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吴梦奇
来源 / 智合
20世纪的最后十年,是属于律界开拓者的十年。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一家家今日名扬四方的律所开宗立派,书写各自独一无二的传奇。
它们或起于瓦灶,终入琼楼;或拔筹高台,几经移师。事往日迁,顺着时间的脉络,我们得以寻访它们在历史维度下,一次次迁址所留下的灼灼足印。
(律所按创立时间排序)
1988年夏天,一场时间跨度达4个月的法学学术研讨会在长春举办。这场“法学基本范畴研讨会”不仅掀起了此后三年间学界对“权利本位”轰轰烈烈的讨论,也为国内法学拉开了思想解放之帷。
也是这一年夏天,刚刚结束9年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工作生涯的付洋,与郑小虎等20多名同仁创办了康达。律所最早的办公地点在北京朝阳区春秀路空军干休所的大门南侧一间30多平米的临街房。
此时的付洋也许还未想到,这间小小的办公室会成为康达梦的开始——此后三十年,康达数易其址,而这些错落在京城东侧的足迹,便是康达一步步由小做大的兴盛之路。
创业初的三年间,康达在临街房里接待了数不清的领导、外宾与当事人,其中不乏司法部副部长、律师司副司长。但随着律所发展,即便康达在干休所加租了另一间房,办公空间也是捉襟见肘。
1991年,司法部明确康达为事业法人单位,下设5个业务部,康达随之整体迁入工人体育场主馆2楼的5大间办公室。
随后两年里,康达业务量不断攀升,律师数量也突破30人,“经常一个屋内同时有几个客户谈话,互有影响”。因此,经过与工体的长时间接洽,康达在1993年的7月1日搬进了工体院内的西小红楼。
这幢红白相间、样式朴素的四层小楼,承载了康达人此后20年全部的苦辣酸甜:她亲历了康达的党支设立、业务调整、脱钩改制、兼并壮大,也见证了康达的一家家分所在京城以外处处播撒。
到了2014年,多次加盖扩租的小红楼也显得日渐局促,适逢单城单点的政策下发实施,康达告别旧地,迁至如今的办公点——首开幸福广场写字楼。
在窗明几净的4000平米新办公区,老一辈康达人都还记得,那个从门脸房、干休所、小红楼一步一印走来,满身汗水负重前行,但从未想过放弃的自己。
那些旧地址,是繁盛最好的证明。
友谊宾馆是业内人熟知的君合初期办公地点,但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地方不应被忽略——君合创始合伙人之一王之龙先生家的四合院。1988年那一年里,几位创始人在院里无数次开会讨论,最终在第二年4月给君合写下了序言。
这间四合院的大门照片,如今也挂在君合总部的走廊上。
八、九十年代之交的北京城,写字楼还属于稀罕物什,对于想做外资法律服务的君合,境外公司与国外律所扎堆的高档酒店,也就成了办公的最优选择。
在一番扫街之后,大家圈定了友谊宾馆——这座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园林式宾馆,风景宜人不说,价格还相当适宜,对于彼时兜里还没什么钱的创始合伙人们而言,绝对是上佳之所。
年轻的创始人们在宾馆内的科学会堂租了间50平米的办公室,买下四张办公桌,又从科学会堂搬来闲置的一圈组合沙发、一张方形会议桌、八把椅子和几扇屏风,凭着创业初的劲头和朋友们的帮忙,事业有声有色地做起来了。
1993年,随着君合发展渐入佳境,原先的办公室已然不太够用。合伙人们一合计,君合就告别了承载创业初期回忆的友谊宾馆,搬进了王府井的和平宾馆19层——这是一个能将故宫、长安街尽收眼底的高度。
