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良 道墟街道文化站站长,从事群文工作37余年,曾被文化部授于“全国优秀文化站长”称号

杭州马德良(刷屏朋友圈的快闪)(1)

1

Q:您是怎么想到要拍这样一支“快闪”大片的?

A:做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贵在创新。“快闪”创新运用网络传播方式记录和引领传统的群众歌咏活动,不仅可更充分地抒发、激发群众爱国之情,而且通过快闪构思,巧妙地实现地域特色文化与现代传播的有利结合,收到了预期效果。所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道墟街道运用“快闪”这种行为艺术的方式拍摄《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视频,完成拍摄后,先后在《上虞日报》客户端、《有道之墟》App、《浙江新闻》客户端、《学习强国》平台及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播出,其轰动效应超过预期,还意外荣获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短视频大赛三等奖。

2

Q:您在筹备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A:首先是这种“快闪”大多是群众场面,要很多群众义务参加,因而我们需要广泛宣传发动,让群众积极参与进来。我们这个“快闪”就做到了充分的宣传发动,使全街道各行各业的人积极参与进来,平安志愿者、文化志愿者、派出所干警、医务人员、银行员工、机关干部、街道居民等,参与人员达到1200余名,特别是龙盛、闰土两大集团参演人数达1000余人。

杭州马德良(刷屏朋友圈的快闪)(2)

我们摄制组功在戏外,在拍摄前就制订完善拍摄分镜头剧本,统筹安排好拍摄地点、人物、时间,做到参加人员多的大场面尽量利用早晚时间,避开高温酷热;企业职工等利用上下班交接间隙,既不影响正常生产,又保证拍摄质量。拍摄的那几天,从早上5:30到傍晚,大家顶着40°C多高温,一遍一遍地排练、拍摄,都没有一句怨言,始终情绪饱满,支持、配合、服从摄制组的安排调度,我非常敬佩。

3

Q:你认为怎样能使快闪这个比较时髦的形式更“接地气”?

A:我在这次快闪拍摄中,重点把握了二点:一是体现“举国同庆”的共性;二是把富有道墟特色的“老台门”“老街”“江南水乡”“交通枢纽”“文化礼堂”等文化符号融入进来。

杭州马德良(刷屏朋友圈的快闪)(3)

最接地气的几组景头是龙盛集团、闰土集团近1000名员工现场教唱,从发音、教唱到拍摄几乎是一气呵成,每个员工唱出爱祖国的最强音。同样,每个部门都一样,积极参与,倾情歌唱。又如一对小朋友从老台门中传出歌唱声音,先声夺人,引人注目,体现道墟深厚的文化积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