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杀手不太冷》是由吕克·贝松编剧并执导,让·雷诺、娜塔莉·波特曼等主演的动作片,该片于1994年9月14日在法国上映。只要讲到描写杀手的影片,人人总是第一时间就提起这部电影。可见,该片已经成为了全球影迷心中的“白月光”,是永远绕不过去的经典之作。

影片的主要内容是:在纽约的贫民区住着一名职业杀手名叫里昂。某一天,邻居家的小姑娘玛蒂尔达敲开了他的房门,请求在他这里暂避杀身之祸。原来,女孩的父亲是警察的眼线,因贪污了一小包毒品而被恶警史丹菲尔剿灭全家。

女孩得到莱昂的救助后,开始帮莱昂管理家务并教他识字。莱昂则教女孩用枪,两人相处的十分融洽。并且两人之间还产生了朦胧的爱情。女孩跟踪史丹菲尔去报仇,不小心被抓。莱昂及时赶到,将女孩救回。但女孩最后还是落入了史丹菲尔之手。莱昂再次救出女孩并让她逃生。莱昂为了保护女孩献出了生命。

影片既大胆运用了好莱坞电影的造型技法,又不失法国电影中蕴藏的永恒人性,是商业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最终,影片获得了第20届法国恺撒奖最佳男演员、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最佳音乐、最佳剪辑等多项提名。

该片中充满着艺术的气息,甚至连杀人的现场也像艺术品一样的独特和唯美。很多人感叹于杀手和女孩之间朦胧爱情的美丽。但是,如果仅仅从爱情的角度对影片进行解读的话,无疑是浅薄的,而且我们也会因此失去认识其丰富内涵的机会。接下来,本文将从镜头语言、视觉效果两个方面着重分析一下影片深厚的艺术魅力。

电影的感人句子这个杀手不太冷(这个杀手不太冷)(1)

01、镜头语言:多种镜头语言的使用,既勾勒出故事发生的背景,也刻画了人物特征

这部影片上映已经26年,但是仍然被观众们念念不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影片虽然讲述了一个杀手的故事,但是却营造出了与主题看似格格不入的美感。而美感的营造正是得益于多种形式的镜头表现方式。而镜头语言也成为了影片重要的名片之一。接下来,我就来分析一下影片中的镜头语言。

在里昂的出场中,就运用了很多个特写镜头。每个特写镜头都非常短,几乎是稍纵即逝。但是,却极具节奏感。镜头从牛奶,扫到眼镜,再定格到了烟灰缸,这一连串的特写镜头都没有露出人物的正脸。

此处的镜头语言,把悬念做的十足,给人一种幽幽的神秘感。同时,也给下面的剧情铺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且,也向观众传达出了满屏的紧张感,就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一样,让人禁不住的轻轻的打颤。

听到枪声的里昂在自己的门缝里观看外面的景象的时候,导演也给了里昂的一个近景的特写镜头。此时的里昂,在门孔里观察着外面的景象,不见丝毫的慌张,冷静且镇定。这个特写镜头瞬间就让杀手这个形象在观众心中立了起来。与此同时,也交代了里昂的房间与玛蒂尔达的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在影片的最后,玛蒂尔达回到了学校。她拿着一直携带的盆栽植物来到了一片草地上,将这个无根的植物种在了福利院的草地上。此时,影片给了该植物一个特写镜头,寓意着里昂虽然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却蕴含在了植物中,永远的陪在了玛蒂尔达的身边,两个人相依为命,从此不再分开。

电影的感人句子这个杀手不太冷(这个杀手不太冷)(2)

电影一开始的时候是三个场景:海水、森林、城市。导演采用了三个俯视的长移镜头,伴随着航拍机位的由远及近,镜头从纽约中央公园开始,随后用一个连贯的长镜头掠过了树林和水面,最后定格在了纽约的意大利闹市区。

开场中运用的长镜头, 清楚的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除此之外,该种镜头还有着强大的表意功能:画面是由树林、湖水和城市这三个意象构成。水面广阔平静却不时的泛起涟漪,象征着杀手里昂内心孤独、落寞却又心怀一份温存;湖边的树丛茂密幽深,代表着玛蒂尔达丰满、单纯却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以及她对爱与生命的执着追求;树丛紧挨着湖泊,暗示着男女主人公相遇交缠的命运和即将展开的故事。

而在拍摄两次搬家的情景的时候,导演则采用了两个固定的长镜头。在两次镜头里,人物都是远远的走进来。不同的是第一次画面里只有里昂自己。而第二次的画面中则是里昂和玛蒂尔达两个人一起。远远的两个人拎着大包小包的逐渐的走近了我们的视线,风尘仆仆的。

这两个长镜头的对比,不仅仅在于人物数量的增加,更偏重于表现了人物情感的巧妙变化。从第二次的搬家镜头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玛蒂尔达的出现已经改变了里昂的生活。从画面感来看,里昂不再像之前那么的形单影只了,生活状态已经不再孤寂和落寞。

