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里,太子李玙(李亨)在圣人面前,表现的战战兢兢、唯唯诺诺。

当然了,历史上的李亨就不是啥硬实人。但把一朝太子憋屈成这样,主要是因为李隆基有杀儿子的黑账单,而且还是一天杀了仨。

所以,剧中何监(贺知章)、李必(李泌)都曾用过这个典故,来暗示太子地位的凶险。

今天我们来说说,李隆基的“一日杀三王”和杨玉环的婆婆武惠妃。

杨玉环故事介绍(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典故)(1)

十二时辰剧中的何监与李必

1、杨玉环之前的“网红”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白居易的《长恨歌》将杨玉环彻底捧成了“网红”,让大家都知道,李隆基最宠幸的女人是谁。

但在杨玉环之前,李隆基眼里还有另一个网红。要不是她死的早了点,有没有杨玉环什么事儿,还真没准儿!

这个霸占了唐玄宗前半生的女人就是——武惠妃。

武惠妃(699年-737年)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其父为恒安王武攸止,母为郑国夫人杨氏。她因父亲早逝,得到武则天庇荫,自幼长于宫中。

713年(唐睿宗先天二年),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弄死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成功登上皇帝宝座。

杨玉环故事介绍(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典故)(2)

这时的武氏(尚未受封惠妃)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

少女时代的武氏,性情乖巧伶俐、善于逢迎,很快就博得唐玄宗的欢心。

李隆基将她纳入后宫,封为“婕妤”,倍加宠爱。

武婕妤的肚子也真争气,咣咣一顿生,连生四子三女。分别是李一(皇九子,夏悼王)、李敏(皇十五子,怀哀王)、李瑁(皇十八子,寿王)、李琦(皇二十一子,盛王)、上仙公主、咸宜公主、太华公主。

2、武惠妃与太子李瑛的上半场

开元十年(722年),武婕妤正式升职为惠妃,据其母杨氏神道碑记载“荣宠比后”。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隆基的结发妻子王皇后,因担心武惠妃恩宠太甚,且自己又无子嗣,便求助于巫蛊之术。

她请哥哥王守一刻玄宗名讳于木牌上,随身佩带以求得子。

不想,此事被人告发,李隆基查获后将王皇后废为庶人,这便是“符厌之祸”事件

搬掉了头上的大石头,武惠妃一心惦记着再进一步。

杨玉环故事介绍(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典故)(3)

可惜,她没赶上好时候。

武则天代唐立周的阴影太大了,朝中大臣一听武氏俩字就迷糊。武惠妃做为武三思的侄女,自然有人担心她成了第二个武后。

当玄宗稍稍露出提拔武惠妃的意思,群臣激烈反对。

御史潘好礼上疏称,“武惠妃的叔叔武三思和武延秀,都不是啥好鸟!”

而且,当时的太子李瑛,也不是武惠妃所生。如果将武惠妃立为皇后,难免储位不安,于国不利。

李隆基在群臣反对下,没提拔惠妃为皇后,武惠妃与太子李瑛的第一次隔空交手结束。

(《新唐书》将遂立皇后,御史潘好礼上疏曰:"妃再从叔三思也,从父延秀也,皆干纪乱常,天下共疾。今太子非惠妃所生,而妃有子,若一俪宸极,则储位将不安。"遂不果立。)

杨玉环故事介绍(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典故)(4)

3、武惠妃与太子李瑛的下半场

虽然玄宗没把武惠妃弄成皇后,但对她的宠幸一点没减少。

皇帝再猛也是个活人,恩宠资源就这么点。武惠妃冠盖群芳,别人自然就少了。

时任太子的生母赵丽妃,是李隆基在潜邸时的宠妃。

据说她虽然出身低贱,本是潞州的歌伎,但容貌艳丽、能歌善舞。李隆基出任潞州别驾时,对她一见倾心,纳为侧室,极为宠爱。

(“《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七》):瑛母赵丽妃,本伎人,有才貌,善歌舞,玄宗在潞州得幸。”

但问题是玄宗和她的“保鲜期”已过,现在李隆基眼里只有武惠妃一人。

杨玉环故事介绍(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典故)(5)

赵丽妃能歌善舞,可惜过了“保鲜期”

心情失落的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分别是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的生母),没事儿就聚在一起发牢骚。

