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王海

寺庙诗词赏析(拣说怀柔寺庙文化中的诗词)(1)

据据不完全统计,自唐至清末,北京怀柔地区涉及寺庙文化内容的古诗有数十首存世。诗作者在寄情抒怀的同时,也记录了古怀柔的历史。

一 登神山醉中题壁 元•马祖常

《石田集》、《康熙•怀柔县志》

过溪踏琼瑶,入山采苍翠。

仙宫名神山,下负六鳌背。

我来访丹药,羽人已千岁。

清啸响山谷,幽姿媚松桧。

白水从北来,南与众川会。

开窗目沃野,千峰俨相对。

自是山林乐,何但官爵贵。

买田酿清泉,里社日相慰。

诗成怅如失,天风逼衣袂。

东望邹衍庙,杯酒可远酹。

谈天剧当时,古屋尚粉绘。

骑驴独归去,人世空一喟。

寺庙诗词赏析(拣说怀柔寺庙文化中的诗词)(2)

简注、简释

神山,山名,位于今怀柔县怀北镇大水峪村东南。

马祖常(1279—1338),字伯庸,元代文学家,元统年间任御史中丞。

六鳌,即指神话中负载五座仙山的六只大龟,作者把神山比作被神龟载负着的仙山。

羽人,神话中的飞仙,古代称道士为羽人。此指神山龙祥观道士已经羽化升天

白水,即白河,确指明嘉靖年以前的白河故道。今称沙河的水道与古白河于神山东麓汇流,经神山东南,过疃里、宰相庄、安各庄、北房村西,东南行至顺义牛栏山汇潮河。

自是,即从此。

清泉,清冽的泉水。

邹衍,战国末年哲学家,阴阳家,助燕振兴,曾在今密云、怀柔一带活动。古怀柔之地今属密云的黍谷山,历代都建有邹衍庙。

“谈天剧当时”,指邹衍关于天下九州,地理,气候,经济、政治、教化的论述。

“剧”,极甚也。“古屋尚粉绘”。

古屋,指神山龙祥观遗址。

,意为“久远”,粉绘,即古老的壁画。

(kuì),喟叹、慨喟。

“登神山醉中诗”曾题壁于今怀北镇神山村龙祥观,作者就是元代文学家马祖常。此诗面世后,在元、明、清三朝曾被多种文献录入或被刻石留存。康熙•顺义县志载:“顺州有龙云寺,元•崇国寺碑阴记有,马祖常登都北神山,醉中题壁诗”。明清两朝的怀柔县志、密云县志都收录了这首诗作。

据宋代《密云县重建龙祥观业记》可知,神山龙祥观始建于唐,至元代马祖常题诗之季,龙祥观已经改称“龙云寺”。该诗描写了春季的神山、雁栖河、白河、村庄、里社熙然和暖的景致,并将邹衍暖律、黍谷阳和的典故蕴在春暖花开的山水意境之中。

微醉的诗人徜徉于意蕴深远的神山、白河之滨,东望黍谷山,洒酒遥奠邹衍。一种苍然、一缕怅然之情忽动于心,很想从今以后永享山林之乐,不再羡慕那官禄贵爵。如能实现买田于山水之地,生活在里社百姓之间,那真是一件欣慰事情。然而“诗成怅如失,天风逼衣袂”。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空叹一声而已。

作者真诚地表达了游览神山龙祥观附近山水时的心情。尤其是“白水从北来,南与众川会”句,将东北而来,经神山南行宰相庄的古白河,进行了朴实、准确的描摹。因此,这首诗不但有极高的欣赏价值更具史料价值。

寺庙诗词赏析(拣说怀柔寺庙文化中的诗词)(3)

二 题白云观壁诗

明清之季,怀柔县木林里狐奴山曾有白云观和张堪祠。白云观内曾有一首题壁诗,因“其诗留心风土”,被清初一位监生抄录留存至今:

狐奴城下稻云秋,

灌溉应将水利收。

旧是渔阳劝耕地,

即今谁拜富民候。

这首诗通俗平易,意境悠远。诗中的“狐奴城”,即指战国后期以及秦汉之际,渔阳郡所辖的狐奴县城。城左以东之地曾是东汉初期渔阳郡县开垦的数千顷稻田。

诗人思接千古,千百年来,渔阳人民引潮、白之水灌溉农田,尽收河水之利。而今天,在这片广袤的,曾经获得连年丰收的渔阳劝耕地上,又有谁还能想到曾经劝民耕桑,使民殷富,被敬称为富民侯的太守呢。