时至今日,君合已在建国门立交西北角的华润大厦扎下了根,而这幢26层的新古典风格大楼,是京城二环以内的至高点。
从大厦的20层南眺,车水马龙的长安街是君合30年间“三迁”其址的漫长历程里,最忠诚的守望与见证。
1992年,早些时候的“春风”让这个11月也显得不那么冷冽。张学兵、开粮、杨若寒等人在亮马河畔租下了京城大厦第16层的一间办公室,租期三年。这座大厦刚营业不到4个月,但是142平米办公室的年租金就高达5.2万美元。
对于一个半月后才正式开张的中伦而言,在初创期选择条件、地段均如此优越的新锐大楼作为办公点,算是下了血本。
但很快,中伦用扩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1994年7月,中伦的办公区域扩租至232平米;1995年5月,中伦再次扩租至308平米——此时距离三年租约到期尚有半年。事业初具规模,面积一扩再扩,足证中伦的“凤巢”选对了址。
即使如此,要容纳看起来似乎会无限增长下去的中伦精英,有限的租区也逐渐显得力不从心。
时光兜转之间到了1996年。这一年,300路公交正式开线,开始了它名震京城的“三环霸主”生涯;中伦的租期也到期了,举所搬进了一公里外京信大厦14楼600余平的新办公区——比之前足足翻了一倍的空间,总算显得相对绰裕了起来。
当年5月,律所总人数增至52人。随后,中伦进入了版图不断扩张的数年。
2000年4月,中伦辞别京信大厦,搬进了现国贸边上的招商局大厦。
此后近九年,在招商局大厦三大层、2000多平米的总部,中伦经历了网络化起步、管理与薪资改制、兼并、易名、扩张,也从雏鹰真正蜕变为乘风而起的大鹏。
2009年伊始,中伦将新巢筑进了北京CBD核心区的SK大厦,包揽36-37层总计近6000平米的办公区。
十六年,从142到6000,个中变迁,远非简单的乘法运算所能道尽。
2018年1月,中伦又签下了CBD核心区正大中心共9层、面积近22000平的超大办公空间。
四四方方的围棋棋盘有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其中只有九个星位。这九个星位之中,只有最中心的那个,能被称为“天元”——一家律所以此为名,无疑是自信、豪气且儒雅的。
1993年,王立华等人将成立不久、崭露头角的律所整体搬迁至“大百科”,并在第二年将律所名由“开元”改为“天元”。
这次搬迁让年轻的天元获得了稳定的落脚点,得以渐渐将业务领域往证券、投融资和并购、金融和资管等非诉领域全面铺开。
此后七年,天元的发展势头愈发猛烈,很快便成长为一家全面的规模律师事务所,并分别在1996年、1998年先后实现1000万、2000万的创收。
2000年,中国经济踏入新的纪元,一股聚焦资本市场业务的新风潮也随之席卷了律师行业。天元不落其后,启动了将资本市场调整为主业的战略转型,也顺势从大百科搬到了四年前竣工的国际企业大厦。
与其他直线爬升的写字楼不同,联排的国际企业大厦四平八稳、外观雄伟,更像是一尊伏地的宝库。
天元在这座“宝库”里度过了十一年,将自己不断打磨、锤炼。
2011年,天元迎来了大收获的一年:在册律师突破200人,营业额也攀升至1.88亿元。
这一年,天元再次迁址,搬进了同样四平八稳且外观更为方正的太平洋保险大厦,与西北的全国政协和东北的中国法学会均只有一街之隔。
在布局规整四通八达的京城,设所便如同落子。至少,在西城这方棋盘上,天元可谓是一步步升腾,最后落在了如今的“天元”。
弈者常言人生如棋,律所之道又何尝不是?
