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印记中的年味(故乡雅安年俗与乡愁⑦)(1)

这只眼神懵懂的鸡,就是我们当地农村拜年的礼物之一

过年向长者拜年,是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习俗,也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传统方式。

全国每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拜年形式,据说在河北的一些地区,从大年初二凌晨两三点开始,向家族长者的拜年仪式就开始了,一众人睡眼惺忪起来,在家长的带领下,摸黑来到长者家,一进院里,即行跪拜年,拜完这家,再赶下一家,如果亲戚多的话,要一直从天黑拜到天亮。

闻听此地习俗,我这个向来喜欢晚睡晚起的人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无论对于登门拜年者,还是被拜年的人,凌晨两三点就要出门拜年或开门迎接拜年的客人,对我来说,都是一件艰难而麻烦的事。

好在与之相比,我们雅安老家的拜年相对比较宽松。老家的拜年一般从初二开始,可以持续到正月十五或者更久,只要在正月里就行。拜年的形式不外乎是到家族中的长辈或者亲戚朋友家,带些礼物,见面后聊天吃饭喝酒,对长者问声好就行,不必下跪叩拜。如果距离近,吃一顿饭后就可返回,如果离得远,和主人家关系又很亲近,那么,住上一两天再走也行。

不过,拜年者如果是未成年人或新婚夫妇,或者成年人带着孩子,那么,主人家的长者还得回报以“拜钱”,数额多少没有明确规定,视主人家的经济条件和与拜年者的亲疏远近而定,但也不能与拜年者携带的礼物价值相差悬殊,否则会被取笑的。

早些年间,雅安人拜年的礼物一般是带一两块腊肉,以瘦肉较多的二刀肉最好,再买一些米花糖和糕点什么的,如今,随着副食品的繁荣,拜年的礼物也开始多样化,有的就带一箱牛奶、豆奶,或者抱一只大红公鸡,要么就买些水果和老年人的保健食品,反正形式不一,尽到心意就行,主人家也不会太当回事,收下后放在一边,或者转手送人。

不过,在当年物质贫乏的时候,这些拜年的礼物可都是孩子们眼馋的“香饽饽”。可是,那时各家条件都不宽裕,于是,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包封好的米花糖或糯米糕,赵家拜年送到张家后,张家舍不得吃,作为自己孩子拜年的礼物又送到了李家,李家也如此,自家孩子拜年时,又送到了王家……在正月里如此循环一通,又回到了赵家,打开时,有的竟然已生了绿霉。好在,虽然不能再食用了,但它作为拜年礼物的使命已然完成。

我们那里的拜年还有一种讲究,即新婚夫妇结婚的第一个春节,要到亲戚中的长辈家“拜新年”,接待的主人家,不仅要给予一份不菲的拜钱,而且拜年礼物中最有价值的那两块腊肉还不能收,只能收诸如糕点的其它食品,这样,新婚夫妇就不必再返回远处的家重新取腊肉,只需就地再购买一些糕点,就可以再继续去下一家亲戚中拜年。

可是,有一年,我们这里的有一户人家,在一对新婚夫妻前来“拜新年”时,竟然装糊涂把连同腊肉在内的礼物全都收下了,还给了小俩口一个空背篼。这件事,一直被乡亲们耻笑,认为这家人太扣门,太“不落教”(我们本地方言,不地道、不讲道理的意思)。

儿时拜年,我们最爱去雅安下里的舅舅家,哪怕为此要翻山越岭走大半天的路,因为舅舅对我们最好最亲,不仅舍得给我们丰厚的“拜钱”,而且还会给我们讲很精彩的西游记和聊斋故事。

遇到压岁钱花没了的时候,我和弟弟就会就近拿着一两封米花糖,去同村的姑姑或二伯家拜年,然后给予各种暗示,“启发”他们给我发“拜钱”。时隔多年,这些往事回忆起来,依旧很清晰,很温馨。

等到长大成人,踏入仕途,才知道,拜年不只是表达亲戚朋友之间的亲情友情,也是处理关系和谋求人缘的一种途径。然而,我平生不爱钻营,在职场这么多年,逢年过节只会去我心里由衷敬重的领导和师长家,一来表达一下尊重和感恩,二来聊一聊一年来的感受和新年度的打算。而对于那些心里敬佩不起来的那些领导,不管我如何受制于他,也不管他能够如何左右于我,我就不情愿去拜这个年,更不要说借机去送礼,谋求个人进步或其它。

不过,有的领导却很看重谁来谁不来拜年这事。有个朋友分析,这是因为八项规定出台后,反腐抓得更紧了,财务也查得更严了,从公款开支或者重大工程上面做手脚,极容易被发现,风险太大,而下属过节拜年送个信封,虽然每人表示不多,但集腋成裘,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他给我算过,某个单位下属的单位差不多就有30个,每个下属单位两名主官,一人哪怕只表示5K,一个春节下来就是30多W,如果再加上机关科长和下属单位的副职领导,收获还会更多,这还只是春节,还有中秋节呢?

这个朋友补充说,而且这种拜年方式,不显山不显水,且不托你办事,收了没人知道,也没有后患,而且某些领导认为,下属单位主官的这笔拜年款即便公款不好处理,但部属们的工资都涨了,个人腰包里掏也承担得起,因此,收得也心安理得。

所以,个别人品较差私心较重的领导,就把过年时下属来拜年作为反腐高压之下的生财之道,你去拜年了他不一定记得,但你没去拜年,他一定记得很清楚。前几年,一些单位过完春节不久就开始研究转业干部,那么,某些领导就会依据下属来家里拜年的情况来确定新年度的干部转业名单,想留的,偏让你走,想走的,就要让你留。

他还给我讲了一件事。3年前,有个单位研究转业干部时,某位领导并没有按年龄、兵龄和工作成绩来确定转业人员,年纪轻的让走,兵龄新的让走,刚被军区一级评为先进,甚至就在元旦前,还被他认为是本单位近60位下属单位主官中最优秀的一名主官,在年度评功评奖时一定要把这个级别中唯一的三等功指标给他,但一过春节,这名领导却陡然变脸,坚决把这个干部列入转业名单。

这个朋友说,后来另一名也被确定走的人打电话咨询这位领导,这位领导在电话里说:“既然你不想走,过年时怎么不来说一声?”这番对话传出后,那一年其他几个同样被安排离开的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都一样,过年都没去给这个领导办公室或家里拜年!

“过年时怎么不来说一声?”这句话成为这位领导的下属们私底下流传的一个笑谈,从此也成为了某些人的形象标签。

这位朋友讲的,我未辨真伪,只是当传说来听。其实,转业本来是一件很寻常的事,很多人都能报以豁达的态度对待个人的进退走留,但是,如果某些人私心作祟,不能秉持公正,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而以“劣币驱逐良币”,自然会给组织形象和单位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看来,作风建设在路上,反腐确实没有休止符。某些领域要真正做到彻底的风清气正,还有一段长路要走。本文写到这里,笔者由衷希望,反腐继续深入到每一个领域和每一个时节,让拜年——这个本该属于百姓年俗的传统,真正能够返璞归真,回归本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