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1900年6月至8月,北京城内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围攻外国使馆事件。

1、攻打使馆的是官兵的证据

长期以来,国内史学界普遍认为攻打使馆的基本力量是义和团,其次还有一部分受义和团影响的甘军,至于荣禄直辖的武卫中军则是在“假进攻,真保护”。

清朝义和团作战(10万义和团攻不下500人使馆)(1)

有的学者把攻打使馆当作义和团反帝的英勇行为加以赞扬;

有的学者把攻打使馆当作义和团受清朝封建顽固势力愚弄和利用的重要事例进行批判;

有的学者把攻打使馆当作义和团“践踏国际公法”的“野蛮罪行”加以严厉谴责。

多年来,持不同观点的学者各执己见,争论激烈。但他们都不去认真考察一下,玫打使馆的基本力量究竟是不是义和团。

义和团从6月上旬起即大量进入北京,最初其活动地点主要在外城。6月12日起,义和团开始在内城焚烧教堂,但并未对使馆进行攻击。

据英国使馆人员朴笛南姆威尔所著《庚子使馆被围记》记载,义和团第一次出现在使馆附近是在6月12日。这天,两名义和团民乘骡车从使馆前的马路经过,他们并未攻击使馆,而德国公使克林德却冲出使馆向他们进攻,拘捕其中一人。

6月13日,大批义和团在意大利、奥地利使馆附近焚烧教堂,但也并未进攻使馆。相反,是使馆洋兵到使馆外向义和团开枪开炮,打死打伤多人。

窦纳乐给英政府的报告在叙述6月13日的情况时也说:

“我们为抵抗对使馆区的进攻而作了准备。但直到第二天晚上,没有发生任何重要的事情,6月20日前,义和团对使馆的唯一一次进攻性行动发生于6月14日夜。”

据窦纳乐报告,这天夜间,义和团对使馆哨兵“进行了好几次攻击”,但都被“轻易地击退”。显然,这只是少数团民的零星活动,与后来发生的规模相当大的围攻使馆事件不能混为一谈。

清朝义和团作战(10万义和团攻不下500人使馆)(2)

6月16日,慈禧谕令荣禄“速派武卫中军得力队伍,前往东交民巷一带,将各使馆实力保卫。”

窦纳乐报告谈到:

“总理衙门将这道上谕通知了各国使节,并且征求他们关于如何才能最好地驻扎荣禄所属部队的意见。”

报告还谈到,清军在安排哨位时的确采纳了使馆方面的建议。

荣禄以媚外著称,他对慈禧的谕旨是认真执行的。此后几天中,使馆处于清军和洋兵的双重防卫下,义和团根本无从靠近。

据外国使馆人员记载,对使馆的围攻是从6月20日下午开始,由清朝政府军发动的。

窦纳乐报告说:

“(6月20日)下午四时正,清军从北面和东面开火…于是开始了中国政府军队对北京各使馆的有组织的进攻。”“他们为了要打垮及消灭我们作了三个多星期的坚决努力。…而这种努力不是利用暴徒或叛兵,而是利用中国政府有组织的部队干的。”

从清朝官方文件看:

清朝义和团作战(10万义和团攻不下500人使馆)(3)

6月30日翰林院侍讲学士朱祖谋说:

“今官军围攻使馆,数日不解…臣愚以为战事不可不备而使臣不可不保。”

7月5日御史郑炳麟奏:

“连夜虽枪炮齐施而东交民巷洋兵盘踞如故,以待外援。请饬城内武卫各军,克期迅奏肤功,犁庭扫穴,尽之以灭洋人之口,将来可尽诿之乱兵、乱民所为,非我所能禁御。”

朱祖谋主张保全使臣,“留他日转圜之机”。郑炳麟主张尽戮洋人以灭口,二人意见相反,但他们都确认进攻使馆的是清军。

2、义和团是不是也参加了进攻使馆的行动呢?

