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加快了改革开放进程,综合国力大大提升,在世界上逐步有了专属话语权。我国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分别收回了香港和澳门的主权,极大地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当五星红旗飘扬在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内,这无疑是向世界昭示:今日之中国不同于百年前之中国,今日之中国足以保国民安居乐业!

但收回这两个特别行政区尤其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过程异常艰辛,考量的是大国领导人之间的博弈

82年撒切尔用武力威胁拒还香港(82年撒切尔用武力威胁拒还香港)(1)

图 | 邓小平(前排左一)和撒切尔(前排右一)

1982年,昔日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位女首相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与我国“改革开放总工程师”邓小平进行了多番较量,两人针尖对麦芒,中英两国关于香港主权问题的谈判一度陷入了僵局,从来没有在外交场合吃瘪的撒切尔感觉自尊心受到了侮辱,想动用武力威胁中国,以达到拒还香港的目的,邓小平早就料到撒切尔留了一手,说道:“毛主席早就料到这一天了!

那么,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双方为何聊着聊着就剑拔弩张,毛主席又是何时料到香港问题的困境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聊聊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让中国逐步落后于西方国家,英国、法国这类欧洲国家自18世纪中后期开展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它们的国力与日俱增,需要大量的海外市场,就这样,拥有几亿人口的东方大国成为了它们眼中的香饽饽。

82年撒切尔用武力威胁拒还香港(82年撒切尔用武力威胁拒还香港)(2)

图 | 鸦片战争(油画)

但中国始终奉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英国工业产品的大量倾销,思来想去,鸦片就成了“撬开”中国大门,获得大量真金白银的手段,短短20多年时间,清政府就流失1亿两白银,整个国家的经济都面临崩溃的境地,国民的身心素质被摧残殆尽,长此以往,会有亡国灭种的危险。

1839年,林则徐担任钦差大臣,将缴获的大量鸦片就地销毁,不留一点痕迹,此举一方面大大增加了中国无数老百姓对抽食鸦片危害性大的认识,初步唤醒了国人的爱国意识,但另一方面,给英国政府发动战争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借口。

1840年6月,英军派出47艘战舰来到中国东海沿海发起侵略战争,此战的结果也可想而知,落后就要挨打,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1842年,英国人正式开始经营香港岛。

尝到甜头的侵略者怎会就此收手呢?在随后的几十年时间里,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并逼迫清政府签署《北京条约》,英国得到了九龙半岛,1898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获得整个香港地区主权,约定租期为99年。这就是香港被英国殖民者强租的前世。

82年撒切尔用武力威胁拒还香港(82年撒切尔用武力威胁拒还香港)(3)

图 | 撒切尔

曾经的英国有着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但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力大损,只好混溜溜地跟在美国的身后继续做它的大国梦,直到1979年撒切尔当选为英国首相,英国外交政策才有较大的激进性的变化。

英国和阿根廷关于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争议不断,在没有调和可能性的情况下,双方于1982年4月爆发了战争,阿根廷军队迅速占领马岛,英国对阿方的态度表示震惊,以为对方会顾忌自己的综合国力,不敢轻举妄动,但阿方为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抱死一战。

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为了给阿根廷造成巨大压力,形成有利于己方的舆论态势,派遣一支海军特遣战斗队不远万里来到马岛附近海域,同阿军展开作战。

经过一番艰苦争夺,英军终于登岛成功,取得马岛的控制权,此役极大地激发了英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加了刚上任的撒切尔政权的威信,她没有偃旗息鼓,反而趁热打铁,立即在首相府召开了专门会议,研究香港主权问题,此前,爱德华·希斯前往中国与中方领导人就香港问题进行协商,想用“日不落”的余威吓唬中国政府,但中国政府不吃这一套。

1974年,希斯首次访华,毛主席和他谈论世界格局,当谈到香港问题时,毛主席微笑着说道:“现在只剩下一个香港问题,我们现在也不谈,以后怎么办,我们再商量。这是他们年轻人的事了!”

82年撒切尔用武力威胁拒还香港(82年撒切尔用武力威胁拒还香港)(4)

图 | 毛主席

紧接着,毛主席朝着周总理问道:“据条约规定,还有多少年时间归还?”

周总理迅速回答道:“我们是1898年租给他们的,规定了99年租期,1997年到期,还剩下24年租期,我们每天都在算着日子呢!