电影的感人句子这个杀手不太冷(这个杀手不太冷)(3)

在玛蒂尔达的出场中,首先出现的是一个俯拍镜头,玛蒂尔达就坐在在一个回形的楼梯的栏杆旁边。影片正是从玛蒂尔达的眼光俯视着往下拍,观众得以看到一层层的楼梯仿佛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黑洞'。

俯拍的镜头恰如其分的展现了此种角度下楼梯的可怕,像一个吸人的魔鬼一样,将观众内心深处的害怕和战栗都勾了出来。而且,这也正是对玛蒂尔达此时的处境和心情的暗示,生动的表达出她孤寂和害怕的心情。

在影片的结尾部分,影片顺着里昂的视角,以仰视的角度拍摄了史丹的表情:一种不受威胁、十分惬意和轻松的表情,也是一种恶人终于得逞的感觉。此时的镜头里充斥着的恶人的嘴脸,让观众的内心自然而然的升腾起一股怜惜里昂的情绪,也对史丹产生了极大的厌恶感。

仰拍的镜头恰当的暗示出了里昂此时艰难的、劣势的处境,也暗示着里昂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镜头采用了弱者的视线,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深切的体会到了里昂内心隐藏的善良和对玛蒂尔达的责任与爱怜。

在我看来,影片对于多种镜头语言的灵活调用,不仅贴合影片的剧情发展,展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也准确的传达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更重要的是,还充分的调动了观众的情感,使得观众的心情随着主人公的遭遇上上下下、起起伏伏,自然而然的就让观众入戏了。

电影的感人句子这个杀手不太冷(这个杀手不太冷)(4)

02、叙事架构:新颖的叙事方式和反差强烈的人物设定,可以让人眼前一亮并牢牢地吸引观众目光

影片历经二十多年依然魅力依旧,给观众带来了久久的余味,不仅在于其运用了多种镜头语言,更在于其独特的叙事架构。新颖的叙事方式和反差强烈的人物设定,牢牢地吸引住观众的目光。下面,我就分两个方面详细地解析一下。

第一,多维叙事线索齐头并进,以犯罪故事为明线,逐步引爆剧情暗线

影片类型被定位为犯罪片,但是我们能够挖掘到的不仅仅如此。在影片中,对于犯罪的叙事只是一条线索,是整个故事的骨架和内核的承载容器。顺着这副骨架向下延展,我们就可以挖掘出更深层次的艺术内核。

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逐渐的推进,犯罪的故事始终与影片的背景相结合,也与人物的命运相映衬,使得整个故事浮出水面。而使故事真正变得丰满的恰恰就是存在于杀手的故事外的内容,关于人性的泯灭、生活的艰辛以及家庭的不幸。

由此可以看出,关于犯罪的叙事只是影片的一条引线,是一个主体框架。影片最终将主人公的命运、变态警察的人性泯灭、玛蒂尔达家庭的不幸、生活的艰辛、大叔和萝莉的相互救赎等都装进了这个框架里,并最终借由犯罪将这些内容全部引爆。影片独特的叙事就这样牵扯出了两个主人公的命运纠缠,也牵扯出了影片的丰富主题。

电影的感人句子这个杀手不太冷(这个杀手不太冷)(5)

第二,反差强烈的人物设定,让观众眼前一亮

在造型选取上,影片则别有心裁地选取了 40 岁的冷面杀手和 12 岁的问题女孩。按理说,职业杀手里昂这种形象,在人们的直观感受上应该是被痛恨的一种角色。然而,本片却颠覆了这种较为传统的感受。他不仅被观众喜爱和欣赏,甚至在临死之前还让人觉得揪心、难过和压抑。

玛蒂尔达看似是一个问题少女,一眼望去,全都是与实际年龄极不相称的成熟、冷漠与不羁。她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又总受到姐姐的欺负。但是,她并非是毫无感情的人。弟弟被杀后她决定为家人报仇,生命受到威胁时她也不愿意出卖里昂,特别是在生死关头的时候,她甚至愿意放弃生的机会陪在里昂的身旁。

正是因为这种巨大的年龄反差,影片在展现他们之间爱情矛盾时就显得水到渠成。也正是因为年龄的差距有悖于传统意义上的道德,因而从一开始就注定他们是无法生活到一起的。而且这种独特的造型,更凸显了人物与年龄和观众的第一印象之间的差距,帮助观众打破了固有印象,泛起了深深的感情涟漪,引发了对于影片的深层思考。

总的来说,影片正是以叙事作为指导,通过人物年龄、性格等造型上的反差,配合音乐的起伏和变化,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上的饕餮盛宴。新颖的叙事架构和反差强烈的人物形象,不仅细致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变化,也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情绪,使得观众充分参与到剧情的发展之中,并在各种情绪的转换之间更好地体会到影片的深刻主题。

电影的感人句子这个杀手不太冷(这个杀手不太冷)(6)

03、视听语言: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完美的融合,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的饕餮盛宴

