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万小时定律”盛行,该定律认为一个人只要在一个领域练习一万个小时,那么他就会成为该领域的专家这条法则虽然肯定了努力的重要性,但一万小时这个天文数字却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即使一天练习10小时也需要大概3年,极长的时间挫伤了积极性但事实真是如此吗?时间长的就一定比时间短的更加精通吗?刻意练习的提出似乎颠覆了这一种说法刻意练习翻译自英语“deliberate practice”,该概念主要由安德斯·艾利克森提出,他认为“当我们在提高自己时,我们才最像人类和其他任何动物不同,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己,以我们选择的方式来提高自己这使得我们和当今世界以及有史以来的其他物种区分开来”也就是说,刻意练习是一套指引人如何变得更加卓越的理论下面笔者就来谈谈其内容,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如何提高自己潜在的能力?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如何提高自己潜在的能力(提升自己能力的方法)

如何提高自己潜在的能力

在过去,“一万小时定律”盛行,该定律认为一个人只要在一个领域练习一万个小时,那么他就会成为该领域的专家。这条法则虽然肯定了努力的重要性,但一万小时这个天文数字却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即使一天练习10小时也需要大概3年,极长的时间挫伤了积极性。但事实真是如此吗?时间长的就一定比时间短的更加精通吗?刻意练习的提出似乎颠覆了这一种说法。刻意练习翻译自英语“deliberate practice”,该概念主要由安德斯·艾利克森提出,他认为“当我们在提高自己时,我们才最像人类。和其他任何动物不同,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己,以我们选择的方式来提高自己。这使得我们和当今世界以及有史以来的其他物种区分开来”。也就是说,刻意练习是一套指引人如何变得更加卓越的理论。下面笔者就来谈谈其内容。

目的

清晰并且可实践的目的是前提。研究表明,一旦某个人的水平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而他又觉得没有必要再提高,即使再“练习”几年,他的水平也仍旧不会得到增长甚至倒退。这是因为他的“练习”只是一种无目的的机械式的重复,就像按下台灯的开关之后再按一下一样的无关紧要的重复。一旦一个人觉得“足够好”,他就失去了前进的目的,水平自然不再增长。这里举一个例子,比方说一个人想要提高他的算数水平,那么他就应该在做练习题前为自己设置一个清晰的目的,比如“优先速度,把正确率放在其次,3分钟内完成30道清晰的算术题”。

让自己处于学习区

外界难易度对一个人来说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困难区。舒适区使人安逸,会削弱一个人提升自己的动机。困难区对一个人来说挑战过大,失败会极大程度地挫伤一个人的积极性。而学习区的任务有助于我们提升自己。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的三个区域的划分是动态的,是可以通过正确的练习变化的。一个人如果不断地在学习区进步,那么他的之后的舒适区就会包含之前的学习区,之后的困难区可能是他从前想都不敢想的超级困难区,学习区的变化说明这个人的能力确实是在提高的。而这种能力的提高在现实中各种案例也得到了佐证。

此外,对于不同人来说,三种区域的划分也能因为个体的差异而不同。而这也是一些教育专家呼吁对学生不再布置统一的作业而是布置个性化的作业的原因。因为统一的作业的难度可能会让有些学生处于舒适区或者困难区,从而难以进步。

反馈

及时的反馈与调整是刻意练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有目的的练习找出有待改进的地方,思考改进的方案并不断克服。如果有导师或是教练,那么你大可以聆听他们的指导。如果没有,也不必灰心,学会做自己的导师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毕竟随着水平的提高,或许只有你自己可以指导你自己。如果不太清楚自己的不足,也可以看看专家是如何做的。比如你不明白自己的羽毛球水平到底为什么停滞不前了,你可以看看高手的比赛,在一旁思考如果是你会怎么做,而而高手又是如何做的,思考背后的原因并且把思考融入到自己的练习中去。又或者试着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来破解停滞不前的水平。我不太建议把自己置入困难区来强行练习停滞不前的水平,过大的挫折很有可能会挫伤你的积极性,从而摧毁你的信心。

保持高度专注

注意力高度集中是刻意练习的关键。如果一个人边吃东西边完成他手头的任务,那么他就只是在完成任务罢了,而不是在提升自己。我们可以简单定义练习效果=专注度*练习时长。根据这样的等式,一个人如果只有30%的专注度练习3小时,还比不上保持100%专注度的人练习1小时,不过这样高度的专注通常不会有太大的乐趣可言。不过既然你想每一天都有所进步,那你大可不必为了好玩,也不必在意他人的眼光,保持高度专注吧。另外,一个保持高度专注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感觉自己集中不了注意力就去休息,而不是硬生生的拉长练习时间,比如说你可以专注一个小时的练习然后去休息之后再来专注练习。

动机

不少人都有过前一周立下壮志豪言“我要减肥”,然而下一周却仍然躺在床上养肥肉的经历。这边关系到动机了。动机可大致按照推拉理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前进的动机,另一部分是停滞不前的动机。显然,一旦停滞不前的动机大于前进的动机,那么你大概率会忘记自己最初的目标。总之,为了保持动机,要么加强前进的动机,要么弱化停滞不前的动机,不过,笔者认为若是从内心深处的愿望是想要提升自己,那么这种自发的动机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足够的。此外运动与锻炼也有助于一个人保持活力。笔者自从开始锻炼后,就不再睡懒觉了。

最后我想说说大脑的适应能力。经常性的训练会使大脑受到训练挑战的区域发生变化。大脑通过自身布线的方式适应这种挑战,增强其执行那些挑战所需功能的能力。也就是说,如果你足够多的练习某事,你的大脑会改变某些神经元的用途,以帮助完成那些任务。也就是说,你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构筑自己的潜力,进而控制你自己的命运的。

如果读者对提升自己这样的话题感到意犹未尽的话,大可以阅读安德斯·艾利克森的《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