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征文#

先看康熙还是先看孝庄(天下长河看懂孝庄盛装驾崩的变脸)(1)

孝庄太后驾崩了,走完了漫长而充实的一生。

辅佐过三位帝王的孝庄,趁着回光返照之际,身着太皇太后盛装坐在正位上,完成了最后对皇上的尊尊告诫,没有不舍也没有痛哭流涕,而是亲手揩掉最后一滴眼泪,坚定而冷漠地望向远方。

活到暮年从容死亡,留给后人坚定的信念,自己也了无牵挂。

先看康熙还是先看孝庄(天下长河看懂孝庄盛装驾崩的变脸)(2)

皇上守孝两个多月不出门,就连太子相劝,也是头上被打两个包撵了出来。

只不过,比起对孝庄太后的哀思,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猜测走出守孝大门的皇上,下令的第一把刀会落在谁的头上。

有人惶惶不可终日,有人翘首期待。最耐人寻味的是孝庄最后定格的那一个变脸上,为何是严肃而冷漠的,皇上又为何先拿靳辅开刀?

先看康熙还是先看孝庄(天下长河看懂孝庄盛装驾崩的变脸)(3)

孝庄盛装驾崩的变脸

孝庄太后深感时日不多,但也不想最后时刻是有气无力地躺在床上,耳边是悲痛欲绝的哭喊声。便换了一身太皇太后的宫装坐等着皇上的到来。

她很坦然地看着皇上,甚至还自嘲是个穿了臃肿衣服,指手画脚,令人生厌的老太婆。从13岁出嫁,到如今的苍老丑陋,她都坦然接受了。

先看康熙还是先看孝庄(天下长河看懂孝庄盛装驾崩的变脸)(4)

“我观历朝历代创业容易守业难,太子能立则立,不能立就重新优选,这是头等大事。流水不腐,你最大的毛病就是念旧,不杀大臣,可以;但不能不换大臣,你要小心被蒙蔽。你还想问你阿玛和额娘的事吗?我要死了,对你总要有个交代。皇帝,从此以后按你的意愿活着。”

这段话里的三个意思,前两个是国事,后一个是家事。但关乎皇上,就无小事。

先看康熙还是先看孝庄(天下长河看懂孝庄盛装驾崩的变脸)(5)

这应该是她身穿宫装的原因,一是严谨、严肃,二是希望皇上重视且放在心上。

皇上历来最敬重的人就是孝庄太后,如今临终遗言更会谨记于心,但她也要拿出自己的态度,如此也算是祖孙俩最后一次交心了。

先看康熙还是先看孝庄(天下长河看懂孝庄盛装驾崩的变脸)(6)

有一个细节是孝庄太后既没有戴帽子,也没有戴发饰。

这里应该有亲情的部分,虽说帝王家是先有君臣后有亲情,她虽然是在严肃交代国事,但也饱含了对孙子的关爱。

先看康熙还是先看孝庄(天下长河看懂孝庄盛装驾崩的变脸)(7)

而这才是最关键的地方。如若简单的公事公办未必能让皇上铭记多久,毕竟是关于皇位的继承问题,而且让一个人放弃最爱的,去选择最合适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反人类的行为。

至于皇上念旧的性情,也不容易改变。人之所以会念旧,多半是因为自己付出了感情,要想不念旧,那就等同于同时放弃自己的一段感情。

先看康熙还是先看孝庄(天下长河看懂孝庄盛装驾崩的变脸)(8)

换句话说,孝庄太后这遗言思虑的是往后几十年的事情,要想让皇上谨记,就必须要用对方式方法。

最后一件是关乎皇上的身世,这其实是一个人一生的痛,甚至会化成执念,扎进心里,拔不掉抹不平。

先看康熙还是先看孝庄(天下长河看懂孝庄盛装驾崩的变脸)(9)

孝庄太后把这个问题的选择权交给皇上,其实原本就不打算说出实情,只不过是想让皇上,随着她的离开放下执念而已。

最后那句“按你的意愿活着”,意思就是无人再妨碍皇上的每一个决定,看似是放手,实则是告诉皇上,不再有同路人,已经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先看康熙还是先看孝庄(天下长河看懂孝庄盛装驾崩的变脸)(10)

孝庄太后说完这些,内心也是不舍的,尤其是看到被她撵走的皇上,是佝偻着身子,一步步挪出去的时候,眼泪也止不住掉,但在关门那一刻,却揩掉最后一滴泪,瞬间恢复了严肃冷漠的态度。

不是说她无情,而是说她要把生命的最后一刻定格在这一刻,一如一生一样,奉公克己、兢兢业业,无愧于心、不悔于世。

孝庄太后知道自己是皇上隔离生死的一道墙,也知道皇上对自己的依赖之情,更知道自己走了,皇上将会失去精神寄托,所以,她用尽生命的最后一刻,给皇上上了一课。成为皇上余生的警言警句,保佑着皇上,也牵绊着皇上。

先看康熙还是先看孝庄(天下长河看懂孝庄盛装驾崩的变脸)(11)

拿靳辅开刀

大悲过后,必是破碎与重建。

皇上本就是手腕强势之人,失去孝庄太后的辅佐,再重新回归必会掀起新的风浪,就看先拿谁开刀了。

“靳辅、陈潢逮问入京”,这是皇上下的第一道旨意。

先看康熙还是先看孝庄(天下长河看懂孝庄盛装驾崩的变脸)(12)