毛主席听完周总理的回答后,点了点头,看了一眼希斯,并用手指向不远处的邓小平,说道:“这样看来,我们是等不到那个时候咯,这是他们这一代人该解决的事了!”

主席话语非常委婉,香港始终是中国人的香港,事关主权问题不会让步,到了规定时间,英国必须移交香港主权,至于选定到时和谈的人,则充分说明中国人有耐心解决香港问题,会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取得主权。

1982年4月,这时候的中国已经改革开放,中国人民正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卯足了劲加油干,邓小平也提出了“一国两制”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内政问题,英国方面显然着急了,想知道中国政府的确切用意,了解不归还香港的可能性。

希斯再次来华访问时,他的会谈对象就成了邓小平,他说道:“记得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时,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当时您也在旁边,毛主席指着你对我说解决香港问题就交给年轻一代,但现在离约定日子只剩15年了,很多跨国公司想在香港追加投资,我们有些许担忧,依您看,现在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82年撒切尔用武力威胁拒还香港(82年撒切尔用武力威胁拒还香港)(5)

图 | 周总理

邓小平回答道:“到了约定日子,香港特别行政区可以组建自己的政府,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都可以被考虑在内,香港地区的各种制度保持不变,对跨国公司来说,丝毫不会受到影响!”

希斯接着说道:“香港在英国治理下保持繁荣稳定的发展环境,现在已经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我们可以接着掌管香港,让它发挥更大作用!”

邓小平听到这话,强压住怒火,说道:“如果到了约定的1997年,我们还不能收回香港,我们就无法向上一代人交代,更无法向亿万同胞交代,过去你们英国人是靠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废除旧条约,我说话很直白,你们要是愿意谈我们就同贵国进行正式会谈,我们会以最大诚意同你们协商,如果想要继续强占香港,我们也不会坐以待毙,会采取包括武力手段在内的多种途径收回香港!

希斯的试探没有取得他想要的答案,显然,他面前的对手不容小觑,英国政府最终决定与中国政府开展正式谈判,为后期的撒切尔和邓小平的“对决”埋下了伏笔。

82年撒切尔用武力威胁拒还香港(82年撒切尔用武力威胁拒还香港)(6)

图 | 邓小平

现在,英国刚刚取得一场大胜利,在世界各大报纸头版位置争相夸赞撒切尔,她自己就想利用马岛胜利的余威坐地起价,给中国领导人来个下马威。

1982年9月下旬,全北京城都飘扬着五星红旗和米字旗,街道上进行了临时管制,只为英国这位“铁娘子”全程开辟绿色通道。

正如前文所说,撒切尔做事果断坚决,赢得了马岛战争,她虽然是平民出身,但自小就意志坚定,认准的事坚决不放弃,势必要取得最终胜利,这要是放在寻常人追逐目标还好,可是她作为一名政治家,会给别国造成很大的困扰。

在她多年执政时期内,时刻饱受争议,有人认为她带领英国走出了经济困境,大幅度提振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尤其是马岛战争后,让世界重新认识了英国,而反对者认为她这个人实质就是个独裁者,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几乎毁掉了英国的福利制度,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给社会带来一系列不稳定因素。

此次撒切尔抱着在外交场合必胜的信心来到北京,想让中国政府在世界面前出丑,可不成想我国老一辈革命家正是她的克星,小丑终究是自己。

9月22日,撒切尔乘坐的英国皇家空军专机降落在北京机场,正式开启她的访华之旅。

82年撒切尔用武力威胁拒还香港(82年撒切尔用武力威胁拒还香港)(7)

图 | 撒切尔(左)和邓颖超(右)

9月24日,撒切尔一身锦衣绣袄,来到人民大会堂新疆厅与邓颖超会面,邓颖超按照外交礼仪手捧鲜花送给撒切尔,撒切尔看到鲜花后满脸微笑,向邓颖超表示感谢,随后在后者的引导下来到福建厅与邓小平会谈。

撒切尔看到眼前的这位中国领导人身材不算高大,加上先前在马岛战争中取胜,简单的寒暄几句,撒切尔说道:“我是英国现任首相,很开心能见到您!”

邓小平笑着回答:“欢迎你啊,撒切尔夫人,我认识好几个英国首相,不过他们都已经下台了!”