武惠妃的女婿杨洄(咸宜公主的驸马)是个善于钻营之人,急丈母娘之所急,想急丈母娘之所想。

挖门盗洞的收集太子李瑛的黑材料,结果没找到李瑛的短处,把李瑛他妈挖了出来。

武惠妃以此向李隆基哭诉,太子李瑛因目前没有册封皇后心怀不满,结党营私要谋害她们母子。

唐玄宗震怒,当时便想废掉太子李瑛。

好在当时他身边还有明白人,时任宰相张九龄力劝盛怒之中的玄宗,“陛下践祚垂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日受圣训,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久长,子孙蕃昌。今三子皆已成人,不闻大过,陛下奈何一旦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尽废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轻摇。……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

表明态度后,张九龄还给李隆基上了一堂历史课,把“骊姬、江充、贾南风与独孤皇后”的故事,又给皇帝讲了一遍。

杨玉环故事介绍(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典故)(6)

3、武惠妃的点球决胜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因受周子谅案件的牵连,被降职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新上来的货名叫李林甫,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觉得备受宠幸的武惠妃是个结盟的好选择,便不断向寿王李瑁(武惠妃第三子)示好。

737年四月,武惠妃的女婿杨洄再次构陷三位亲王,说他们与太子妃薛氏之兄薛锈共谋异事。

这次,武惠妃没直接去找李隆基哭诉,而是准备给太子来个“铁证如山”

她派人召三王入宫,声称宫中有贼,想请他们帮忙。

等到三王回去,准备带人“抓贼”时,武惠妃跑到李隆基面前诬告:“太子、二王谋反,甲而来。”

玄宗派人察看,果真如此,这下“铁证如山”。

等玄宗找宰相李林甫商议时,李林甫悠悠说道:“这是陛下的家务事,不是臣等应该干预的。”

(帝使中人视之,如言,遽召宰相林甫议,答曰:“陛下家事,非臣所宜豫。”)

玄宗立刻下令将三王逮捕,上午下诏废为庶人,下午便各赐一条白绫。

(瑛、瑶、琚寻遇害,天下冤之,号“三庶人”。)

杨玉环故事介绍(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典故)(7)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林九郎

弄死三王子后,武惠妃也没得好。

她晚上一闭眼,就见三位王子来跟她唠嗑。

为了消解,武惠妃各种招数都用上了,“请法师做法”、“给他们改葬”、“用死人陪葬”,可惜全都没用,王子还是每夜按点来谈人生。

没过多久,武惠妃就把自己吓死了,年仅38岁。

你说你,没有武则天那俩下子,搞什么飞机?不折腾,说不定还能多活几年。

(“岁中,惠妃数见庶人为祟,因大病。夜召巫祈之,请改葬,且射行刑者瘗之,讫不解。妃死,崇亡。”)

武惠妃香消玉殒,李隆基就闲下来了,他第一次感到了“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时有人跟他说,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能歌善舞、通晓音律,是个质地优良的老娘们。

(《新唐书》卷七十六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

李隆基招来一看,确实很对心思。

但直接抢儿子的媳妇,还真有点不好意思。

这时候,又有人帮皇帝着急了,给他出了个“曲线娶儿子媳妇”的招。

杨玉环故事介绍(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典故)(8)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李隆基以给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下敕书命杨玉华做了女道士,道号“太真”

这就是《长安十二时辰》中,“严太真”称呼的来历。

然后,天宝四载(745年),李隆基又给儿子寿王李瑁,另立了韦昭训的女儿为寿王妃

既然已经给儿子另找了媳妇,自己娶儿子曾经的媳妇就没那么“不好意思”了。

是年,唐玄宗正式册立杨玉环为贵妃。

武惠妃点球决胜,弄死了太子,结果被亲儿媳妇捡走了桃子。

杨玉环故事介绍(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典故)(9)

其实,要不是武惠妃这么折腾,以她专宠后宫的态势,未必有儿媳妇的机会。

别忘了,杨玉环最猛的时候,李隆基还瞒着她,跟梅妃聊“人生理想”。

不过,就算是没有杨玉环,最多也就是不会有杨国忠,安史之乱一样会爆发。

天宝年间的根子已经烂了,就是不掉下来安禄山这个烂苹果,也会是张禄山、李禄山、王禄山。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欢迎关注“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杨玉环故事介绍(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典故)(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