从使馆中人员的记载来看,窦纳乐给英政府的报告和朴笛南姆威尔的《庚子使馆被围记》对使馆之战均有系统、详细的记述,前者近5万字,后者近4万字(均按中文译文计算)。

其中反复谈到数千清军如何用“大炮”、“排枪”猛攻使馆,而提到义和团的进攻活动的却只有寥寥几处。

其一是:

6月23日,“数拳匪冲入德国使馆附近的房屋打算放火,被德兵“尽执而杀之”。

其二是:

6月27日,“美国特遣部队报告说:200名义和拳在中国军队的逼迫下发动进攻,攻击了街道上的工事,但被迫退却”。

其三是:

7月初,一名“15岁之童子…直对日本防线而来,手中并无兵器,只拿引火之物及油一瓶”,意欲放火焚烧洋人房屋,途中被打死。

这些零星活动显然不能与数千清军对使馆的长时间猛攻相提并论。

清朝义和团作战(10万义和团攻不下500人使馆)(4)

有的学者执意夸大义和团在攻打使馆中的作用。

他们说:

“在战斗开始的第一天,义和团就突破侵略军的头道防线,攻下四座使馆。”

窦纳乐报告说:

6月20日“下午四时正,清军从北面和东面开火,主要是对着奥地利和意大利的工事的。奥地利卫队很快就弃馆而逃,意大利馆则于21日被攻占。

窦纳乐报告明确指出进攻这两个使馆的是清军而没有提到义和团。

综上所述,进攻使馆的基本力量始终是清军,义和团所起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3、为什么人们以为义和团是主力?

义和团攻打使馆之说在攻打使馆时即已开始流行。当时,清政府一方面派兵攻打使馆。一方面又怕这一行动会妨碍其对外求和。

而且,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握有很大权力并在统治集团中有重大影响的督抚都极力反对攻打使馆。因此,清政府极力把攻打使馆之举推到义和团身上,而一再表白自己是在尽力保护使馆。

御史郑炳麟主张尽戮使馆人员以灭口,将来把责任全推到义和团和乱兵身上,就典型地反映了清统治者的心态。

清军围攻使馆期间,现场战斗激烈,双方枪炮不新,局外人不能到现场实地观察。在北京的百姓和一般官员所得到的关于使馆之战的消息大多来自间接传闻,不可能像窦纳乐等人所知道的那样准确。

清朝义和团作战(10万义和团攻不下500人使馆)(5)

仲芳氏《庚子纪事》五月二十五日(6月21日)记:

“各军并义和团攻烧各处使馆洋楼。枪炮之声,震摇山岳。”

六月二十五日(7月21日)记:

“连日东交民巷、西什库枪炮之声,连宵达旦。两处均为兵、团所阻,外人不能临近。”

在叙述使馆之战时,日记作者含混地把清军与义和团并提,但从所述具体情节中可以看出,攻打使馆的主要是清军。

八国联军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力图将庚子前后一切反洋活动尽量推到义和团身上,而对仍受慈禧宠幸的荣禄则百般开脱。

于是,义和团在围攻使馆中的作用被任意夸大,而曾担任主攻任务的荣禄却被描绘为使馆的保护者。清末民初出版的一批有关义和团运动的著述(这些著述大多出自反对义和团的官绅之手)基本上都采取这种说法,面这些著作在此后几十年中又被众多学者当作研究这段历史的基本史料。

于是,义和团围攻使馆、荣禄保护使馆之说便长期流行。

50年代至70年代,赞颂人民反帝斗争成为政治宣传的主调。

史学界对义和团的评价也由过去的否定、贬斥变为肯定、赞扬。但这个时期,研究义和团运动的学者大多把主要精力放在用新观点来重新评论历史,而对史实本身却很少进行考证。

关于围攻使馆事件,一些学者着力用新的观点加以评论,而在史实方面并未认真考察面是继续沿袭过去流行的义和团攻打使馆、荣禄保护使馆的说法。

清朝义和团作战(10万义和团攻不下500人使馆)(6)

他们认为,这种说法既可说明义和团在反帝斗争中的英勇顽强,又可说明慈禧、荣禄等的人的狡诈。因而,他们对这种说法乐于采用而毫不怀疑。

4、攻打使馆持续几天?

窦纳乐报告明确指出,6月20日下午起,清军向使馆发动了“有组织的进攻”。那么,几天以后,清军是否就转为保护使馆或“明攻暗保”了呢?