旁边的翻译人员将这话翻译成英文后,撒切尔的神情开始变得微妙起来,不知是不是受到这句话影响,两人正式会谈后,撒切尔就暴露出真面目,先发制人:“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1898年写得清清楚楚,不容任何人质疑它,无论如何也不能改变,既然这些条约是存在的,那我们就必须遵守它,如果你们收回香港,就会给香港造成毁灭性的灾难,再也见不到这个国际大都市的繁华!

这么一听,不得不让人高看撒切尔一眼,看似要遵守条约规定,做个诚信的人,但实则偷换概念,将有的说成没的,混淆视听。

82年撒切尔用武力威胁拒还香港(82年撒切尔用武力威胁拒还香港)(8)

图 | 撒切尔

香港当时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不仅拥有高度发达的自由贸易港,经济较为发达,而且是英国在亚洲的“门面”,每年能带来巨额的税收,这样一个香饽饽,英国是不想轻易放弃的。

但主权问题不容商量,晚清政府就是因为腐败无能才导致国家主权和领土一步步被“蚕食”,人民陷入深重灾难,现在的中国已然有能力同外国势力一较高下。

邓小平态度非常强硬,说道:“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我们务必要将它收回来,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立场一直都非常明确,我现在向你阐述我们三个立场,第一个就是主权问题,第二个就是中国和英国双方要妥善处理,使香港从现在到约定的1997年的15年时间不出现大波动,第三就是1997年以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

听完此话,撒切尔夫人面色变得较为难看,邓小平发现这一点后,继续出击:“关于主权问题,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这个问题上都没有回旋余地,实话说,主权问题并非一个可以拿来讨论的问题,我们必须在1997年收回香港,近两年,中国就会正式向外界公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我们愿意等一两年宣布,就是希望双方在这段时期进行各方面磋商,以外交途径解决香港问题,前提是中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邓小平接着向撒切尔讲解中国目前发展状况,未来走向以及将来在香港实施何种制度,但这一切无不在表明:香港将于15年后回归中国,中国始终在为香港回归后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

82年撒切尔用武力威胁拒还香港(82年撒切尔用武力威胁拒还香港)(9)

图 | 邓小平(左)和撒切尔(右)

撒切尔见邓小平语气如此强硬,剑走偏锋,说道:“我们刚刚取得福克兰群岛战争的胜利,如果有需要,英军能继续派遣舰队来到太平洋,我们会考虑以非和平方式保留香港的治权……”

邓小平还没等随行人员翻译完,就这么回答:“中国人是穷了点,但打仗是不怕苦,不怕死的!

撒切尔原以为中国还是100多年前那个清朝,用武力威胁拒还香港,所以当她听到邓小平这个回复后,内心一惊,一时语塞。

撒切尔在发愣的时候可能在回想英国媒体宣传的中国积贫积弱的形象,可能在回想共产主义是如此难以对付,又可能在回想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打过的朝鲜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以及目前正在打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眼前的这位老人不是普通人,他留过学,参加过中国大大小小战争,现在还是改革开放“总工程师”,必须改变战略来应对。

没一会儿,邓小平又不紧不慢地说了一句:“毛主席早就料到这一天了,他为此做好了充分准备!”

对此,撒切尔更是满脸疑惑,毛主席当年到底做了何事?

新中国成立前夕,即1949年9月29日,党中央起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正式向外界公布:“对于旧中国政府与外国政府签订的各种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82年撒切尔用武力威胁拒还香港(82年撒切尔用武力威胁拒还香港)(10)

图 | 开国大典(油画)

这无疑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表现,新中国不承认此前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当然包括与英国签订的关于香港问题的三个条约。

当解放军一举攻克广州城,已经赶到了深圳界河边时,解放军却没有继续前进,驻守香港的英国仅有约1万人,我百万雄师根本不会畏惧,想要收回香港是易如反掌的事,但毛主席却有着极高的战略眼光,他说道:“目前国内还有近一半的领土尚未得到完全解放,大陆上的事情不难,派出大军就可解决,攻岛作战尚需时日,与之相比,香港和澳门这两块被殖民者占据的地区就没有多大意义,相反,我们能利用这两处发展进出口贸易,以备不时之需,总之,等我们看清形势再做最后的决定!”