诗中的“富民候”即指东汉建立政权后的第六任渔阳太守张堪。张堪在刘秀建立东汉政权之初功勋卓著,后迁任蜀郡和渔阳太守。并以居官清廉、惠政爱民为后世广为称颂。

据《后汉书》载,张堪,光武时为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之:“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东观记·光武赐张堪诏》:“赐堪新缯百匹,以表廉吏”。

寺庙诗词赏析(拣说怀柔寺庙文化中的诗词)(4)

三 午日游龙王山

“游龙山”是清代文人潘其灿于康熙六十年夏天,与怀柔县府幕宾,江南文士刘震、吴大光等人登怀柔城西龙山,游览龙王庙时作的一首五言诗。

午日方同醉,龙山试共游。

烟光通帝里,景色入边州。

父老歌陶令,儿童颂细候。

清风满邑郭,夏日亦如秋。

寺庙诗词赏析(拣说怀柔寺庙文化中的诗词)(5)

诗中出现的“细候”,指东汉初期名臣郭伋。郭伋曾在张堪之前任渔阳太守,政绩斐然。郭伋,字细侯,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王莽时期,郭伋为上谷大尹,后升迁并州牧(并州即山西太原)。任内勤政爱民,重诚信。建武五年,叛汉的渔阳太守彭宠灭,郭转任渔阳太守。

渔阳经历了王莽之乱,不久彭宠又举兵称王幽州,东汉政权与彭宠进行了三年多的战争。今北京周边遭遇持久兵祸,渔阳郡县尽遭涂炭。百姓背井离乡,寇贼充斥。

百废待兴之际,郭伋等治世能臣先后来到渔阳就任太守。伋到任后示以信赏,纠戮渠帅(盗贼首领)。综合治理,安抚百姓。一段时间后,盗贼销散。但北部匈奴仍数次抄掠郡界,郡民为之苦。郭伋曾任渔阳都尉军职,深谙渔阳依山傍水利于用兵之势,整饬士马,设攻守之略,使匈奴畏惮远离,郡民得以安业。他在渔阳任职五年,柔远怀近,渔阳户口倍增。光武帝刘秀曾夸赞其“贤能太守”。

寺庙诗词赏析(拣说怀柔寺庙文化中的诗词)(6)

寺庙诗词赏析(拣说怀柔寺庙文化中的诗词)(7)

四 九月登黍谷山

“登黍山”是清代贡生杜琳的一首五言诗。从诗中可以看出,明末清初之季的黍山邹衍庙,虽然古柏苍藤仍在,但已“寺荒钟磬杳”,一派萧然。

唯爱山光好,谁言著屐难。

峰高来月小,霜重染枫丹。

古柏苍藤合,清泉白石寒。

寺荒钟磬杳,漏尽不知阑。

寺庙诗词赏析(拣说怀柔寺庙文化中的诗词)(8)

寺庙诗词赏析(拣说怀柔寺庙文化中的诗词)(9)

五 渔阳怀古

此是明人汪溥的一首五言诗,约作于明代晚期,是作者面对东北女真崛起,国势衰微,心绪低落之际,登临狐奴山祠庙凭吊张堪、郭伋时的情感表达。诗句“独怜张郭祠犹在”中的“张郭”就是先后任渔阳太守的张堪和郭伋。

画角呜呜弄朔风,

渔阳千古恨无穷。

孤城鼙鼓声才动,

一曲霓裳舞未终。

日暮断云横铁岭,

夜神寒月照崆峒。

独怜张郭祠犹在,

青草年来长碧茸。

寺庙诗词赏析(拣说怀柔寺庙文化中的诗词)(10)

寺庙诗词赏析(拣说怀柔寺庙文化中的诗词)(11)

