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逊 肾内科主任医师

慢性肾脏病的病情变化与发展是一动态过程,患者的血压、水肿、尿蛋白、血肌酐、血钾及血尿酸等表现与指标都会发生变化与波动,只是有的患者病情变化较小或几乎没有变化,而有的患者病情变化较大或进展较快。其中,表现在肾功能方面,可出现血肌酐缓慢或较快升高,提示病情有了进一步发展,并发了或进展到了肾衰竭,或并发了急性肾损伤,或进展成慢性肾功能不全。这个时候,肾病患者的用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作进一步调整,而患者的饮食也应该跟着做一些调整与改变,不能还停留在之前。

血肌酐偏高饮食注意什么(肾友饮食需要调整)(1)

可以这么说,当血肌酐升高后,肾友饮食调整需记住五点,这样吃起来才放心。

1.适当减少蛋白质摄入量

与血肌酐正常时候不同的是,当血肌酐升高后,说明肾脏功能在减退,肾病患者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应适当减少,以减轻肾脏负担。以血肌酐检测结果估算出肾小球滤过率(eGFR),或直接检查得出肾小球滤过率(GFR),并根据这一结果计算出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该是多少。GFR越低,患者每天蛋白质的摄入就应该越少。一般来说,按照GFR从90ml/min到15ml/min,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该从每公斤体重1.2克减少到0.5克,这样就可以得出具体应该吃多少了。蛋白质的来源,主要为米面等主食及牛奶、豆制品与动物肉类等。

血肌酐偏高饮食注意什么(肾友饮食需要调整)(2)

2.保证优质蛋白不能少

血肌酐升高后,每日蛋白质摄入太多必然加重原本就受损的肾功能。每日摄入超量的米面等植物蛋白属于非优质蛋白质,它们经人体吸收后会产生更多的“废物”,更容易导致肾脏负担加重。而牛奶、豆制品及动物肉类等优质蛋白质经人体吸收后,生物利用度高,产生的“废物”也少,更有利于保护受损的肾脏。因此,当血肌酐升高后,在蛋白质摄入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保证其中优质蛋白质的占比不能少于60%,则既能保证需求,又不至于加重肾脏负担。

3.营养不良患者并非吃得越少越好

对于明显消瘦或血浆蛋白低下等营养不良的肾病患者,就算血肌酐升高了,也是不能严格按照如上的饮食要求的,反而要适当增加每天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否则反而不利于肾病康复。这是因为,营养不良的肾病患者抵抗力也会很差,更容易并发感染性疾病。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尤其是优质蛋白质),则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增强抗病能力,同时也不会增加肾脏负担。

血肌酐偏高饮食注意什么(肾友饮食需要调整)(3)

4.控盐与控嘌呤是必须的

血肌酐升高了之后,不管有没有高血压及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都需要控制盐与嘌呤的摄入量。这是因为,一旦血肌酐升高,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病情还会进一步发展,同时更容易并发肾性高血压与继发高尿酸血症,甚至还会引起高血压性心脑病与脑血管意外及痛风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给予低盐与低嘌呤饮食,则可以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原则上,每日盐的摄入量应掌握在3.0-5.0克,同时选择嘌呤含量较低的食物,这样就能达到控盐与控嘌呤的目的。

5.根据具体病情还可能有其它饮食要求

血肌酐升高了之后,还可能出现高钾血症及高磷血症,原本还可能有低钾血症、低钠血症、高脂血症与血糖升高等,这就需要根据定期检查结果作出适当的饮食调整。并非说,血肌酐高了就一定要限制饮食中钾的摄入,只有那些容易出现高钾血症的肾衰竭患者才需严格限制含钾高的水果与蔬菜。而经常出现低钾血症的肾衰竭患者,反而要适当增加饮食中钾的摄入。血糖不高的肾衰竭患者,可以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以提供更多的“能量”;血糖高的肾衰竭患者(如糖尿病肾病并发慢性肾衰竭或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则需要减少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总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因此,只要记住如上与饮食有关的五个关键,血肌酐升高之后,肾友吃起来才放心。

与同名《肾为先》微信公众号同步首发,文章为作者周逊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