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数学老师很喜欢说“点、线、面”,无数的点汇成一条线,而线条可以构成一个平面。很有趣吧,在斯坦伯格的笔下,线条是他的画作唯一的呈现形式,线条构成了人,构成了建筑,构成了情感,构成了故事。

黑与白,没有过多的配色,许多著名的画作,也是这样,不过多着色,五彩斑斓反而可能让人着眼于色彩,让人忘记了画作本身。那我们就回归画作本身,这本书大多是漫画,提到漫画,大多父母其实深恶痛绝,没有太多的文字,没有抒情优美的句子值得去摘录,没有富有哲理的语言去描述,简单的人物,甚至没有一句话,通过画面,在孩子的哈哈哈的笑声里已经翻过好几页了, 但不可否认,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是伴随着漫画成长的,它们教我们正直、善良、勇敢,而在长大后看了几米和朱德庸的漫画后,才发现漫画不仅是儿童的喜欢,也是成年人久违的欢喜。儿童在它们地方看到童年的美好,而我们用它们来面对长大后的艰难与泪水。

往往看一幅画,就像看一首诗,听一首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延伸,亦或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通透,画时的心境,下笔时的思绪,音符里的跃动或是沉闷,与作者有很大的关系,我很喜欢斯坦伯格对生活小细节的表达,温馨自然 ,用自己的感觉与想象画出内心的世界,而我们常常在喜剧中看到欢笑,在悲剧中流泪,就是因为剧中有自己的影子和想象。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慢慢发现生活才是真正的画布,命运的笔在其上画出人生的条条轨迹,繁复的痕迹,越描却越力不从心,简单的几笔,却意外描绘出人生的春天。

虽然是简单的线条,反而让人觉得意味深长,就像是过甜的糖,甜的久了反而会萌生苦味,而酸甜的糖,在入口刺激、令人生津的酸后,却是能让人接受的持久的甜。复杂难以做到回归简单,而简单往往能引人遐想,而这本书里的画,常常存在让人会心一笑的小幽默,让人不禁感慨作者对现实人物形象的塑造,对现实世界情感的把握。

对于观画者他借画注入了无限的想象与思考,当他面对着自己的画作时,又会是怎样的表情呢?

线条艺术欣赏(线条---从生活入画)(1)

线条艺术欣赏(线条---从生活入画)(2)

线条艺术欣赏(线条---从生活入画)(3)

线条艺术欣赏(线条---从生活入画)(4)

线条艺术欣赏(线条---从生活入画)(5)

线条艺术欣赏(线条---从生活入画)(6)

线条艺术欣赏(线条---从生活入画)(7)

线条艺术欣赏(线条---从生活入画)(8)

线条艺术欣赏(线条---从生活入画)(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