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期重要历史人物(清朝唯一为汉人士兵断后战死的满人勋贵)(1)

乾隆皇帝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要给大家聊一位清朝历史上了不起的满族将领明瑞。

说明瑞了不起,不是因为他有多么辉煌的战功,事实上他不但没有光彩夺目的战功,反而因为过于轻视敌军战斗力,孤军深入,被敌军包围,最终全军覆没。

明瑞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虽然轻军冒进,孤军深入,但是在关键时刻,他作为清朝的一等公,全军统帅以及乾隆帝最爱的富察皇后的外甥,如果他带着少数精锐突围是能突围出去的,然而他却罕见的主动带着身边的少部分精锐为绿营士兵以及文官殿后。

结果就是以明瑞为首的不满一千的清军殿后部队全军覆没,但是由云南提督本进忠带领的一万多云南绿营将士以及征缅大营里的文官都顺利的从缅甸撤回了云南。

在中国历史上,少部分精锐拼死为主帅断后的事情发生过无数次;但是大军的统帅主动留下来牺牲自己为大部队断后的,历史上就仅此一次。

就冲这一点,说明瑞了不起,他当之无愧。

清朝后期重要历史人物(清朝唯一为汉人士兵断后战死的满人勋贵)(2)

富察·明瑞

01、

明瑞,姓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一等公富文之子,乾隆皇帝孝贤纯皇后的亲侄子。

富察氏是清朝著名的“满洲八大族”之一,明瑞的伯祖父就是《雍正王朝》里著名的“八爷党”马齐。

马齐其实不姓马,马齐是满语MACI的音译。

马齐在历史上最威风的事迹是他是康熙帝唯一失态亲手揍过的大臣,也是唯一一个敢在皇帝面前不请示,拂袖而去直接从乾清宫回到自己家的大臣。

别看马齐当年是铁杆的“八爷党”,但是雍正帝是非常信任富察氏的,雍正帝才登基没多久就决定给儿子弘历娶富察家的女儿,也就是马齐弟弟李荣保的女儿,这就是乾隆皇帝的孝贤纯皇后,也是乾隆帝一生唯一爱过的女性。

明瑞的父亲富文和孝贤纯皇后是亲姐弟,也是傅恒的亲大哥;而且因为乾隆帝继位,照惯例封皇后的父亲为一等承恩公,这个爵位最后也是由富文继承的,富文死后由儿子明瑞继承。

换言之,富察·李荣保这一支的族长是明瑞的父亲富文,富文死后则是明瑞。

明瑞是乾隆十四年参加工作的,乾隆帝并没有因为孝贤纯皇后的死,而疏远富察家;相反,他非常受乾隆帝的重用,而乾隆帝为了锻炼他,也是煞费苦心。

乾隆三十二年3月,云贵总督杨应琚因主持清缅战争不利,被乾隆帝罢职,乾隆帝委派曾经参加过平定准噶尔的明瑞担任云贵总督,主持清缅战争全局。

清朝后期重要历史人物(清朝唯一为汉人士兵断后战死的满人勋贵)(3)

缅甸人所画的清缅战争

02、

现在回过头看,明瑞很大程度上也是被他姑父乾隆帝逼死的。

乾隆帝本来以为征讨缅甸是一件很容易就取得胜利的战争,没想到从乾隆三十年开始,两年了,换了三任云贵总督都没有打赢。

而在明瑞看来,皇帝在清缅战争这件事情上真的是一点儿耐心都没有,才打了不到两年,就换了三任主帅,他如果不尽快拿出成绩,恐怕也难逃杨应琚的下场。

顺便说一句,乾隆帝为人刻薄,以察察而明自诩,在他手下打工,真是一件苦差事。

所以明瑞制定了一个非常激进的作战计划,这个作战计划的核心就是集中当时能集中的清军精锐,一鼓作气打到当时缅甸王国首都阿瓦,迫使缅甸国王称臣纳贡。

明瑞是乾隆三十二年6月抵达的前线,9月就开始再次出击。

其实明瑞此时调集了大量黑龙江八旗以及索伦骑兵,论野战能力,10个缅甸兵也不够1个索伦骑兵打的,对清朝军队威胁最大的其实是缅甸的湿热的气候,大量从东北调集而来的士兵因为水土不服而病倒,这也是为什么明瑞冒着大雨也要出击的一个原因。