这段话就很好地诠释了“暂不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维持现状”,事后证明了毛主席的超前眼光。

国民党反动派败退台湾后,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予以扶持,他们对刚刚成立的新中国采取敌视、封锁政策,不仅拉帮结派不承认新中国的新生政权,还不愿意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时间,给我国生产建设带来很大麻烦。

此时的英国经过二战的洗礼,彻底沦为了二流强国,只能跟在美国身后行事,但它也有自己的小九九,香港的特殊政治,经济地位一下子被抬升到相当高的地位,英国人也明白新中国暂时没有收回香港的用意,所以想好好经营香港,于是,英国借用香港这层关系成为了西方第一个承认新中国政权的国家。

当时国内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平民百姓都不理解中央不收回香港的用意,周总理作了解释:“香港问题要放在全球战略眼光来看,我们现在维持现状,不去解放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进攻,而并非惧怕英国,不是妥协!”

香港在随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英国人经营香港时间已久,自成一套体系,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际自由港,无论是朝鲜战争中我国急需的战略物资,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需要的科技产品,我们都能通过香港这个特殊渠道获得,甚至是像钱学森这类顶尖科学家,或是李宗仁这类国民党前任高官都从此过境中转进入大陆。此时的香港成为新中国最重要的对外沟通桥梁和商品中转中心。

82年撒切尔用武力威胁拒还香港(82年撒切尔用武力威胁拒还香港)(11)

图 | 钱学森

香港为新中国提供了各种方便,大陆也在自身有困难的情况下支援香港。1963年,已经连续9个多月没有下雨的香港出现了自气象站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天气,几百万香港居民用水非常紧张,甚至有很多民众为了争夺水塘的一点水而打架斗殴。

见此情形,党中央作出这个决定:优先解决香港地区用水问题,保证香港供水工程正常运转!

此时的国人很不理解,毕竟当时国内也才刚刚摆脱史无前例的自然灾害,生产建设方面困难重重,党中央却决定斥巨资保证香港同胞用水,对此党中央是这样解释的:“香港居民中有九成以上都是我们的同胞,我们骨肉一家亲,理应帮他们修建供水工程!”

一些国家领导人对此也持反对意见,认为应优先解决国内困难,但毛主席力排众议,说道:“几十年后,你们就知道这个重要性了!

最终,中央财政拨款3800万元,耗时一年,建设了东江—深圳供水工程,有力地保障了香港、深圳和东莞三地经济的高速发展。而英国政府原先想用海水淡化工程保证供水,经此一策,也就不了了之了。

回到谈判现场,撒切尔希望以香港的主权换取治权,邓小平再次看穿了她的小心思,不紧不慢地说道:“目前香港供水问题都是中国大陆提供的,如果我方切断水源,香港还能保持金融自由港的活力吗?”

此话字字在理,毕竟海水淡化工程的代价过于昂贵,中国大陆几乎提供了全港水源,日用物资,如果大陆直接断供,香港将元气大伤。

正是有毛主席在前作铺垫,才有邓公的从容应答,毛主席的超前战略眼光为我国谈判带来了极大的主动权。

82年撒切尔用武力威胁拒还香港(82年撒切尔用武力威胁拒还香港)(12)

图 | 撒切尔摔倒画面

在这番会谈结束后,撒切尔再也没有了此前的那般踌躇满志,从人民大会堂出来时两眼无神地看向前方,当下楼梯时,高跟鞋不小心踩空了一个台阶,身体一下子失去平衡,跌倒在地上,模样狼狈,恰巧这一幕被摄影师抓拍到了。

但是撒切尔没有表现出一副慌张神情,反而微笑着向周边的政要挥手示意,随后乘车离开现场,此事后来被媒体刊登在头版位置上,有评论员说撒切尔虽然是自丘吉尔以来为数不多的强硬派,但在革命战争年代“披荆斩棘”的邓小平面前显得非常稚嫩。

撒切尔后来这样评论邓小平:“在我打交道的人中,邓小平这个人真残酷!”

在经过多轮谈判后,英国彻底摸清了中方的立场,得知老把戏再无施展的可能,只能按照中国的要求进行谈判。

1997年7月1日零时,历经分秒必算,精准把控,五星红旗在香港各地升起,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在此,向毛主席,邓公等一大批致力于实现香港和平回归的老一辈革命家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