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耳机 Hi-Fi播放器是否可以组合成高保真音响系统?玩小型穿戴设备是否可以入发烧友之列?这是近年来网络上争论比较多的话题,我个人是个有着几十年玩音乐及土炮组合的发烧友,今天就这个争论谈一下个人见解及经验分享,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人声hifi入门搭配?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人声hifi入门搭配(木耳听个响初烧辩三频)

人声hifi入门搭配

手机 耳机 Hi-Fi播放器是否可以组合成高保真音响系统?玩小型穿戴设备是否可以入发烧友之列?这是近年来网络上争论比较多的话题,我个人是个有着几十年玩音乐及土炮组合的发烧友,今天就这个争论谈一下个人见解及经验分享。

人手一部手机的今天,用手机玩影音和听歌嗨乐,已成了现代人消磨时间最便捷易得的娱乐方式。同时在这种潮流的引领下,滋生出了不少新入门的音乐爱好者,用一副耳机来听歌,成了手机用户惯用的赏乐模式。同时也在手机用户中产生出了一大批利用新媒体介质(各大音乐平台),使用一些便携小型的Hi-Fi设备(耳机,便携耳放,数模播放器)组成的新发烧友群体。他们呈阶梯式的增长壮大,但大多数用户都还处于九块九包邮的木耳阶段,无法区分听个响和高保真之间的界定,这篇侃音响的千言杂说是我个人玩小型Hi-Fi设备的一点小过程,初体验,抱着与喜好发烧的友友们同乐哈的市井心态来做些分享,不到之处专业人士和大佬们评下留情。

-01-木耳听个响?

常看见有人在耳机音评下调侃;“万元以下听个响”依个人经验,其实这个说法对耳机党是个误导,对耳机厂家更不公平。

各种价钱段位的耳机都有它独到的声音个性和频响属性。口碑中性价比较高的耳机,恰恰是一些低价位的,有独立特性的耳机,如被发烧友戏称为”不差钱”的器材党魁首360的周耕伟,就在很多场合津津乐道的推荐AKG-K420,这款100多块钱的30mm小头戴半开放式耳机,其音乐性,三频平衡,声场定位都做得非常出色,被烧友们称为平民的劳斯莱斯。而同品牌的Y-20 耳塞,是手机听歌党的出街宠物,烧友们喜欢称它为"小Y爱你"99包邮的海外淘,搭配任何手机都会使你的手机音质更上一层楼。至于一些品牌的手机自带耳机,对应价格搭配的耳机也是够用就好。唯一要善意的吐槽一下:很多初用耳机的小白是不分左耳右耳标识的,因为是木耳,只要响就行。其实不然,Hi-Fi的本义是还原音乐发声本来的面目,它最基本的组合形态就是左右声道形成的立体声,(现在还有3D5D7D更广的声场)这牵扯到一个声音相位的问题,也就是真实的还原舞台上乐器的习惯演奏位置,人声发音的位置和声场聚集后的反射声场的物理现象反映,如果失位了,也就是失真的一种。所以佩戴耳机前还是习惯的看一看,L代表左耳R代表右耳,这样你才能得到一个准确的舞台立体声场。

想要做一个初级耳机党,我的经验是:选择几个口碑好的百元耳机入门,避开400至1500这个段位的耳机,它们大多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噱头商品,多有华丽的外表和炸天的颜值,但很难做到声场定位准确,音乐细节丰富,音色悦耳动听这三大指标的高配,当然如果光用手机直推,更不推荐参千元以上乃至更贵的耳机了。

-02-初烧辩三频

对于一个在音乐平台上玩到九段以上的听歌狂魔,拥有几款佩戴舒适(出街,搭车,催眠可戴)三频表现平衡,音乐味浓郁的大小耳机才配得上每年充的好几百块的VIP会费。

初选什么品牌的耳机,那些价位的耳机适合初烧入门?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但通常电子游戏迷们多崇尚索尼大法,因为它低频够劲,高频仟细,听隆隆的机车声和娇柔的女毒,有身临其境之感。值得推荐的还有菲利浦的NHP-9500大耳朵,很有气势的出力下,不闹人,三频平衡感很平均,400元以内的头戴式耳机基本没有对手。而喜听音乐的烧友多迷信欧美四大厂牌,我只用过三家的初中级产品,总体印象:AKG:偏监听风格,声音中规中矩适合听流行及电音。森海塞尔:声音灵动,声场广阔,适合听现场和交响乐小编制弦乐。拜亚.舒尔:乐曲人声还原度好,声音厚实有力,听乡村乐和爵士乐摇滚都有不俗的表现。