六 怀柔城西观音寺题壁三首

1.题城西观音寺壁·黍谷樵

平冈左侧城西寺,古木荒藤八月天。

墙外高原荞麦白,阶前乱石草花妍。

浅沙倚杖客秋遊,断壁空门僧昼眠。

拂壁题成各归去,斜阳极目正苍然。

2.观音寺和壁间韵·潘其灿

满庭秋草封萧寺,禅噪高枝破午天。

古佛堂中何太冷,野花墙外为谁妍。

登山客倦侵阶坐,杖策童闲跨犊眠。

樵唱渔歌成互答,吟残题句为欣然。

3、观音寺和壁间韵·吴景果

郊垌散步何荒寂,野寺无门对远天。

檐鸽听经双树静,山花供佛一枝妍。

林间雨歇樵人出,溪上风寒钓客眠。

老衲不知诗句好,翻嫌疥壁字纷然。

寺庙诗词赏析(拣说怀柔寺庙文化中的诗词)(12)

清·怀柔县志载,观音寺在城西里许。按今地标判断,寺庙应在今水库二号副坝附近。此三首诗的后两首是江南举人潘其灿与时任怀柔县令的表兄吴景果,步原有的一首寺庙题壁诗之韵,分别题和的诗作。

清康熙六十年秋,中举两年后的潘其灿参加礼部考试未过,在准备接受教职赴蜀上任之前来怀柔看望表兄,其间滞留怀柔,编纂了怀柔县志。在其离怀之季,他北去凭吊河防口边关,东拜邹衍之祠,西访昌平山水。尽情游览了怀、昌的山山水水。并创作了很多诗文。上面的两首《观音寺和壁间韵》,就是潘、吴两人在暮秋时节,西出怀柔城,游览山水时的诗作。

吴景果和潘其灿郊游时,偶尔发现观音寺墙壁上有题和诗。其中黍谷樵的“题城西观音寺壁”,引起两人的兴致。对于这首诗吴景果评论到:“此诗历落有致,不知何人所作,自称‘黍谷樵’,亦可谓雅人矣。后有‘钓台渔’的和诗一首,牵率凑韵,甚不相类”。

于是,吴景果就将黍谷樵的这首诗抄录下来留存,并与潘其灿以原韵各和诗一首题写于壁,并存入怀柔县志。

吴、潘的题和诗与黍谷樵的诗作,都是以怀柔城西的怀河、河岸、沙滩、山峦、小村、田野、斜阳、古寺、老树、牧童等为意象,表现出了一种苍然而寂寥的意境。当然,潘其灿和吴景果的诗作中还隐隐蕴有离情别绪的伤感。

其实,引起吴景果和潘其灿题诗的主要原因,是那个“黍谷樵者”的落款。因为,黍谷山是一座有着先秦文化意义的名山。历代文人游历至此,无不以崇敬之情对其顶礼膜拜。明清之季,有许多宦游文人都喜欢以黍谷山为文化象征,并自名其号。

例如:明清时期的“黍谷樵人”、“黍谷和风”、“黍谷樵者”、“黍谷樵”等,当代的怀柔文史专家王宝骏老先生自号的“谷民”,也有“黍谷之民”的用意。何况吴景果本身就对黍谷山文化十分着迷。作为一个文人型的县令,他在治区内关注更多的则是人文教化。他的内心深处,常会将诗人的理想与为政理念相融合。他拜谒邹衍祠庙后不但写下了《黍谷山》,还根据“黍谷回春”的典故,将捐俸翻新的县署大堂取名为“黍春堂”,以此警醒自己要时时关注百姓的冷暖,并理想地祈望后任者在入住黍春堂的时候,不忘对“苦寒之地”的怀柔,“膏之以阴雨,扇之以仁风”。

因此,当他在观音寺看到一个号为“黍谷樵者”的题壁诗时,仅凭落款名字就断定此人“可谓雅人矣”,必然在内心引起共鸣。知音难觅,偶然神会,提笔和诗,欣然而去。

其实,怀柔城西的观音寺,以及附近的能仁寺,都是不大的寺庙。能仁寺留名至今,主要是因为此庙在明代曾作过怀柔县僧会司的驻地,怀柔县府礼房所属的僧官于此办公。而观音寺存名史志,则因为以上所录的三首题壁诗。

寺庙诗词赏析(拣说怀柔寺庙文化中的诗词)(13)

除本文上面所列的寺庙诗文外,怀柔有关寺庙的古诗还有很多,例如:潘其灿、张若吕的“城隍庙古松歌”;戴仁的“崇惠寺题松棚”、吴景果、刘震、潘其灿、吴大光等人的“题红螺寺”,以及方问孝的,“谒邹先生祠”等诗作,都是既有文史意义,又具较高艺术水准的好作品。

2016年元月稿,近日剪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