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回忆,铁原血战的那些天,彭德怀常常在夜间眺望铁原方向染红半边天的炮火,以至为之流泪。——《铁在烧》

从1950年6月25日到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共历时1128天。在这段残酷的日子里,有13天对志愿军而言是关键的转折点,甚至可以说改变了整个战争的态势:为掩护志愿军主力回撤休整,志愿军第63军两万四千多名将士“死守”战略要冲铁原地区,抵御住敌军5万兵力与史无前例的火力攻击。

彭德怀上甘岭是哪一集(让彭德怀落泪的惨烈战役)(1)

从1951年5月27日至6月10日,志愿军第63军重铸了宽25公里、纵深20公里的坚固防线,他们以视死如归的决心浴血鏖战13天,从正面阻击了敌人的钢铁战车与枪凛炮火,史称“铁原狙击战”。

目前所有关于铁原狙击战的史料和书籍中,几乎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词:惨烈。

美国拥有当时最为先进的武器,在“重火力压制”的战略手段下,志愿军在防守战中时常被成建制打掉,很多部队一上阵地很快就打光了,即使在弹尽粮绝的绝境中,志愿军战士们有的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有的则宁肯选择跳崖也绝不投降。

彭德怀上甘岭是哪一集(让彭德怀落泪的惨烈战役)(2)

亲历过这场战役的566 团1 连老兵杨恩起,在古稀之年提到坚守“种子山”的战役时,依然坚持将“种”字念作“重”的发音,被美军的炮火翻过来高达2米的阵地,被凝固汽油弹完全烧焦的阵地在他的脑海中依然记忆犹新。

9天,36万发炮弹是美军“火海战术”的最大火力。然而令美国人至今不解的是,即便武器条件如此悬殊,志愿军的阵地却总能“昼失夜反”。比如,美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夺下的种子山,仅控制了不到12个小时,就又回到了我军手中。

遭受了百年屈辱的中国人太想保护自己的家园了。——《铁在烧》

1951年6月2日这天,在铁原“顶在一线”的志愿军189师师长蔡长元在日记中写道:师直阵地大部被敌炮火摧毁,自刘盘同志以下过半牺牲,没时间骂人。为了最大限度保存战斗力,蔡长元尽可能地根据伤亡情况调整编制,随着战事日益焦灼,团缩编为营、营缩编成连、连缩编成排、排缩编成班……把几个班合并成一个班,几个战士合并成一个班,直到机关人员也补充到连队。

然而,这位在激战中仍然镇定自若、举重若轻的师长,却在4日的一场大雨中悲痛不已。阻击战间隙,蔡长元带领战役中幸存的将士们抓紧修筑工事,不料天空突降暴雨,水面猛涨,意外的暴雨洪水致使部分人员殉难,蔡长元这天的日记只有11个字:四日雨毫无办法,甚痛,甚痛!

“不靠这个靠哪个啊,靠哪个也不行。”铁原狙击战开战不到72小时,189 师就只剩下一个团的兵力了,他们所拥有的最有力的武器,只剩下心中保卫家国的无畏勇气。即使如此,将士们依然以血肉之躯在阵地坚守到最后一刻。

我们连是志愿军189师的尖刀连,我们排是尖刀连里的尖刀排,个顶个的精兵。打完五次战役,我们连是大功连,表彰大会,就去了我一个人。全连185个人,还剩下17个,能走得动的,就剩下我一个了……——《铁在烧》

6月10日凌晨2点,志愿军发起了最后的反击,63 军炮兵每个人都是一支队伍,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用最短时间内把炮弹打光。美军阵地中上百辆坦克围成的营地顿成一片火海,但是,这一晚的火海与之前都不一样:那是一种红的、黄的、白的掺杂的火,是铁在烧!

彭德怀上甘岭是哪一集(让彭德怀落泪的惨烈战役)(3)

战争结束后,彭德怀曾亲自看望志愿军63军的幸存战士,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彼时刚过“知天命”的年纪,在战事最为激烈的日子里却憔悴得如同风烛老人。面对浴血奋战归来的将士们,彭德怀只一句“祖国感谢你们!”便让所有人禁不住泪如雨下。

彭德怀上甘岭是哪一集(让彭德怀落泪的惨烈战役)(4)

《铁在烧》书封

关于“铁原阻击战”,目前我们所能找到的与之有关纪实文学作品几乎都带有口述历史的性质。当年战役中九死一生的将士虽然如今年事已高,谈及那段难忘的日子无不热泪盈眶。在那些真挚而动情的讲述中,我们得以感受到战争的艰难、胜利的代价,也更加懂得他们希望用牺牲去换取民族尊严的坚毅与决心。

和平与安宁从来都不是时代理所应当的馈赠,而是无数中国将士用燃烧生命的铮铮铁骨铸成的。即使历史的进程走到今天,这仍不是一个和平的年代,只是我们有幸生活在和平的国家。向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致敬!

每一个牺牲都是不朽的。——《铁在烧》

彭德怀上甘岭是哪一集(让彭德怀落泪的惨烈战役)(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