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通常是指长城以南、黄河以西、子午岭以东、桥山以北的广大地区。总面积约80744平方公里。包括延安、榆林两个地区,这一带居民的主要居住形式是窑洞。

认识陕北,是从一孔孔窑洞开始的,俗称陕北窑洞。

在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中,最显眼、最独特的风景就是各式各样的窑洞。它们千姿百态,开在土基中、山崖上,就像镶嵌其中的眼睛,忽闪忽闪地张望着这片古老、厚重的土地。

陕北窑洞是怎样的(陕北记忆窑洞)(1)

陕北窑洞,具有十分浓厚的中国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这里的窑洞分为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多种。

陕北的窑洞也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黄土高原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百米,勤劳智慧的人民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诗经》吟唱:“陶复陶穴,未有家室。”传说从轩辕黄帝开始,这里的人们就挖土成洞,凿洞成窑。秦汉以后,陕北的窑洞发展为全地穴式,就是现在最常见的土窑。明清时期,当地人仿土窑样式建起了石窑。陕北的窑洞,留存着人们掘土而居的生存记忆,也积淀着黄土地的深层文化。

陕北窑洞是怎样的(陕北记忆窑洞)(2)

陕北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也是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的象征。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陕北窑洞基本都是靠崖式,是在天然土崖上横向挖洞,宽3~4m,深可达10多m。

它们靠崖而成,建造成本低,适合当时的居住环境,最大的优点是冬暖夏凉,风吹不进、日晒不透。窑洞内的全部采光均通过窗户透进去,每孔窑洞的窗户做工精致,千姿百态,镂花空格之中巧妙地镶嵌着形式各异的图案。

窑洞内主要有两大构件,一是火炕,有的把火炕设在窑洞最后与窑掌相连,叫掌炕,有的把它设在最前紧靠窗台的位置,叫前炕或窗前炕。另一个就是灶台。一般而言,锅灶相连,用上好的石料打做方形炉台,石板旋口盖面。其下为炉灶,上置锅,其面称为锅台,用于切菜等用。炉灶之火曲折经过炕底后从烟囱而出。

窑洞的门窗都是木质框架做成,并装架在窑洞正面。上部为两扇天窗,下部左侧为两扇木板合对而成的门。用麻纸裱糊木质窗格,显得明亮干净而又保暖散气。

陕北窑洞是怎样的(陕北记忆窑洞)(3)

一院窑洞一般修三孔或五孔,大多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一进三开。窑腿上多有小窑,敬祀天地神祇。窑洞都接窑檐,或用砖砌花栏,防止雨水冲刷窑面。不少人家用木料、石料在窑前形成走廊,这叫穿厦,独具一格,更为美观。窑洞的门窗多用柳、杨、榆、椿之木。窗棂或曲或直,或长或短,或横或竖,或斜或正,曲直交错,长短相间,构图或古朴典雅,或新颖别致,有丁字形、万字形、蛇抱蛋、胡椒叶、十二莲灯、八角楼等,也有雕刻花卉、彩绘油漆的,工艺讲究,美观大方,如美术图案,贴上白格生生的窗纸、红格艳艳的窗花,多姿多彩。窑洞多修在山腰或山脚下的向阳之处,吃水、种田两便,群众称之为“水食相连”之地。冬暖夏凉,防火、防噪音,省建筑材料,容易修建,坚固、耐用。

古人写诗赞美窑洞:“远来君子到此庄,休笑土窑无厦房;虽然不是神仙洞,可爱冬暖夏又凉。”一孔孔窑洞,蕴藏着祖先遗留给后人的智慧。

陕北窑洞是怎样的(陕北记忆窑洞)(4)

陕北受苦人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有三五孔窑洞和心爱的婆姨。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这才是日月。

因此,修窑是家中大事,群众修窑前必请风水先生看地势、定方向、择日子。修窑有挖地基、做窑腿、拱旋、过窑顶、合龙口、做花栏、倒旋土、垫垴畔、安门窗、盘炕、砌锅灶等工序。修建时邻居和亲戚朋友互相帮工,修成后有合龙口的习俗,居住前有安土神的习俗,住新窑乔迁时有暖窑的习俗,尤其是合龙口和暖窑比较有趣。

