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字面意思是将深入骨头的毒用刀刮除,彻底治愈疾病。现在多比喻拿出勇气并付出代价完成组织内部的净化,保持组织健康。

刮骨疗毒之所以家喻户晓,主要归功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段故事凭借作者的妙笔,描写的活灵活现,把一个完美的关公高大形象送到我们眼前。

《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题目就是“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在荆州驻守期间,关羽不仅成功震慑了觊觎荆州的东吴势力,而且在曹魏面前也尽取战略攻势,特别是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声威大震,甚至让曹操惊惧想迁都避关羽的锋芒。

三国演义十大神奇人物(三国演义妙笔有多假)(1)

不过关羽一系列军事行动中也有所损伤,攻打樊城时就被曹仁弓弩手所伤,右臂中箭,当时就翻身落马。

三国演义十大神奇人物(三国演义妙笔有多假)(2)

但关羽看到战局有利,并未撤军,众人发现关羽中箭的右臂青肿,不能运动,虽判断剪头有毒,但苦于当地并无好大夫。这时,突然就来了位神医华佗,华佗确定要开刀刮骨才能祛毒,但担心关羽受不了巨大的痛苦。

关羽毫无惧色,也拒绝了什么辅助器具,饮酒数杯,一面继续与马良下棋,一面伸出手臂让华佗开始手术。

过程充满恐怖,“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须臾,血流盈盆”。虽然旁边大家都吓坏了,但关公却谈笑自若,喝酒吃肉如常,并无丝毫痛苦的样子。

三国演义十大神奇人物(三国演义妙笔有多假)(3)

最终华佗把毒刮尽,敷上药,缝合好,完成了治疗。而关羽居然能大笑站起来,还跟身边众将说,右臂已伸舒自如,一点不痛了。

为啥后人把关公视为神人,起码《三国演义》里写的就是个神嘛!

实际上《三国志》中的描述更为客观。关公确实中箭,但是左臂,而箭伤也已痊愈,只是阴雨天骨头就疼痛不已。不知名姓的一个医生说,剪头有毒,已经到骨头里,需要把创口打开,刮除骨头的毒素,才能痊愈。而关羽直接伸出胳膊让医生开刀,而同时与诸位将领饮酒吃肉,谈笑自若。

三国演义十大神奇人物(三国演义妙笔有多假)(4)

首先医生不是华佗。这已被很多人找出了证据,史载华佗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就因治疗曹操头风病而被曹操投入大牢逼死,而关羽攻樊城中箭则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华佗起死回生了吗?

其次关羽的箭伤并没有《三国演义》所说的“乌头之毒”,而且箭伤也已痊愈,只是阴雨天感觉很不舒服,这是符合事实的,乌头毒作用于中枢神经,中毒后几分钟就可能致命,绝等不到多天后刮骨就能去除全部毒素的。

现代医学人士认为关羽所展示出的是骨髓炎的典型症状,箭头无毒,但刺破肌体很深,细菌感染不可避免,表面痊愈,但胳膊上肌肉和骨头的坏死组织并未清除,为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即便现代医学也要通过外科手术对死骨及骨髓腔内炎性组织进行治疗。

但是,即便《三国志》的记载,也有夸张之处。这么直接主刀,感染问题很难解决,而我们中医一直缺乏人体解剖,直接剖开手臂,如何避免损伤手臂上复杂的神经、血管也基本不可能。最关键的,史书也记载说血流了很多,溢出了盆子,成人总血量不过5000ml,如果快速失血超过30%,就可能危急生命,即便慢慢失血超过2000ml,也可能出现休克。关公面不改色、谈笑自若看来颇不正常。

三国演义十大神奇人物(三国演义妙笔有多假)(5)

不过,我们是需要英雄的,考究推理不代表推翻关羽的忠勇无双的高大形象。

有意思的是,从关公开始,后世史书中有很多类似的英雄人物刮骨、割骨、破骨壮举。

据《北史》记载,北朝西魏长孙子彦曾经坠马折臂,肘上骨头凸起达一寸多,他让人破开肉锯掉骨头,流血好几升,也是谈吐自如,世人有评价说比关公都牛!

而《宋史》也曾记载:北周大将赵匡胤在攻入寿春时,险被城中连弩击中,幸亏有牙将张琼挡箭,粗大的箭头没入大腿骨,无法拔出。张琼于是喝了不少酒,然人直接破骨取出箭头,也是流血数升,神色自若。

忠勇值得钦佩,不过这过程看起来都很相像,大概那时候三国的故事就广为流传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