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方面,我相较他人要愚笨一些,这似乎在刚上小学那会儿就初现端倪。小学一年级学习“看图说话”时就非常困难:我常常苦于怎么给图中人物起名字,如果只有两个人的话,我就叫他们“小红”和“小明”,再多一个,我就要绞尽脑汁才能编出一个“小刚”来,如果是好事,那一定是小明做,做坏事的则永远叫小刚,思维之死板可见一斑。到了三年级,开始真正接触作文。老师布置的第一个作文题目是《我家的大公鸡》,虽然平时也留意过公鸡与母鸡的不同,但直接上去就写两篇小字格,到底让我望而生畏,无从下手。好在邻居快小学毕业的姐姐当初也写过这篇作文,仿佛一下子找到了救星,搬个小板凳请她坐在我旁边,她说一句,我写一句,算是勉强完成了人生的第一篇作文。

写作这件事最重要(写作这件小事)(1)

此后的大部分作文我都要在各种间接帮助下才能完成,而那时的表姐已经是拿稿费的小作家了。表姐当时在市里最好的文化路小学就读,常常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在各大作文书和学习报上发表文章,有次还被邀请去北京参加暑期夏令营。记得表姐有篇文章叫《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内容是说大城市转学来的新同学第一天放学就差点被车撞,好在走在后面的表姐反应快,关键时刻一把把这位同学抱起来,才免于一场车祸。那时的表姐虽然从脸到脚都是肉嘟嘟,但到底还是个软萌妹子,哪有如此力气呢?我有点怀疑事情的真假,可是文章描述之细致,仿佛英勇救人的场景就在眼前,我半信半疑地斜着眼问她“真的?”“肯定假的呀,我抄的作文书上的!”表姐看都不看我,一脸的喜悦,语气却是云淡风轻,相当从容。那时我还不知道这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惊叹抄袭竟然没被指导老师和编辑识破,还如此轻松地登上了报纸,真是厉害,表姐以后肯定是大人嘴里“干大事”的料!

后来上了初中,逐渐开始了每周至少一次的“周记”生涯。跟班走的语文老师坚持“阅读写作不分家”的原则,每次语文早读都会分十分钟时间给我们自由阅读,所以短短三年,写作水平总算有所起色。但是刚到高中,像《作文通讯》、《读者》、《青年文摘》这样的书都被班主任列入了耽误学习的“杂书”行列,等老底被吃完,作文瞬间变得非常艰难。每到作文练习,老师一般会给大家一节课的时间,后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动静,无一人按时完成任务,只得再宽限一节,慢慢地我们发现了这个规律,就总拖到最后一节课的最后才迟迟动笔,不仅是因为偷偷写了其他作业,更多的是肚子里确实没有料。

写作这件事最重要(写作这件小事)(2)

好不容易上了大学,以为终于可以给作文说声拜拜,不想大三又开了写作课。教写作课的是个“仓库”和“窗户”分不清的中年男愤青,头发梳成二八分,第一节课上来就说不会按照学校发的写作书上课,所以告知大家以后上课不必再带那本笨重的教材过来了。因为他的这句话,我竟到毕业都不曾翻开那本教材看一眼。接着,他在黑板上给我们列了将近十本关于写作的书单,让我们这学期阅读。后来宿舍勤奋的室友去图书馆查阅,发现过半都是老师自己的书,我们那时才知道他笔名叫“陶陶”。陶陶上课天马行空,喜欢自编自导自演,常鼓励我们创作一些言情小说,不要去写新闻报道之类的体裁。身处“尼姑庵”的我们常常一脸茫然,对于他说得“哎呀,远处穿着红色衣服的女孩像个小狐狸一样充满诱惑!”实在很难理解,甚至觉得无趣。尽管写作课乏味,但一个学期三万字的读书笔记却让我们谁也不敢怠慢。刚开课没多久,隔壁宿舍就有个女生在“红袖添香网”杀青了一部穿越小说,学期没过一半就把期末作业完成了。当时《宫》、《步步惊心》等穿越剧正在热播,羡慕得我整天悄悄观察那个女作家,后来竟越看越觉得她长相酷似杨幂。同样还是那个宿舍,她的室友用当时的流行语“尼玛的”创作了一篇讲述我们专业学习生活的佳作,真实、到位还有趣,大家纷纷转发已表赞赏。而那时的我,还在用按键诺基亚5220偷偷只言片语地记录心情,整天为3万字的作业发愁,羞于承认自己是中文系的学生。

步入社会,发现高手更是遍布江湖。认识了几个酷爱写作的前辈,忍不住惊叹其敏锐的文学素养,真正的“中文系”:他们瞥见一片落叶便能吟唱一首诗;看见一朵花,就能领悟一段心情;吃一顿饭,就能写一部小说。而那时的我,还不知道写作有什么意义。每天下班回到诺大的变电站,网络信号时有时无,也无人可交流,外界的隔断、内心的封闭让我尝尽超越年龄的孤独,苦闷无处发泄,便挣扎着尝试借助文字倾诉。慢慢得,我发现写作是一种缓解,也是一种自我交流,“每天记一件开心的小事儿”的坚持,让我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的向阳面,以往那种生无可恋的郁闷随着不断输出而悄悄溜走。渐渐地,我也能理解为何一个小小的瞬间就能引发前辈们如此多的思考。

非常喜欢一句话“I am a slow walker , but I never walk backwards”,我想把它翻译为“我虽步履蹒跚,但好在勇往直前”。不是每个人都天赋异禀,不是篇篇都能成为经典,但有些路不去走一走,怎知此路通与不通?(完)

写作这件事最重要(写作这件小事)(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