陕北窑洞是怎样的(陕北记忆窑洞)(5)

对于陕北人来说,窑洞是儿时的一种记忆,是安家立业的根本,是老有所依的安心,更是澎湃于心、难以割舍的情怀。千百年来,与黄土高原儿女相生相伴的窑洞,用宽广的胸怀,真挚的情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陕北儿女,成为无数人平凡生活的精神寄托。

陕北的农家院子,垴畔上多栽树木,畔上多种蔬菜,窑外墙上的串串红辣椒,架上的堆堆黄玉米,鸡叫狗咬,石磨石碾,猪圈牛棚,浓浓的黄土风情扑面而来,窑内炕上有花花绿绿的炕围子,铺着白净的秸秸皮席子,再铺上羊毛毡,柜子、箱子、米囤摆放有序,干净整洁。陕北的男人和女人就住在这样温馨的窑洞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男欢女爱、繁衍生息。可谓天地人一体,阴阳和谐,怡然自乐。

陕北窑洞是怎样的(陕北记忆窑洞)(6)

陕北的窑洞,正如陕北汉子的性格,质朴、乐观、豪放。它的血肉筋骨是日用而不知的砂粒和黄土,与浑厚的黄土高原融为一体,与大地血脉相连。窑洞里飘出了小米香、米酒香、菜肴香,飘出了信天游的歌;窑洞里走出了一个个走南闯北的陕北汉子,一个个温柔贤淑的陕北女人。多少年来,陕北人憧憬着“三孔石窑一院墙,有吃有穿光景强”的日子。

陕北窑洞是怎样的(陕北记忆窑洞)(7)

陕北有很多有代表性的窑洞。清涧高杰村的白氏窑洞四合院修建于清代,颇有特色。靖边青阳岔有一个60多孔窑洞的四合院,有很讲究的大门门楼。子洲马家沟岔张道源家的窑洞四合院也有气派。米脂的刘家峁姜氏庄园、高庙山常氏庄园、杨家沟马氏庄园雄浑而大气,高雅而精美,是陕北人创造的美轮美奂的建筑艺术杰作,诸多木雕、砖雕、石雕体现着陕北人的智慧,是陕北窑洞的杰作,也是中国窑洞建筑的范例。特别是以马家新院窑洞为标准的陕北建筑,外观为哥特式门脸,中西合璧。

陕北窑洞是怎样的(陕北记忆窑洞)(8)

清末民国年间,人们大多都住土窑洞。20世纪五六十年代,居住的是石头接口窑洞。20世纪80年代开始,都修石窑洞。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陕北朝气蓬勃,充满生机,陕北窑洞比以往讲究了、排场了。瓷砖贴面,油漆门窗,窑里窑外,装饰一新,窑内布局多样,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应有尽有,宽敞漂亮,更加舒适。

陕北的土窑洞里诞生过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在炕上坐。”诗人贺敬之描写的陕北乡亲待客的事儿就发生在窑洞内。“五谷子青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孩儿数上兰花花好。”兰花花的故事也发生在陕北的窑洞里。“提起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四妹子和三哥哥的故事也发生在陕北的窑洞里。

陕北窑洞是怎样的(陕北记忆窑洞)(9)

陕北窑洞是陕北乡村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陕北味”的代表,它将陕北以一种真实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俗语道:“有百年不漏的窑洞,没有百年不漏的房厦。”站在陕北的高原上极目眺望,一孔孔窑洞在岁月沧桑中老去,一孔孔窑洞又在生机勃勃中诞生。这里是世上最温暖的地方。从最初挖洞只为安身,到后来满足各种各样生活需求,再到被赋予深层次含义,陕北的窑洞见证了陕北人的生活从贫穷落后迈向幸福大道的光辉历程,也见证了中华民族最优秀基因的传承。

陕北窑洞是怎样的(陕北记忆窑洞)(10)

陕北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文化的象征,蕴含着丰富的建筑艺术价值,积淀着古老深厚的黄土地文明。时至今日,虽然面对着楼房的巨大冲击,但是就整个陕北地区而言,窑洞仍是居民最主要的居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