影片之所以成为经典之作,与其经典的配乐不无关系。影片运用了变幻莫测的视听手段,使得影片在画面、音乐等诸多方面都具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对于这部分内容,我将从以下4点进行阐释:

①轻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运用:映衬时代背景

在影片的开头,流行音乐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观众一下子就拉到了一种快节奏的观感中。快节奏的流行音乐与现代的快速的生活相映衬,在交代大背景的同时,也与主人公的杀手身份遥相呼应,给人以神秘的感觉,并成功的引起了观众浓厚的兴趣。

接着伴随着轻快的片头音乐Noon,镜头掠过了树林后最终进入到都市中,在宽阔的街道中来回穿梭。这样的轻音乐十分的新奇和独特,给人带去了无限的遐想,实现了声音与画面的高度融合,也体现了声音与画面有机结合后神奇的化学反应。使观众不知不觉之间,就陷入画面当中,被剧情牵着鼻子走。

电影的感人句子这个杀手不太冷(这个杀手不太冷)(7)

②欢快旋律的运用:表达人物情感

影片中不乏轻松的旋律:当里昂和玛蒂尔达打闹的时候,在他们按门铃、粘口香糖、剪锁链的一系列行动中,画面中奏响的是欢快的旋律。当里昂解救玛蒂尔达后两人紧紧的拥抱在一起的时候,背景音乐同样是欢快或者舒缓的。

欢快的旋律十分有利于表达主人公的感情,也进一步凸显了欢快、愉悦的剧情。同时,也为观众营造出了轻松、愉快的观影氛围,极大程度的调动了观众的情绪。最重要的是,当剧情急转直下以后,影片配乐上的变化就变得更加的明显。更让观众像坐上了过山车一样,情绪不得不大起大落。

③声面对立的运用:通过反差衬托人物命运的可悲

片尾曲《Shape of Heart 》就很好利用了声画对立的特点,它具有明显的西方特色的、意境脱俗的经典曲目。钢琴与小提琴的完美配合,让人感受到了自由、超脱的情怀。相反的,它又与玛蒂尔达将那盆植物埋在学校的土地里时,孤独一人默默的凝望着植物的孤单、寂寞的情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此时的声音与画面明显就是分离的,声音是明媚、自由甚至是欢快的。但是,画面却是寂寥的、沉闷的。两者结合起来之后,分分钟又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冲突,有种“乐景哀情”的深刻意味。从看似平淡的旋律中,我们生发出了对里昂与玛蒂尔达爱情悲剧的怜惜,也找到了两者爱情的纯洁与感动。

电影的感人句子这个杀手不太冷(这个杀手不太冷)(8)

④声画合一的运用:配合剧情的起伏变化

在胖子等人来到饭店时,阴冷恐怖的音乐随着他们的步伐响起,预示着这些人的灾难;当手下被杀死后,人们分散着寻找杀手,这时音乐变成了有节奏地跳跃,预示着真正行动的正式开始;胖子发现自己的手下都被杀害后,禁不住的喘息声不止。与此同时,音乐节奏突然的加快,烘托出了紧张的氛围。在同一个画面中,快速切换了多种音乐,完美的配合了人物的情绪和剧情的起伏变化。

当里昂把刀放在被杀男子的脖子上时,有一种神秘的音乐顿时响起,营造出了紧张的、窒息的气氛;接着便有节奏紧密的敲击声,尤其是还有处理过了的金属声、共振声,为影片平添了一份窒息感。其后里昂步步逼近,最终,伴随着一声枪响,音乐声戛然而止。在一连串的动作中,使用了多种音乐,完美的贴合了人物的情绪,长长久久的吸引了观众。

在深夜的时候,里昂将枪口对准睡梦中的玛蒂尔达,我们可以听到有节奏的、敲击得像心跳的音乐声,凸显了里昂的犹豫、纠结与紧张的感情。最后,他还是于心不忍,待他放下枪后,音乐声也戛然而止。音乐的变化,恰当的展现了人物心理的变化,音乐即是剧情发展的线索,引领着观众不断的探索下去。

在以上剧情中,声画合一都被运用得精准到位、干净利索。随着音乐的急速变幻,剧情也在不断的变化。此时,音乐就是剧情的向导,也是剧情的完美配角,两者打了一个漂亮的配合战,将观众的观影情绪调动到了最高峰,这也正是音乐的作用所在。

在我看来,配乐对于影片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部电影中,配乐是反映人物心理变化的镜子,让观众对人物产生深刻的印象;配乐也是展现人物冲突的助推剂,带来强烈的观感刺激;配乐更是剧情发展的提示线索,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总结一下: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巧妙地将情仇恩怨、江湖杀戮、情感救赎融合为一体, 并且将所谓的“黑帮片”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颇有内涵的高度。长久以来,人们对看似清冷,实则心善的杀手里昂念念不忘,也感叹于命运的无常。

本文从镜头语言、叙事架构、视听语言三个方面着重分析了该影片深厚的艺术魅力。然而,关于影片的讨论绝不会止于此。里昂和玛蒂尔达的故事仍会继续留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指引着我们探讨爱和人生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