1998年12月,在海军905医院边的平武路,一家叫协力的律师事务所加入了渐盛的律师创业大潮。
初生的协力很快确定了主要业务方向,但最紧要的问题是,比起要啥没啥的平武路,需要一个更合适的地点作为协力成长的平台。
世纪之交,满覆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金穗大厦吸引了诸多海内外商贾争相入驻。对于初期以涉外业务为主的协力而言,这幢由香港著名建筑设计师冯庆延操刀,坐落于陆家嘴最繁荣金融中心区的大厦自然成为了首选。
创始人们选址的高标准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在度过前三年的制度管理磨合期后,协力的发展顺利驶入快车道。
到了2006年,金穗大厦也不再能满足协力的日益扩张。为了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协力迁入了距金穗大厦一街之遥的华能联合大厦。
单就地理位置而言,华能联合大厦并没比金穗大厦有太远的变动——非要说的话,能越过陆家嘴中央绿地,望见昼夜无息的黄浦江,可能算是迁址后最直观的优点。
但对从平武路一步跨进浦东,并在上海前沿屹立至今的协力而言,这是更靠近时代飓风风眼的选择。
2014年,协力在原先华能联合大厦31楼的基础扩租了35楼。2019年5月,再次扩租的33楼整层也装修完毕投入使用。透过35层硕大的落地玻璃窗,刚好可以一览“三大金刚”划定的上海天际线。
唯有身处时代洪流中心,方能感受到最磅礴的推力。
90年代中期,黄仲兰创办了长城上海分所。1995年4月,聂鸿胜创办了以期货业务为特色的天和。三年后的4月,锦联在上海工商局挂牌成立,主任是史建三。
时间来到1999年,中国入世谈判的关键年,法律市场的开放已是“山雨欲来”。也是4月,锦联、天和、长城三家律所的合伙人意识到联合起来才能在专业性与规模化上抵住外来冲击,于是达成合意,合并成立了锦天城。
当年年末,中美签署双边协议,中国入世最大的障碍被扫除。
合并后,锦联和天和在浦西的港泰广场办公,而长城则在金茂大厦。
先不提也是名头响当当的浦西高档商务办公楼港泰广场,单是在当时入驻率还很低的金茂大厦开张就是一个风险颇高的决断。
决心带来了信心,锦天城从创所第一年的900万,到2015年的8.9亿,实现了16年近50倍的业务创收增长。
港泰广场则是另一个故事:2004年,锦天城在港泰广场的租约到期,按惯例应进行续约。
不巧港泰广场经营方中华企业受特殊政策影响,必须立即变现所有资产,港泰广场也因此变成了只售不租。锦天城几番斡旋,也没能扭转局面,只争得了半年过渡期。
危急关头,合伙人筹措出资买下了办公楼层以供过渡,才挽救了难关中的锦天城。几番周折,浦西办公区总算搬到了花旗银行大厦。
直至2015年8月,锦天城两处办公室才终于在上海中心合流。此时,距最开始基于磨合与分工做出这一“分居”安排已经过去了整整16年。
2016年9月,锦天城增租9楼一整层,形成了9、10、11三个整层超过15000平米的超大办公区。
波折之后,锦天城终于稳稳立在了浦东之巅。
2001年冬天,北京市朝阳门丰联广场写字楼,安理以23.5美金一平米的高价租下了300多平米的办公室,一年租金便超过100万元。
丰联广场大厦是朝阳门外大街的地标性建筑,造型独特,规模宏大,西邻外交部大楼,周边使馆与高档办公楼云集。安理顶着压力入驻,自然是希望在一个高起点上得到更快的发展。
2008年,安理搬进了东三环京广桥东北角的安联大厦,办公面积也因此扩充至2000平米。
安联大厦 来源:安理律师事务所
此后,安理人员与业务规模日渐壮大,相继在天津、深圳、郑州、南京、呼和浩特等地设立办公室,构建起了更为完善的法律服务网络。
安理的快速发展,也对办公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6年9月,在安联大厦9层原先办公区的基础上,安理新增的907-909办公区也正式投入使用。
2018年12月,安理与中博合并,转制为特殊普通合伙。而关于搬迁至更好办公场所的构想也已经酝酿许久——更优质的办公环境将成为推动律所发展再上一个台阶的重要动力。
2019年7月,安理与地处CBD核心区的财富金融中心(FFC)签约,定下了4000平米的新办公区。
265米高的FFC是当下北京最高的纯写字楼,朝阳CBD商业综合体的登顶之作, 拥有完善的商务与生活环境,对安理而言,也是最合适的新起点。
安理向未来,这里是一个直面未来之潮的新起点。
从草创到壮大,从默默无闻到名扬天下,律所每一迁址的背后,既对当前实力的丈量,也是对未来发展的自信。
当创所之初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一次次迁址也就成为律所一次次起跳的预示。那些留在时光的旧址,则经由历史拾掇整理,合成一部部烫着光芒的硬核律所发展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