据《庚子使馆被围记》记载,6月25日,清军确曾一度停止进攻,并派人“手执休战之白旗,将一木板置于北边之桥上”,木板上书,“奉上谕保护使馆,即刻停止攻击。将有照会,自玉带桥递来。”但实际上,“不见有照会至”。

25日夜半,清军恢复进攻,而且攻势比此前更加猛烈。

窦纳乐报告也说,6月25日夜半重新开始的射击是“迄今所遭受的最猛烈的炮火。”

6月25日短暂停火的原因,至今无可靠资料可供查考。

但可以肯定的是,绝不能把这次短暂停火视为清军对使馆停止进攻的标志。据窦纳乐报告记载,从6月25日夜半至7月13日,几乎每天都有激烈的战斗,使馆防线一次次被突破。

特别是7月13日,清军对使馆防区发动了空前猛烈的全线进攻。在肃王府,攻破了第七道防线(此处洋兵防线共九道)。

在法使馆,清军一面由地道进行爆炸,一面由地面猛攻,几乎将法使馆全部占领。

清朝义和团作战(10万义和团攻不下500人使馆)(7)

在德使馆,德军陷入险境,被迫向指挥部求援。清军对洋兵指挥部所在地英使馆也发动了进攻。洋兵顾此失彼,狼狈不堪。

7月14日,情况突然发生变化,攻势明显减弱。这天,清政府向英国公使递交照会,要求使馆中的外国人员暂时移居总理衙门。7月16日以后,对使馆的进攻一度停上。双方信使不断往来,清政府还给使馆送去瓜、菜、米、面等等。

8月1日起,清军又恢复炮击,但猛烈程度远不如7月13日以前。

双方继续交换信件,进行毫无结果的谈判。8月10日起,情况再度剧变。清军重新对使馆进行十分猛烈的进攻。

《庚子使馆被围记》8月12日记载:

“攻击忽然又至,且较之前日,尤为猛烈,”“如联军再有两三日不至,则此势如狂风骤雨之攻击,必将予等全体均送入医院之中矣。”

8月14日,八国联军攻进北京,使馆之战结束。

清朝义和团作战(10万义和团攻不下500人使馆)(8)

由上述记载看来,所谓清政府从6月25日起即对使馆实行保护或“明攻暗保”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清军猛攻使馆的时间,并不是短短五天,而长达20多天(6月20日至7月13日,8月10日至14日)。

5、荣禄在保护使馆?

在使馆之战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从北面和西面进攻的是董福祥统率的甘军,从东面进攻的是荣禄直辖的武卫中军,使馆南面城墙上,则有奕劻指挥的清军(最后几天,从前线退回的军队投入使馆之战,兵力部署有所变化)。

东部战线的北段是肃王府,中段是法使馆,南段是德使馆。肃王府北面是甘军,德使馆南面也有庆王奕劻指挥的军队。

为了便于对荣禄的行为作出准确的判断,这里着重对法使馆的战况进行考察法使馆面对的清军完全是荣禄直接指挥的武卫中军,知果荣禄一直在“力保使馆”,那么,法使馆应该是最安全的了。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7月7日至13日,对法使馆的进攻达到高潮。

据《庚子使馆被围记》7月14日记载:

“自7月7日起,中国兵即决意攻破此地。用重炮轰击,亘六十钟不息,使防线破裂,即由裂口冲进,义用长竿系以火把,遇物即烧。又以地道来攻,欲将法人炸为飞灰。”

清朝义和团作战(10万义和团攻不下500人使馆)(9)

7月13日,窦纳乐报告和《庚子使馆被围记》一致确认,使馆之战中,战斗最激烈的地方,首推肃王府,其次即为法使馆,窦纳乐关于使馆战况的报告在结尾部分特别强调:

“自6月20日起至7月13日止,这两处重要阵地的守军被迫节节后退,争夺每一英寸土地。他们的退让只是由于寡不敌众,并且必须应付大炮的轰击和纵火。而就法使馆来说,还必须应付地下坑道。”

从各使馆伤亡人数看,法国伤亡人数也特别多。据《庚子使馆被围记》7月20日记载,当时法国伤亡数为42人,仅比驻守肃王府的日本人少伤亡3人,大大超过其他国家的伤亡数。

另据《八国联军目击记》记载,在使馆之战中,“法国陆战队损失最大”,75人中共伤亡61人,占八国伤亡总数的四分之一。

清朝义和团作战(10万义和团攻不下500人使馆)(10)

看来,荣禄不主张攻打使馆虽是事实。但是,他按照清政府的决定,指挥武卫中军猛攻法使馆,这也是事实。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