皋厌”改为了“鼻”,言:“人生得者,摘其鼻,可小小使之”。而[明]方以智《通雅》中却引:“孙汝澄云:皋厌者,水虎之势也,可为媚药,善使内也,皋厌与鼻相讹物类相感”以纠正“皋厌”是指男性生殖器而非鼻子。可“皋厌”究竟该译作鼻子还是睾丸呢?

[清]彭孙遹在《延露词》的《浣溪沙•艳情》中:“睡鸭凄清夜未眠。银荷低照象床边。七襄锦被八蚕绵。皋厌细拖执簟上,诺龙私贮绣襟前。玉郎长得玉人怜。”此中“皋厌”自然是男性生殖器无疑。

此观点虽无定论,但笔者以为,“皋厌”应为男性的“睾丸”,所谓“摘其皋厌,可小小使”的意思,极有可能是像给公猫、公狗做绝育一样,摘其睾丸能让其性情温和,也就能进行常规驯养的操作了。

关于水虎的争议之二:水虎是否为河童?

绘制了《画图百鬼夜行》、《今昔画图续百鬼》、《今昔百鬼拾遗》、《画图百器徒然袋》 四册妖怪画卷,描绘二百零七种妖怪,并以此奠定了日本志怪文化基础的鸟山石燕在《今昔画图续百鬼》中所绘的水虎也正是此水虎,在日本也普遍认为水虎是河童的近亲。至于关于日本的河童是否就是中国的水虎,众说纷纭。亦有人认为,若从河童起源来说,[东晋]干宝《搜神记》中的龟精“何铜”或许就是日本河童龟形的基础,再加上部分水虎特征和习性的融合,于是便有现如今的日本河童形象。

除此之外另有讹传水虎具有隐身的能力。这种说法的始因是始作俑者对《本草纲目》的错误解读所致。“水虎”在《本草纲目》是作为“溪鬼虫”的附录,而在附录最后,也就是紧接着“水虎”之后,李时珍又举出一名叫“鬼弹”的妖怪,“鬼弹又按《南中志》云:永昌郡有禁水,惟十一二月可渡,余月则杀人。其气有恶物作声,不见其形,中人则青烂,名曰鬼弹。”也就是说,所谓的“水虎”有隐身能力实际上是在说“鬼弹”而非“水虎”。

河童的真实样子:水虎日本河童(3)

图为[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水虎”与“溪鬼虫”并录的相关章节

河童的真实样子:水虎日本河童(4)

形象参考

河童的真实样子:水虎日本河童(5)

水虎 [江户时期]鸟山石燕《今昔画图续百鬼》

河童的真实样子:水虎日本河童(6)

文献记载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

水中有物如三四岁小儿,鳞甲如鲮鲤,射之不可入。七八月中,好在碛上自曝,厀头似虎,掌爪常没水中,出膝头,小儿不知,欲取弄戏,便杀人。或曰,人有生得者,摘其皋厌,可小小使。名为水虎者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附录】水虎

时珍曰︰《襄沔记》云︰中庐县有涑水,注沔。中有物,如三、四岁小儿,甲如鲮鲤,射不能入。秋曝沙上,膝头似虎,掌爪常没水,出膝示人。小儿弄之,便咬人。人生得者,摘其鼻,可小小使之。名曰水虎。

[明]方以智《通雅》

水虎即水唐也,鼻厌其隂也,水经注曰:沔水迳黎丘故城,又南与疎水合,疎水出中庐县西南东流至即县北界,东入沔水谓疎口也。水中有物如三四嵗小儿,鳞甲如鲮鱼,射之不可入,七八月中,好在碛中自曝膝头,似虎掌爪,常没水中出漆头。小儿不知,欲取弄戏,便杀人,有生得者,摘其皋厌,可以小使,名为水唐者也。后汉郡国志注引盛氏荆州记云:生得者摘其鼻厌,可少小便,名为水庐。十道志引襄沔记云:或有生得者摘其鼻,可小使之,名曰水虎。孙汝澄云:皋厌者,水虎之势也,可为媚药,善使内也,皋厌与鼻相讹物类相感,志讹为水唐,而疎水作涑水。

(你好妖怪工作室原创 文:花红)

河童的真实样子:水虎日本河童(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