明瑞计划很简单,兵分两路, 明瑞自己率主力由宛顶、木邦一路攻击前进,参赞大臣额尔景额从猛密攻取老官屯,两军会师阿瓦。

开始很顺利,明瑞率领主力猛冲猛打,到了12月,一度打到了距离缅甸首都阿瓦仅70里的地方,但是原本预计回师的偏师却没有按计划抵达,原来是额尔景额在12的时候病死了,老官屯也因为缅军的全力防守而久攻不克。

顺便说一句,两个战场清军在人数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当时两个方面的缅军都差不多5万人,而清军一共才2.6万人。

此时明瑞主力军粮耗尽,又没有发现额尔景额的部队,最后只能转向攻击缅军的军粮囤积点猛笼。

然而此时缅军也从清军俘虏嘴里得知了清军缺粮的消息,于是缅军主动出击,一路尾随清军,不停地骚扰,根据史料记载,清军是“无日不战”。

虽然清军顺利地拿下了猛笼,获得了补给,但是清军依然面临接近三倍缅军的重重包围。

乾隆三十三年春节一过,明瑞就决定全军由木邦退回云南境内。

明瑞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木邦靠近老官屯,明瑞和额尔景额可以互相支援。此时明瑞已经知道额尔景额没能打下老官屯,但还不知道额尔景额已经病死了。

清朝后期重要历史人物(清朝唯一为汉人士兵断后战死的满人勋贵)(4)

03、

然而明瑞没有想到接替额尔景额的额尔登额(额尔景额的弟弟)竟然擅自从老官屯撤军,并且一路撤回了虎据关,这下子驻守老官屯的缅军也加入了明瑞的包围圈。

此时明瑞军中从猛笼缴获的粮食已经快要吃完了,而一万六千人的部队经过了三个多月的作战,已经减员到了一万人左右,而此时明瑞派人驻守的木邦也被缅军攻下了,此时明瑞陷入了五六万缅军的重重包围。

明瑞和众将商量后决定,明瑞自己带着观音保、扎拉丰阿,总兵哈国兴、常青、德福,以及侍卫、亲兵数百人殿后,其余文官以及一万绿营残兵由云南提督本进忠带领下突围。

明瑞的计划进行得很顺利,缅军的注意力全部放在明瑞身上,对于本进忠的突围部队毫不理会。

这里有一说一,整个清朝,除了陕甘绿营战斗力还可以之外,其余绿营军队的战斗力不会超过抗日战争时期的保安团,所以虽然此时明瑞手里还有一万多云南绿营,但是他压根儿就没有把这一万绿营算成战斗力。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镇海之战,镇海城外接近2万绿营士兵在伤亡不超过20人的情况下就完全溃散了,把进攻的英国人都看傻了。

由此可见普通绿营军队的战斗力有多差。

而最终的结果则是以明瑞为首的殿后几百清军全军覆没,但是由于缅军注意力全在围歼明瑞上,使得本进忠的突围非常顺利,最后仅仅只损失了几百人就全部撤回了云南。

而明瑞为首的数百八旗士兵的战斗力也给缅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缅甸历史书上也留下了“满兵堪战”的记载。

不过明瑞的死也让乾隆帝彻底地清醒了过来,乾隆帝在明瑞被缅军团团包围时就说过““去岁朕及尔等皆失于轻敌”,可见此时乾隆帝在妻侄明瑞被包围后终于清醒了过来。

明瑞阵亡后,乾隆帝让明瑞的叔叔傅恒出面主持清缅战事,只不过这一次乾隆帝对傅恒的要求不再是“犁庭扫穴”,只是让傅恒想办法在不丢清朝面子的情况下体面的结束这场战争。

而明瑞遗骸运到北京后,乾隆帝下旨在京专祠祭祀,并亲临府上祭奠,谥“果烈”。

乾隆对明瑞的评价非常高:凡经百余战,战必先众军。不谓世胄家,而有如此人。读书知大义,挽劲鲜与伦。短身既精悍,谋略兼出群……

不过这个时候谁都没有想到,明瑞的长子后来也阵亡在了战场上。

只不过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