关于初烧的器材搭配,我认为选择手机加一个不错的耳机就可以了,现在千元左右的耳机大多输出阻抗都是16欧至32欧之间。用手机使用60%输出功率的推动下,还是能够得到一个较好的音质保证,但低频及整个音乐量感表现还是稍有欠缺,当然这种简单搭配,和真正的Hi-Fi境界,你还缺少一个加强设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便携耳放或者数模播放器,也叫Hi-Fi播放器,有人为了节约成本,选择一个小型耳放进行桥接放大,就是我们俗称的小尾巴,作为一个发烧临时过渡的产品,小尾巴的问世和使用体验就饱含着争议,对手机音质的提升无庸质疑是有效果的,也对得起这两三百的价格,但和手机结合后给用户的体验感却是相当的不方便,甚至有累赘的感觉,无端多了几十克吊吊,走那那不方便,我曾入手了一个Dc-03,只用了几次便让它果断吃灰,这种过渡式的发烧体验,新入门的小白也可以选择避坑直接省略跳过。

-03-发烧打新材

大家为什么称那些对音乐软硬件痴迷打新的人为发烧友?典故的出处早已扑朔迷离,字面上的意解就是玩器材入了迷,就像发烧一样,热度越来越高,烧的意乱情迷。

那些动辄花百万千万建试音室的器材设备党我们就不说了,就说当下口袋发烧党的一个便携HIFI播放器,初中端5千至1万,高端一点的2万至5万,著名的索尼N1小金砖,起步价六万人民币,俗称索六万,穿戴设备里的爱马仕。

那些达到发烧级别的耳机也同样是这样,市场上流行的十大口碑耳机就是从7000的起步价到2万不等。非常著名的森海大奥顶级款卖到了13万人民币。当然,这些价位的产品都在不差钱和器材党间碾转,大多数有发烧情怀的烧友们,土炮党们还是喜欢在中低挡价位的产品上揣摩怎么去打磨搭配来提高它们的综合性价比。

中低等价位的音响器材,历来是各大音响厂家争夺的兵家重地,为了获得用户的良好体验,他们往往会把几款高端产品伪装成中低端产品投入市场,去博得用户的青睐和扩大品牌效益,比较著名的案例有飞利浦的nhP-9500大耳机,由千元机自降身价来到了300左右的价位。AKG的k-3000耳塞,更是由初始价的一万多下调至3000左右。对于音响发烧,我个人理解是适合自己的经济实力的一种精神种草,精就是对音乐的热爱,种草就是性价比较高的器材搭配组合,我个人的理解玩Hi-FI简单概括就是由三大要素组合而成,既:音源音频,解码放大,发声接收。每个单项各占一定比例的配比关系,依据个人经验我分别来谈一下我对一套高保真音响的理解。

01-音源:普通音源,比如;手机,电脑,电视,MP3播放器,准专业音源,比如:CD,黑胶,数码解码器,小型录音盘等。

音源是一套音响的初端设备,有一系列的硬性指标来决定它的收声,保存,重放素质,如;采样频率,动态范围,信噪比特等等。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优质音源的获得非常的便捷和容易,一部千元以上的手机既可,很多手机的音质直接可以和CD的音质媲美,因此,一般初级入门的烧友,可以直接用音乐平台的播放软件做初端,根据我多年的使用经验:《酷狗音乐》人声效果调校的最好,适合收藏车载人声大典,中港台三地的流行歌曲,一些极品经典民乐民歌。《QQ音乐》音乐性比较强,音乐细节表现温暖而丰富,使用它的智能音效能很好地还原母带曲风,适合用来听现代乡村音乐,欧美流行音乐的那些金嗓子系列。而《网易云音乐》适合听国外的大编制录制曲目,电子音乐及极低频的重低音。它播放的音质厚重而有质感,偏美国风吧。 所以我的手机和电脑上都下载和保存了这三个音乐平台的APrP,并对不同类型的音乐对号入座收藏欣赏,不差钱的器材党可能又要说了,用手机听音乐怎么可以算是玩Hi-Fi,其实这是器材党对发烧定义本末倒置的一种表现,器材终究是为音乐内容服务的,你可以有百万千万的器材,但你不可能拥有海量的音乐软件,我也玩数码播放设备,从黑胶,卡座,到CD,LD一应俱全,但今天我更多的音源依赖仍是线上各音乐平台。(这不是一篇专业的Hi-Fi教材,关于涉及专业术语的一些硬性指标和术语:比特流,赫兹,DsD,RsD等问题不做过多解释)

02-解码放大:

