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完毕!”“可以滑出!”一连串指令短促冷峻。容不得多想,冯金强和后舱江伟驾×号“飞豹”战机驰上主跑道。

苍凉的西北大漠,因空军首届突防突击竞赛性考核惊碎寂寥,多支空中劲旅齐聚沙场。来自天山脚下的航空兵某旅时任副参谋长冯金强和他的战友们,就是其中一支。

机场上空乌云压顶,战机座舱盖上满是雨水冲刷的痕迹。“下雨会不会影响实弹投射?”冯金强脑海中一闪念,但旋即平静,沉静儒雅的面庞透着坚韧,“战争会因天气停止吗?实战会因下雨停战吗?”

“起飞!”塔台指挥员的命令清晰传来,开加力、滑跑、跃升、拉平……二人驾“飞豹”战机直插云霄,驰向“敌”目标区。

“800、700、600……”10分钟后,战机抵近目标。随着高度下降,战机被低云包裹。为让冯金强专注操控战机,后舱江伟每隔100米通报一次高度。“敌”地面防空火力射击网密实坚固。压杆、蹬舵……冯金强把稳驾驶舵,贴着蜿蜒的山丘超低空飞行,精准操控战机“游蛇”般依着山峦灵巧游弋,避开“敌”重重防线。“拉升高度,准备突击!”瞅准战机,冯金强迅速压杆拉升,战机“呼”地攀升。

黄豆大小的目标出现在显示屏上。按照战前协同,冯金强全神贯注操纵战机,江伟屏住呼吸瞄准目标,导弹以一个优美的抛物线飞向目标。“突防成功!命中目标!”二人精准配合,仅攻击一个波次,便结束突击任务,以第一名的成绩斩获“金飞镖”。“刚改装完就打出‘金飞镖’,了不起!”战友们欢欣鼓舞。

“飞豹”出天山,振翅首夺金。年底,这尊沉甸甸的“金飞镖”奖杯被冯金强和江伟存放在旅史馆,首夺“金飞镖”机组也被载入团队历史。这一天,距冯金强一路向西,自航空兵某师加入“天山雄鹰”行列,过去了整整10年。

“一剑封喉靠历练!”一晃三载飞逝,已任副旅长的冯金强最难忘与部队编制体制调整同步展开的新机改装。“飞豹”战机精准程度高,要求飞行员操纵技术“更上一层楼”。“飞得累不累”,被其作为衡量自己每个飞行日是否进步的标志。

空中70分钟的课目,操纵动作繁多,刚上飞机时手忙脚乱。他便每个架次、每个动作精准细抠,不允许丝毫变形。飞行强度大,精力高度集中,一个架次下来,浑身像要散架,但一下飞机他便对照飞参视频查找不足,下一次升空进一步校准。

608分,是冯金强1998年的高考成绩,那年他的家乡江苏省重点本科分数线为560分,他超过了保送分数线……这名“学霸”飞行员,遇到知识点便打破沙锅问到底,常常问住教员。

“越累越有体会和进步。”带着儒雅和果敢的“合金钢”,他用心咂摸着“飞豹”习性,为日后斩获“金飞镖”磨砺硬功。

谁会想到,初学飞行时,在空中滚转动作多了他就呕吐不止,每次都带着塑料袋升空。为了检验自己到底要吐多少次,他让教员使劲做极限动作……

天山脚下,骄阳熔金。酷夏的一个飞行日,冯金强带教学员张邦凤编队飞行。“砰”,调整编队时,只听一声轰响,战机一台发动机突然空中停车。小张顿时慌了,冯金强稳稳操控住飞机,边向指挥员报告,边调转机头对向机场。“别紧张!相信自己的技术!”他冷静地鼓励张邦凤,按照特情处置程序果断调整飞行数据,两人合力操控着战机单发安全着陆,成功处置了一次空中特情。

