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经过XX过滤的自来水能否直接喝,我说【其实,就“可不可以”喝的问题来说,合格的自来水不用过滤也可以喝——帝都的自来水,不合格的几率很小吧?当然,这个“可以”喝,只考虑安全性不考虑口感。】有几位网友就杠上了,说“合格也只是出厂合格,末端难说”。然后就有网友提出“二次供水”“管道老化”等等,指出自来水是不安全的,需要过滤净化或者烧开。
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认知。
“自来水”是生活用语,在法规里的名称是“生活饮用水”。
在不同的地区,限于经济条件,自来水有“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小型集中式供水”的形式。此外,直接从水源取水(比如井水、泉水、溪水、河水等等),成为“分散式供水”,也是生活饮用水的一种,但不在“自来水”的范围内。
“合格”的自来水并不仅仅是“出厂合格”
生活饮用水有一个国家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其中的要求是这样的:
在微生物指标中,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要求大肠菌群等指标是“不得检出”,而菌落总数是不超过100/毫升。而小型供水和分散供水,水质标准要低一些,菌落总数放宽到了500/毫升。也就是说,就微生物指标来说,自来水远远要比“天然”的井水、泉水、溪水等更有保障。
这里说的“保证用户饮用安全”,是针对用户取到的水,并不需要用户进一步处理。也就是说,法规要求的“合格自来水”,是指家里放出来的水合格,而不是许多人以为的“出厂合格”。如果经过了管网以及二次供水使得自来水细菌超标,依然是自来水公司需要承担责任的“不合格自来水”。
就像任何食品一样,我们只能说“合格的产品是安全的”,监管的作用在于保障产品合格。在不同的地区,因为监管力度的不同,“不合格”的情况不可避免地存在。但像北京这一类的大城市,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基本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应该还是可以信任的。
净水器未必增加水的饮用安全性
在各种净水器的宣称中,都宣称会除去“细菌”“砂土”“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等,从而变成“直饮水”。
正常运行的净水器和净水操作确实具有这样的功能。
不过,如果进入净水器的本来就是合格的饮用水,“净化操作”就未必增加安全性。
除了前面说的细菌问题,净水器宣称能够去除其他“有害杂质”。需要强调的是,自来水的标准中本身也包括了各种有害杂质的指标,目的是保证前面截图中提到的“生活饮用水中化学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其实,通常所说的自来水需要烧开了喝,不然会“拉肚子”,针对的只是微生物。因为烧开
只能杀菌,如果其中存在重金属以及其他有机污染物,烧开是无能为力的。
净水器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钙镁等矿物质,以及吸附一些有机污染物。在数据上,去除“有害杂质”是提高了安全风险——但它本来的风险就很小,即便“不提高”对健康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实际上,这种“进一步提高安全性”的操作建立在“规范使用净水器”的基础上。而在现实中,并不是每个用户都能规范地使用净水器,也就反而可能造成细菌滋生。比如网友提供的这个案例:
净化水的主要价值主要在于改善口感
这并不是说净水器和净化水没有意义。
水的口感受到pH、矿物质以及其他杂质成分的影响很大。适当种类和含量的矿物质、适当的pH,水会更好喝。而很多自来水的硬度高,口感较差,有时候余氯含量较高,甚至能到被尝出来的程度。含有一定量的余氯是自来水保持卫生的必要条件,并不会危害健康,但对味道和口感可能会有明显的影响。
把水烧开,是去掉余氯、减少钙镁离子的有效手段——我们看到的“水垢”,就是沉淀下来的碳酸钙和碳酸镁。
所以,不管是把自来水烧开,还是进行过滤净化,主要都是改善口感——所谓的“更安全”,基本上是一种“更安心”的抚慰。
水的pH和硬度对于它与食材的反应会有明显影响。尤其是泡茶,净化水泡出来的通常比自来水好得多。
什么样的自来水可以喝
中国很大,各地的市政与监管水平也参差不齐。我们说“合格的自来水可以直接喝”,网友的反应是“我怎么知道它是不是合格?”
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反应。其实对于自来水来说——尤其是较大规模的集中式自来水供应体系,只要不出事故那么水质基本上是稳定的。只要“感官性状”,比正常如清澈、无异味,那么基本上也就是合格的。
在极端的情况下,比如管道破裂或者水源污染,那么影响的是大面积人群,那么自来水公司不会无动于衷。对于消费者来说,需要注意的可能就是相当长时间没有使用的水龙头,管道中可能存在生锈等问题——不过这样的水,外观气味与正常的水相差太大,正常人大概都不会去喝。
如果是法规中说的“小型集中式供水”或者“分散式取水”,那么水质监控与消毒处理的能力就较为欠缺,这样的水,也就需要谨慎对待,处理之后再喝。
当然,如果你去问自来水公司或者许多专家,他们都会告诉你“最好烧开了喝”——因为烧开了喝完全不会有问题,而告诉你可以直接喝对他们也没有任何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