用手机做音源,音乐平台已经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输出信号,你要做的只是一个连接,或者再进行一个二次补偿放大,如果是普通耳机的直连,按文中前部分所说的那样,依样画葫芦就好了,如果要进行二次采样补偿放大,在家里你可以选择一个千元左右的桌面DAC解码放大设备,而经常出差每天要搭车的烧友,可以随身携带一个小尾巴辅助输出放大,当然如果要达到真Hi-Fi的音效,那必须在专业独立的播放器和耳机线上要做一些必要的升级和投入。集成电路时代,不谈什么火电水电原子电,只要不推高阻耳机(60欧姆以上)一部手机就可以获得非常不错的听歌体验了,如果要想达到轻烧,配备一部五千元左右的Hi-Fi播放器是入门的基础设备,近来有很多国内的音响厂家,借着喜爱穿戴设备人群的不断增加,把Hi-Fi播放器价格一再往上推升,可笑的是它们并不注重设备的声音个性开发,而是靠新器件的升级和堆枓来淘空烧友们的口袋。我的经验是高保真设备,虽然属于电子产品,但不必和玩普通电子设备玩新不玩旧的概念相提并论。声响设备没有新旧之分,只要运行正常,老设备的声音往往更能讨人喜欢,比如新买的耳机功放都要至少煲机1000小时以上,才会渐入佳境,所以玩音响器材,不必喜新厌旧追赶潮流,再好的设备,终极目的都是为了音乐内容服务,所以不要当器材党,而要发掘音乐内容里隐藏的别样不同的听音体验和认知,把发烧上升到对艺术的追求层面,你的金钱和精力投入才会有价值和分享意义。

03-发声和接收

这是一篇专门针对手机和耳机组合如何达到初烧的文章,所以今天不谈音箱和听音环境问题,只针对耳机谈一下个人使用感受:

一套音响设备的三要素,音源,传输,发声,前面两项都是在为最后发声做铺垫,所以发声是这个系列里最为重要的一环,如何配备这个终端设备?只要记住一个原则:平均值。百元的前端和百元的终端配,千元的和千元的配,万元以上的土豪系列就无底线了,随意配。

声音是有质感的,或粗旷或细腻

或是厚实,或是飘逸,低到如大海咆哮,山崩地裂,高到如剑啸长空,弓锯撕铁,你耳朵享受的声音由你荷包里的银子决定,耳机吗,不是越贵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物尽其用,物尽所能,玩音乐,我算是个资深玩家,但我并不是个器材党,一副森海的lE-80,2017年玩到现在,配过的线材差点赶上耳机原价了,但还是乐此不彼。国产的圈铁03单元的玩了一副,同价位对比下,被伤得从此不敢问新所有的堆枓Hi-Fi耳机产品。播放器也是一个屌样,4年前的艾利和AK-100ll对比两年前同价位的R6-Pro,性噪比和音乐味差了不止一个等级,当然可玩性和综合素质又另当别论,毕竟网络数码年代,一部全面支持安卓系统音乐平台与手机共享连接的设备,其综合性能肯定是优于那些专注于音质的播放器,只是动辄上万的价格,令很多圈外人看不懂,一片过气的CPU组合成一部带安卓版音乐储存下载的播放器就可以身价上万了吗?这里面包含了多少智商税。

玩音乐40年,我算是一个退了烧但还在烧友队伍里的一个退烧老兵吧,常看见很多人去用一个手机去搭配一副几千元的耳机就自命在玩Hi-Fi音乐了,这都是商家和网络水军给小白们上的洗脑读,交了学费你就懂了。特别是一些原来的大厂品牌耳机被手机厂家收编后针对手机设计出品的一些低阻大耳和BT无线耳机、新手一定多看用户体验分享、少看广告。

退烧后的烧友一般都不再追新扫货了,更多的是注重音乐内容的收集和整理,过去做这些事很烧钱的,往往一张CD赶上你一个月的工资,网络时代的今天收藏音乐作品不再那么烧钱费劲了,就是充几个音乐网会员年卡也不过是少吃几斤肉,少抽几包烟的事,但换来的是无尽愉快的精神享受和认知的提高。音响发烧是物质和精神对人体进行的一种双共性的愉悦供养,而不是大家口中误谬的那种败家消费,其实在发烧假像的人潮中,有很多隐藏的善良,内俭,聪明和感动。说白了,热爱音乐的人偏多愁善感,易真情流露,就是一群视感性为第一生命的人,随着独身单身不断盛行的不婚主义泛滥,在音乐平台上去释放孤独心情的故事愈讲愈多,而在不同的音乐风格里寻找精神寄托的灵魂昼夜飘荡,如果今天丧了,就听一下”板井泉水”姐姐的;Good-byeMyLone…如果拐角遇见了爱就进村听一遍霉霉的:L ove.Story,总之人生不能缺乏诗意,生活不能缺少音乐,手机发烧终会代替一大堆的器材发烧,这也是将来不可阻挡的潮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