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黑木耳栽培技术要点与管理措施,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种植黑木耳全部技术?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种植黑木耳全部技术(北方黑木耳栽培技术要点与管理措施)

种植黑木耳全部技术

北方黑木耳栽培技术要点与管理措施

黑木耳,又名黑菜、桑耳、本菌、树鸡、木蛾、木茸,因形似耳,加之其颜色黑褐色而得名。黑木耳为木耳科植物,黑木耳肉质细腻,脆滑爽口,营养丰富且含有人类所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具有滋润强壮,清肺益气,镇静止痛,清涤胃肠等功效,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市场前景好。

一、栽培技术要点

1、选育优良菌

通过生物技术选育驯化适于袋用料栽培的黑木耳菌种,其特点必须是抗杂菌、能在偏碱性培养基上生长,子实体菊花状,朵大、肉厚、色黑。

2、装袋

栽培袋选用 17 cm×38 cm×0.035 cm 的低压聚乙烯或者聚丙烯袋,用手工或机械装袋均可。配置好的培养基要立即装袋,以每袋装 0.5 kg 干料为准,表面压平打洞,装袋要紧,封口。

3、灭菌

常压灭菌锅,100℃维持 8 h,停火后再闷 3-5 h,取出料袋后降温到 25℃才能开始接菌。

4、接种

在无菌室或者无菌箱内操作,接种室定期使用甲醛高锰酸钾熏蒸 12-24 h 灭菌处理。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程序操作,每瓶菌种可接菌袋 40-50 袋,接种前勿忘严格检查菌种质量,接种工具可用接菌勺或接菌枪。

5、发菌

也叫养菌,接入菌种后的料袋叫菌袋,菌袋培养期需要50天,这期间的管理内容是:培养室消毒和放菌袋。培养室消毒前先安置好床架,可搭 4-7 层,层距不小于 30 cm。接菌后 1-15 天为萌发期,前 5 天的室温以 26-28℃为适宜,促进菌丝吃料;6-15天室温调节至 25-26℃,培养 15 天后,菌袋中菌丝已经长入袋内 3 cm 以上,此时室温可降到 23-24℃,促进菌丝健壮。

6、室内外结合养菌

除传统的室内层架式直立养菌外,还可以在室外栽培。在温室、湿度适宜的时节,大地(或林地)垛垛都可以养菌。由于室外的早晚温差加大,可以有效提升菌丝的适应能力,同时也能抑制杂菌生长 。

7、及时划口、规范口形

随着菌丝的不断生长,逐渐场慢菌袋,形成 “困菌”,因此要及时划口,一般需要划 8-12 个口,交错排列,便于菌丝的进一步生长。

8、喷水管理

总体来说,菌棒排好后要做到“先干后湿”,即黑木耳耳芽形成前(刺孔处未长出黑点)保持相对干燥,但由于阿克苏气候干燥,须防止孔口菌料风干,影响耳芽形成,可在适宜的温度下,喷少量雾化水,还可通过架空覆盖遮阳网等措施,提高栽培小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促进耳芽形成与发育。

黑木耳耳芽形成后(刺孔处长出黑点)要增加喷水量,出耳后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需创造“干湿”交替的生长环境。气温在 10-25℃之间的黑木耳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内,可全天进行间歇喷水;在气温较高的初夏和早秋时节,日间气温高于28℃时,宜在早晚(气温低于 25℃时)间歇喷水;在气温较低的春季与秋冬时节,最高气温低于 20℃时,可在每天 12:00-20:00 之间气温较高时间歇喷水。间歇喷水时间要根据栽培环境条件和耳片生长情况掌握,使耳片处于“干湿”交替的生长环境。当冬季最高气温降至 10℃以下时,停止喷水进入越冬管理。

9、集中催耳

将菌袋划口后,要合理摆放,一般密集直立或倒立在出耳床上。为了保持出耳床的湿度,要罩草帘或塑料布,7 天左右原基形成。

10、湿度管理

原基形成后,菌袋分散摆放,袋距 10 cm,每平方米摆放25 袋,露天地可罩遮阳网,林地可裸露菌袋,这样光线充足,空气新鲜,耳片颜色深黑。采用专用雾化喷水袋浇水,浇水干湿交替,干时菌丝积累营养,湿时子实体生长。浇浇停停,七干三湿,干就干透(耳片发硬),湿就湿透,切忌不干不湿或浇水不停。

11、适时采收

黑木耳子实体的生长周期一般为 25 天左右,成熟后要及时采摘,太晚可能发生烂耳现象。采收时用拇指与食指轻捏住耳片基部,轻轻旋转采下耳片,采收时须注意避免碰落或碰伤未到采收期的幼耳。采收时随手清除粘在耳基的菌料;染有沙尘的黑木耳须分开盛放,清洗后鲜销或晒干。

12、及时晾晒

黑木耳成熟后要及时采收,并充分晒干。晾晒时要将黑木耳平铺在纱网上,适当翻动,保持耳片舒展。晾晒过程中不要随便翻动,以免形成拳耳,晒干后的黑木耳贮藏于阴凉、干燥的产品库中。

二、黑木耳菌棒越冬管理措施

当生产场地最高气温降至黑木耳停止生长温度以下时,黑木耳菌棒即可进入冬季越冬管护阶段。越冬处理原则:一是做好菌棒保湿工作,保证菌棒不失水脱壁。二是菌棒尽量做到恒温保存,防止产生夜冻日溶现象,影响黑木耳产量与品质。三是做好菌棒的防虫、防鼠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