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

正和诚里有个沧艺阁,

阁主常沏好茶,

备着故事,

静等有缘人~

阿弥陀佛么么哒作者(阿弥陀佛么么哒)(1)

问道沧艺阁,掀开门帘,绕过玄关,一抬眼视线便捕捉到一个木雕小沙弥。他双掌合十,眉眼低垂,嘴角挂着一丝似有似无的微笑,既乖俏又不失威严。

阿弥陀佛么么哒作者(阿弥陀佛么么哒)(2)

沙弥,寺庙里打杂的小和尚,守香,添油,迎来送往。这个搁置在长桌尽头,玄关后的木雕沙弥,出产于解放前后。阁主在山西不起眼的市场里把它带了回来,要说它有什么独门秘诀,吸引了眼光挑剔的阁主,那就是——缘分。

木雕在山西和山东地区出产较多,南方江浙地带也有,但对木料的使用更为讲究。从材质和内容来看,这一尊木雕在世俗眼中并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但在佛教塑像里,不用在乎质地和价格,重在看开脸。若你打算收藏一尊佛像,当你从各个角度审视它,发现仿佛都在对你和蔼地微笑时,那它和你便是有缘的,你便可以请走它。反之,还是不请为好。

阿弥陀佛么么哒作者(阿弥陀佛么么哒)(3)

阿弥陀佛么么哒作者(阿弥陀佛么么哒)(4)

即便是同一个模子浇铸出来的塑像,每个人看到的神态和表情也都不尽一样。

阿弥陀佛么么哒作者(阿弥陀佛么么哒)(5)

每一个老的塑像,随着岁月的流失,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残缺。阁主发现了一个极有意思的现象,面对这些岁月造成的残缺,有的人一眼就能发现,有的人就是怎么也看不出来。所以说,缘分就在一眼间。

这尊小沙弥后面,是一整墙的老磬。有了这满墙佛教法器地托衬,来到沧艺阁的人都会对这尊小沙弥高看几眼。为什么会高看?高看哪来的?其实是阁主给他搭出来的,阁主甚至想在某一个特定位置画个定点,因为站那里专心打量,会产生一种无法抵抗的,被深深吸入的感觉。这也许就是沧艺阁最强的气场所在。

人和物件之间的互托关系,托的无非就是“气”,从理气——顺气的关系。这尊小沙弥雕像本是摆放在沧艺阁二楼禅修空间中的,后来移到了进门屏风后面,使进来的人一进门就有一种仪式感,这又是人和物之间互抬的关系。

阿弥陀佛么么哒作者(阿弥陀佛么么哒)(6)

喜欢老物件的人都会认为它们是有灵性的,应该享受跟它灵性相对应的气场,在流通市场里面我们会把这个叫路分。在什么环境里面跟什么在一起,它所在的地方都是有路分的。东西本身对于阁主而言没有什么,但搁置在一起,就是阁主的杰作了,相映成趣的心血。

这尊小沙弥塑像脑后有一道裂,后衣褶也有些许缺失,这些都是岁月不经意间所造成的。阁主将它请回来,也是为了免去它在市场中颠沛流离受到更大地伤害,给了它一个好的栖身之地。若更有缘分的人在这里遇见了它,并请了回去,也许那将是它最好的归宿。

阿弥陀佛么么哒作者(阿弥陀佛么么哒)(7)

我第一次去了沧艺阁后,便对这尊小沙弥念念不忘。低眉浅笑的它像在调皮地对每一位来的贵客说着:你来啦,阿弥陀佛么么哒。

阿弥陀佛么么哒作者(阿弥陀佛么么哒)(8)

不止是沙弥木雕,沧艺阁里的每一个物件都承载着这样的“气”。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互相的托抬,把这一方小天地烘托得越来越有气场。当你走进沧艺阁,你会感到既舒适安逸又局气,甚至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神圣感......那就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