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典故是出自于《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但是,人们却更多地相信这么一个传说故事:话说宋仁宗年间,深泽某村,有一家母子二人,母亲年迈多病,儿子叫王妄,30多岁,没讨上老婆,靠伐薪卖柴维持生计。

人心不足蛇吞象不识好歹(人心不足蛇吞象)(1)

有一天,王妄照例到村北山上砍柴,发现草丛中有一条七寸多长的花斑蛇,浑身是伤,一动不动。善良的王妄动了怜悯恻隐之心,给蛇用水冲洗干净,并将随身携带的跌打损伤草药给蛇涂上。不一会工夫,蛇便苏醒了。冲王妄点头,以表示感谢之意。王妄见蛇可怜也可爱,就带回了家。

从此,母子俩精心护理喂养,蛇伤慢慢痊愈,蛇也逐渐长大了。而且总是像要跟母子俩说话似的,母子俩觉得蛇十分可爱,给单调贫瘠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乐趣!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王妄照样砍柴,母亲照样做饭洗衣打理着家务,小蛇整天陪伴身边。

忽然一天,小蛇觉得闷,爬到院子里晒太阳,被太阳一照后,变得又粗又长,这情形被老母看见后,惊叫一声昏死了过去。

等王妄回来,蛇已经回到屋里,恢复了原形。着急地说:“我今天失礼了,把老母亲给吓死过去了,不过,也不要害怕,你赶快从我身上取下三块小皮,再弄些野草,放在锅里煎熬成汤,让老母亲喝下去就会好起来”。

王妄说:“不行!那样会伤害你的身体,还是想别的办法吧”。

花斑蛇几番催促,王妄只好流着泪照办了。

母亲喝下汤汁后,很快苏醒过来。母子俩又感激又纳闷。王妄猛然回想起每天晚上盛蛇的竹篓里总是放金光的情形,更觉得这条蛇非同一般。

人心不足蛇吞象不识好歹(人心不足蛇吞象)(2)

分头再说宋仁宗,整天不理朝政,只知道吃喝玩乐,世界上珍稀东西都玩厌了。听太监和大臣们说夜明珠很好玩,于是就派人张贴告示,许诺如有献夜明珠一颗者,就封赏高官厚禄。

此事传到王妄耳朵里后,回家就对花斑蛇说了。蛇沉思了一会儿说:“这些年来你一直对我很好,而且有救命之恩,一直没合适机会,无以为报,现在总算是能为你做点事了。实话告诉你,我的双眼就是两颗夜明珠,你将我的一只眼挖出来,献给当今皇上,就可以升官发财,老母亲也有靠山,能安度晚年!”

王妄听后非常高兴!可他跟蛇有了感情,不忍心下手。

花斑蛇说:“不要紧,我能顶得住!”

王妄挖了蛇的一只眼睛出来,竟然真的变成了稀世的夜明珠。于是,上朝将宝珠献给了皇上。满朝文武见到如此奇异的宝珠,赞不绝口,皇帝非常高兴,当即封赏王妄为官,赏赐许多金银财宝。

皇后娘娘知道了,也想要一颗。迫不得已,皇上再一次下令寻宝,并许更大的诺:献宝之人,直接当丞相!

王妄心想:我把蛇的另一只眼睛弄出来献给皇上,那丞相之职岂不是我的吗?于是,王妄再一次找蛇商量。

碍于报恩之情,大蛇又把剩下的一只眼睛给了王妄,王妄如愿以偿当了丞相。

无巧不成书!当朝皇帝最宠爱的公主得了怪病,宫中衘医实在治不好,只能从医书中查阅,此病需要千年修行大蟒蛇的肝,才能救下公主性命。

急难之中,皇上只有再次降诏,在全国张贴皇榜,告曰:谁若能办到此事,救活公主,治愈之后就招为驸马爷,并封王封侯。

此时此刻,身为丞相的王妄已经被利益冲昏了头脑,迷失了双眼。直接跟大蛇摊牌。

双眼已盲的大蛇听后,哀怨流泪说:“你有没有想过?我把肝脏给你了,也将会失去生命?”

“可是我救过你的命啊!”丞相王妄继续哀求蛇:“你理应报答我,就是死了也应该!”

大蛇听后,叹一气道:“那好吧!一会我张开嘴巴,你从我嘴巴里爬到肚子里把肝取出来吧?”

人心不足蛇吞象不识好歹(人心不足蛇吞象)(3)

当王丞相拿着刀钻进大蛇嘴里之后,大蛇却突然闭上了嘴巴,王丞相就再也没有出来。

当朝丞相突然失踪,震惊朝野,派人四处寻找,才知道被家中大瞎蛇吞噬了。自此,“人心不足蛇吞相”的劝世典故便开始流传开了。

古代的“相”与“象”通用,正如象棋中“红相蓝象”是一个意思。大家以讹传讹,就演变成了“人心不足蛇吞象”。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祸莫大于贪心不知足!咎莫大于欲望得到。辜且劝解人要知足!莫贪!放纵欲望就是自寻死路!

温馨提示:《乾圆国学院》推广的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