苍穹没有避风港。“飞豹”绝不会因天山的壮阔而温顺。在他和江伟首夺“金飞镖”前不到一年,他改装驾驭“飞豹”战机仅有200余小时。在他的记忆中有着一个铭心刻骨的记忆:26岁那年的深秋,他同吃同住的同室战友,在一次飞行事故中光荣牺牲。那段日子,他一进宿舍就非常希望战友出现在他面前,像以前那样无话不谈,哪怕打来个电话……

“在飞行员的字典里,不允许有惧怕。”说到战友,冯金强眼神里有泪光闪烁,“我们必须飞,也为他飞。”就在这样的挑战中,冯金强和战友们一个课目一个课目攻克,一批批“杀手”带教,积蓄搏击长空的激情和本领。

“金飞镖”,铁翼横空出天山。是辉煌,更是起点。“赴高原执行试飞任务!”两个月后,冯金强奉命带队驾机飞越天山、飞上雪域,驻训海拔4000余米的高原某机场。

这是空军首次组织该机型高原适应性训练。当地空气含氧量不足内地的60%。战机刚一着陆,高原就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号战机前轮轮胎被跑道道面划伤,机务官兵迅即更换,但时间比平时多花了一倍,嘴唇乌紫、喘着粗气。冯金强一下飞机,组织部队集合时小跑了几步,即刻感觉胸闷气短。“这次上高原,就是验证高原驻训的可行性,积累数据资料,我们不能被高原反应打倒。”冯金强高声给大家打气,迅即展开针对性研究。

首飞,战机直冲雪域碧空的刹那,官兵欢呼起来,“优秀”飞行员的战斗精神又被激活:“谁说高原不能征服?”使命在胸,他带领官兵验证收集了高原最大起飞重量、地面慢车发动机转速等诸多数据,为部队后续驻训积累了宝贵资料。紧接着,多兵机种陆空联合演练拉开帷幕,他们任务艰巨:突防突击山谷隐蔽目标,支援地面部队战斗!

那日清晨,天色黛青。冯金强驾机穿越林立的雪峰,躲避着地面雷达和防空火力网,向目标区域低空突防,“锁定!发射!”“敌”目标瞬间灰飞烟灭。

“我们的眼界要高出天山,翅膀要更加强壮!”踏着空军实战化训练节奏,冯金强和战友们越天山、战荒漠、上高原、飞远海,驻训空军10余个机场,填补了陌生地域作战的多项空白。

他任副旅长仅5个月,便带队赴贺兰山下联训。中外飞行员摆擂蓝天,以空空对抗、对地突击、混编体系对抗切磋技艺。一天,双方研究对地进攻方案,冯金强率先提出突防突击的最优方案,外军飞行员却不认同,他配合视频分析讲解实战理论,对方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学得辛苦!但学得过瘾!”他和战友也将对手的先进训练理念和敢打敢拼的顽强作风,融入“天山雄鹰”的风骨。

就在那年,部队4个月打了近3000枚火箭弹。实战化训练锤炼了胆魄,更砥砺了意志,让“天山雄鹰”平添胜战的底气。

去年仲夏,冯金强再次带队出征,代表中国空军与多国空军举行联合演习,他指挥数架战机作为联合军演的第一波次空军打击力量,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达到靶标全覆盖、目标全摧毁,创造了作战方式的3个“首次”。

铁翼横空出天山,英姿翱翔云海间。历练中,冯金强安全飞行2300余小时,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改革换装5年来,他所在部队完成30余项重大任务,飞出国门参加“航空飞镖-2016”国际军事竞赛,成为唯一一支4枚火箭弹全部命中靶心的代表队,“天山雄鹰”实现了从“踞守天山”到“飞越天山”的新跨越。

又是一次出征,冯金强——这名38岁的“天山雄鹰”,带队驾“飞豹”奔赴又一块陌生地域。夏日暖阳透过座舱盖折射着七彩光芒,翼下祖国辽阔壮美,浓烈的自豪和责任在他胸中纵横激荡……

铁翼飞旋昆仑(铁翼横空出天山)(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