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饮酒蒋德斌,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怀念蒋德斌?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怀念蒋德斌(蒋德斌)

怀念蒋德斌

闲话饮酒

蒋德斌

人类诞生以来,创造和发现了很多令人称奇的东西,酒就是其中一种。从简单处说,酒不过是一种饮料而已,但仔细想想,酒和其他饮料,确实又有很多不同之处。特别是在中国,酒已经不仅是一种饮品,而是和茶一样,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象征。

三、饮酒的艺术 艺术地饮酒

很多人喜欢饮酒,但并非每一个人都懂得应该怎样去饮酒。注意饮酒的艺术,艺术地饮酒的人,算不上太多。其实,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对如何饮酒做过评论。

《诗经》有云:

人之齐圣,饮酒温克。

彼昏不知,壹醉日富。

各敬尔仪,天命不又。

——《诗经·小雅·小宛》

意思是说,有品行的人,虽醉,依然温恭自持以胜,所谓不为酒困。而那些糊涂无知的人,则一于醉而日甚一日。在日常生活中,喝酒克制从容、自持以胜的人并不算多。喝酒越醉越疯狂的人,确实不算少。历史和现实中因酒误事的人也不少。可见,如何饮酒,并将饮酒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实在是需要一些修养,一些水平。我觉得,要朝着艺术饮酒的方向走,除了本身要对酒有所了解和研究外,还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和谁饮酒。

人以群分,和你饮酒的人是你很喜欢的人,是旧友,是故交,是知己,那将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情。“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因为是知己,所以说不完的知心话,因为是故交,所以聊不完旧人、旧事、旧感情。比如故乡人见面,一面把酒,一面总会问到:“家门口的梅花开了没有?”。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

这里喝的不是酒,是友情、是亲情,是对故乡刻骨的怀念。

在中国文化中,才子佳人是一个永恒主题。才子佳人这样的意象,往往伴随着美酒、圆月。有圆月,月下饮酒,才子赋诗,佳人抚琴应和。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至美至雅的境界。如果这个才子是一个满腹经纶的落魄穷书生,佳人是大户人家千金小姐,最好是当朝宰相的女儿,这样的花好月圆,更是充满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只有美酒,才能够使人们产生出如此浪漫的幻想来。

第二个问题,在什么地方饮酒。

现在我们喝酒,一般去饭店。因为出了饭店,就没有人伺候,想一想,喝酒半醉,正在浮想联翩时,低头一看,一大堆杯盘狼藉需要处理,实在是一件十分扫兴的事情。因此,对当前人们来讲,最理想的饮酒场所当然是酒店了。不过,如果真是两三个知心好友相聚小酌,酒店就算不上最为理想。竹林里,大树下,花前、月下,找一个偏僻幽静地方一坐,即使弄一点鱼皮花生佐酒,聊得开心,也是尽兴之至。

第三个问题,什么时候饮酒

大家如果爱看《红楼梦》,大抵上就知道什么时候饮酒最为理想了。比如春天万物复苏、百花盛开;比如夏季,蛙鸣满地、星夜漫天;比如秋季,天高气爽、皎月清辉;比如冬天,室内美酒,室外大雪。唐代白居易诗《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傍晚天将下雪,升起炉火,一起饮酒,是否有一种温暖如春的感受?一年四季,都有饮酒的好时候。即使在一个季节,也有很多饮酒的好时候。著名漫画家叶浅予在其自传中回忆儿时父亲秋天每晚就着螃蟹晚酌,那情景真是绝妙之极。何况还有七夕、七月半、中秋、重阳等节候,总是能够找到一个愉快的时间,愉快的饮酒。

第四个问题,怎样饮酒。

现在我们很多时候饮酒,都不是怎么文明,比如苦苦劝酒,比如借酒发疯,比如不胜酒力后表现出一些不文雅的行为,或者在酒桌上讲一些不文雅的段子、一句话不合就大打出手等等。这里着重讲讲劝酒。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很不一样。因此,各个地方、各个时期劝酒的风气和方法也很不一样。比如山东和河南就很不一样,山东人很是豪爽,劝酒时讲究也很多,什么主三杯、副三杯,左右各三杯,自己主动先喝,由不得客人不喝,盛情难却啊!河南也有很多规矩,主三杯、副三杯等等,就是自己不喝,让客人喝。因为酒是五谷之精华,是好东西,所以都用来招待客人。也很热情,不由得你不喝。客人喝醉了,主人就高兴了。广东以前是没有劝酒的风气的,大家坐在座位上,举举杯,“大家随意啊!”,喝多喝少,很随意,没有什么喝醉出丑的风险。不过现在风气变了,也开始劝酒了,改革开放、移风易俗啊!

说到劝酒,我想起一首白居易的诗,看看人家是怎样劝酒的:

劝君一盏君莫辞,劝君两盏君莫疑,

劝君三盏君始知。

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

天地迢遥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

身后堆金拄北斗,不如生前一樽酒。

君不见春明门外天欲明,喧喧歌哭半死生。

游人驻马出不得,白舆素车争路行。

归去来,头已白,典钱将用买酒吃。

——白居易《劝酒》

我们不知道当时白居易劝谁喝酒,也不知道他的朋友喝了没有,如果是我,肯定三盏酒一饮而尽,因为他的劝酒词写得太好了。不过,一般人没有这么高的文学修养,喝酒时来这么几句反而显得文酸气。如果劝酒之后别人不喝,就不要苦苦相逼。尤其要注意不要在酒桌上争执,喝酒聚会,本是喜事,弄得大家都不欢快——喝不喝酒,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朋友之间,尤其要注意相互理解。

恐怕大家最为担心的是领导劝酒:喝还是不喝?其实如果真的不能喝酒,领导也不会责怪。领导也是同事,相处也不会是一天两天。

第五个问题,饮酒尽兴之后。

现在我们喝完酒,如果是一般聚会,大体上是作鸟兽散,各奔东西了。如果是好友,往往还会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或安排一些其他节目。其实饮酒尽兴之后,最好是见好就收,千万不要因酒胆壮,平时不敢干的事情,现在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敢干了。很多人犯事,都是在酒后。比如醉酒驾车,比如酒后闹事等等。我们自己要注意这个问题,同时也要提醒和我们一起饮酒的朋友。好酒要长饮,好友要常聚,不要因为一时兴起,铸成大错,乐极生悲、悔之不及。

总之,酒品反映人品。和什么人喝酒,喜欢到什么地方喝酒,喝酒过程中的言谈举止,喝酒后的表现等等,这些都比较突出地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质。

人的一生,难免到酒席场合,不论是知心朋友和亲人团聚,还是一般礼节性的应酬,都要注意文明饮酒,不要因为饮酒误事,因为饮酒出丑,更不能因为不节制的饮酒,影响健康的身体和生活。正如孔子所说:“唯酒无量,不及乱。”意思是说,饮酒多少不是问题,关键要在饮酒之后神志清晰、形体稳健、气血安宁、皆如其常。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达到了圣人的要求了。

(全文完)

作者简介

蒋德斌,先后就读于西安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高级工程师,揭厉斋主人。曾供职于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现供职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