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表、导演艺术家蓝天野在北京家中病逝,享年95岁。舞台生涯近80载,蓝天野几乎可以说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同代人”。1952年6月,北京人艺建院时,25岁的蓝天野就是骨干。屹立舞台大半生,他深刻影响了几代演员,培养、提携了无数后辈。此前接受南都采访时,著名演员濮存昕、杨立新都曾深情回忆起蓝天野的风采,宋丹丹更在采访中直言,蓝天野的教诲,“对我后来一生做演员都很重要。”

濮存昕透露蓝天野生前最后时光了(追忆心系未来的蓝天野)(1)

两代“秦二爷”——蓝天野(左)与杨立新。

1975年,17岁的杨立新顺利考入北京人艺的学员班,正好迎来了“话剧的春天”。他在专访中对南都记者回忆,当时在学员班的训练不算太复杂,更可贵的是早早上台,与前辈一起演出。学习期间,他天天在台上或者侧幕条后面,看朱旭、蓝天野、刁光覃等前辈艺术家演戏,“年轻人多看很重要,比什么学习都好。”北京人艺的不朽之作《茶馆》,蓝天野是民族资本家“秦仲义”的首演者,数十年后,已成长为中坚力量的杨立新,在第二版《茶馆》中诠释了同一角色,成功在观众的心中立住。

濮存昕透露蓝天野生前最后时光了(追忆心系未来的蓝天野)(2)

耄耋之年的蓝天野并未缺席剧院活动。图片来源:北京人艺

濮存昕现为中国剧协主席,他从小随父亲濮思洵(即北京人艺著名演员、导演苏民)泡在排练场,向往成为一名话剧演员。1986年,从演员转型导演的蓝天野,为新剧《秦皇父子》寻找“公子扶苏”一角,相中了还在空政话剧团的濮存昕,大胆将其“借调”到北京人艺,濮存昕也不负期望,受到了观众的认可,从此留了下来。他形容当时的心境,“我觉得我仿佛梦想成真,这个梦不能醒……”如今濮存昕已从北京人艺退休,但在人艺的序列中,正是“当家”的一代。他对南都记者形容,蓝天野等老艺术家的戏,是“真真正正的本来面目,同时又是最艺术的”。年轻时跟在他们身边,无形中就会影响到自己的表演方式,甚至说话、做事的方式。

1981年,北京人艺新一期学员班招生时,蓝天野全程都在报名处,为剧院寻找“有灵气”的苗子。原本是陪考的宋丹丹,就是这样被他发掘,后来成长为优秀的表演艺术家。这届学员班,就是中国话剧史上有名的北京人艺“八一班”,蓝天野等人在1000多个报名者中挑选出的14人,除了宋丹丹,还有王姬、梁冠华等大众熟知的演员。蓝天野是这帮年轻学员的表演老师,讲授《观察生活小品练习》。宋丹丹在北京人艺15集纪录片《蓝天野》中,声情并茂地回忆起了当年的课堂:“记得有一次,我演了一个奶奶之后,蓝老师说,宋丹丹,下周你给我演三个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老太太!我觉得这对我是一个革命性的压力,但其实对我后来一生做演员都很重要,逼迫着我去创作不同类型的人物。”时隔多年回看当时的受训时光,宋丹丹说,蓝天野是对她而言最重要的一位老师。

南都记者查询北京人艺“大事记”发现,早在1956年,蓝天野已经在表演之余从事教学工作。1956年10月5日,在时任院长曹禺参加的会议上,北京人艺决定举办中青年演员训练班,由在中戏表演训练班学习结业的蓝天野和张瞳负责主持教学。此后,蓝天野作为“教师”的角色,一直延续了下来。

1987年,从北京人艺正式离休之后,蓝天野参演了多部脍炙人口的电视剧,后又沉心研习绘画,直到2011年被北京人艺时任院长张和平“召唤”了回来,以高龄出演复排版经典剧目《家》,继而再执导筒,他又开始不顾年龄,以各种方式帮扶剧院的年轻人。2019年,北京人艺首度面向专业表演人才开办表演学员班,蓝天野应邀讲授了第一课。他对学员讲述了最能体现北京人艺演剧风格的焦菊隐先生的三句话——“深刻的内心体验,深厚的生活基础,鲜明的人物形象。”对剧院的新生代演员,他也留下了期冀:“希望他们在今后长时期,不断在实践中有所突破,在文化修养与生活经验上有着更深的积累。”

濮存昕曾说,蓝天野是一个有修养的演员、纯粹的艺术家,是信奉“艺术至上”的大雅之人。

北京人艺在讣告中写道:“蓝天野老师不仅为艺术奉献了一辈子,更是为艺术牵挂了一辈子。”他为后世留下的不只是经典的舞台形象,更有艺术的精神和文化的延传。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