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这并不是曹操的首创,战国的纵横家张仪最先提出挟天子以令天下,另外,比如说齐桓公尊王攘夷,也是类似的意思。

最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是谁(挟天子以令诸侯)(1)

那么最早做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是谁呢?

是郑庄公,那个时候是叫“以王命讨不庭”。

前714年,宋殇公不去朝见周桓王。这时郑庄公正担任周桓王的卿士,于是用天子的名义讨伐他。

其实这个时候,周郑关系也不咋地,因为前一年,周恒王为了分郑庄公的权力,也任命了虢公忌父为卿士,几年后郑庄公还射了周恒王一箭,我们后面会专门理一下周郑关系。

但这并不影响郑庄公作为周朝卿士去讨伐宋国,你周恒王还没法阻止,因为理由是宋殇公不来朝见,讨伐他是给你周恒王找场子!

当然,郑国可不是真的见义勇为、路见不平做好事,他这么干是因为和宋国有仇。

五年前,宋、卫、陈、蔡四国攻郑,围了国都的东门五天。

四年前,郑庄公带兵攻宋,打到了国都的外城。后来宋国又来攻打郑国,包围了郑国的长葛。

三年前,宋国把长葛给打下来了。

虽然后面讲和了,但是真正有机会再收拾宋国,郑国当然会去。

而且以王命去讨伐不庭,别国还没法帮你,但是郑国却可以以王命的名义联合其他国家。

这里的不庭,是指不朝见王庭的意思。

不过还没开打,郑国就被北戎入侵了。这次战争中,郑国使用了伏击战术,是中国记载中最早使用伏击战术的战例,大歼戎军。这个以后我们会详细说。

前713年,夏季五月,齐国、郑国、鲁国三国联合攻宋。   

六月,鲁国在菅地打败宋军。

郑国攻占郜地和防地,并把这两个地方交给鲁国。

左丘明老爷子很赞同这样做,他在《左传》里还夸了一通。

君子说:“郑庄公这样做,可以说合于正道了。用天子的命令讨伐不来朝觐的诸侯,自己不贪求土地,而以犒赏受天子的爵位的鲁国,这是得到治理政事的本体了。”  

这就是他在《左传》里写的。

但是,郑庄公是这么想的吗?显然不是,主要原因是这两个地方离郑国太远了,你要了也保不住。但是离鲁国近,所以做了个顺水人情。

最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是谁(挟天子以令诸侯)(2)

最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是谁(挟天子以令诸侯)(3)

蔡国、卫国、郕国因为和宋国关系比较好,没有按照天子的命令会师讨伐宋国。  

秋季,郑国军队回军留在本国远郊,宋、卫、蔡三国趁机攻郑,因为不合被郑国军队击败。

九月,郑庄公再次率军攻入宋国。 

冬季,齐军、郑军攻入郕国,这是讨伐郕国违背天子的命令。

实际上,郑庄公作为周朝卿士,以权谋私率领王师攻打他国有很多次,但是只有这次是因为诸侯不朝见才攻打的,所以这次才是真正的“以王命讨不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