听到命令的索额图和明珠都咯噔了一下,预期的腥风血雨还是来了,而且一来就是杀招。

靳辅、陈潢治河十几年,有功劳有苦劳,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抗旨不尊也是事实。

先看康熙还是先看孝庄(天下长河看懂孝庄盛装驾崩的变脸)(13)

朝堂之上有求情的,也有杀之而后快的,但一直吵吵闹闹没有定论,最大的原因就是皇上未下决断。

如今有了结果,却让所有人都捏了一把冷汗,唯恐自己也栽进去。

先看康熙还是先看孝庄(天下长河看懂孝庄盛装驾崩的变脸)(14)

靳辅、陈潢这边也清楚,即便皇上承认他们的功劳,但也难逃抗命的惩罚,一旦定为死罪,连辩驳的机会都没有。

虽说他们早就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但内心却多有不甘,黄河泛滥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他们却失去了机会。

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人生的最大悲哀,莫过于此。

先看康熙还是先看孝庄(天下长河看懂孝庄盛装驾崩的变脸)(15)

有一个细节是除夕夜,皇上命人一遍遍放炮竹,振得耳朵都有些聋了,却执拗地不愿停下。

对于靳辅、陈潢二人,皇上是付出过真感情的,也深知他们就是忠臣良将,治理黄河非他们莫属。但如今君臣之间,却落到非杀不可的地步。

先看康熙还是先看孝庄(天下长河看懂孝庄盛装驾崩的变脸)(16)

其中的牵扯说不清道不明,但决定却异常坚定,只不过越是狠心杀他们,心里就会越苦闷。

皇上很难再找到遇到有志之士的欣喜和激动,也很难再有心思去一再容忍时不时对自己不敬的臣子了。

先看康熙还是先看孝庄(天下长河看懂孝庄盛装驾崩的变脸)(17)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皇上自认为是他们的伯乐,而他们也是真正的千里马,但悲哀的是伯乐却不得不杀掉千里马。

先看康熙还是先看孝庄(天下长河看懂孝庄盛装驾崩的变脸)(18)

皇上对靳辅有信任有容忍,但同时更有怨气。

让君主礼让臣下的,自古有之,但落个好下场的却罕见。靳辅是个混迹官场几十年的老人,不可能不懂一旦忤逆了圣意,带来的将是什么后果。

可靳辅却偏偏敢为天下所不为,直至一而再再而三地践踏底线,引来无数人的奔走状告,如今这难以逆回的结局已经造成,便也怪不得任何人心狠了。

先看康熙还是先看孝庄(天下长河看懂孝庄盛装驾崩的变脸)(19)

谁都能看得出无论有多少人弹劾靳辅,无论列数多少宗罪过,只要皇上不追究,都是无用功,如今皇上开口了,也就只剩下如何定罪这一步棋可以走了。

杀了皇上的“心头宝”,才能起到震慑作用,才能更好地收拢政权,才能重建康熙王朝。

先看康熙还是先看孝庄(天下长河看懂孝庄盛装驾崩的变脸)(20)

最狠不过帝王心。

皇上和孝庄太后很像,都是看似温和,实则心最狠,也最下得了手。

他们都属于开拓者,也属于缔造者,有重振旗鼓的压力,也有开疆拓土的雄心,有礼贤下士的态度,也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狠辣。

先看康熙还是先看孝庄(天下长河看懂孝庄盛装驾崩的变脸)(21)

皇上念旧吗?

这是孝庄太后的评价,其实念旧只是表象而已。

皇上想杀靳辅的心早就动了,只不过看到那双满是泥巴又和有鲜血的手,感动也是真的感动,况且谁都得承认靳辅的功劳。

先看康熙还是先看孝庄(天下长河看懂孝庄盛装驾崩的变脸)(22)

只不过,他作为君主,要做的是集中调配,而非只盯着一件事。利在百姓,功在千秋的治河,只是他国策的其中之一,一旦有了冲突,就必须要权衡利弊,排个大小先后了。

这是他的责任,所以,他感激靳辅的付出,但也痛恶靳辅的不识好歹。

杀与不杀,怎么杀,什么时候杀,杀了之后有什么影响,都需要好好筹谋,如果前脚刚杀了人,后脚就有了水灾,还无人能顶上去,这不仅是天大的笑话,啪啪打脸,更是动摇国本的大事。

先看康熙还是先看孝庄(天下长河看懂孝庄盛装驾崩的变脸)(23)

而孝庄太后的驾崩,就是最好的契机。

皇上成了真正的唯一掌权人,不用再顾及任何人,也不用担心被人诟病。

一旦顺利处理了靳辅,接着就是那些坐大的老臣们,都要动一动,有罪的杀头抄家,没罪的靠边站。

先看康熙还是先看孝庄(天下长河看懂孝庄盛装驾崩的变脸)(24)

再替补上来的官员,将都是皇上的亲信,一群忠于他,崇拜他、拥戴他、以他马首是瞻、不靠任何党派的亲信。

这是最常见不过的帝王术,只不过做君主的都热衷于表面功夫,看起来既为难又真情,实则早就拿定主意。

先看康熙还是先看孝庄(天下长河看懂孝庄盛装驾崩的变脸)(25)

孝庄太后那前一刻依依不舍的心痛模样,和后一刻的冷漠无情,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们都在恪尽职守地扮演好上位者的自傲冷血,也在盘算着手中的棋子,为自己的一生泼墨上色,在滚滚历史长河里留下时代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