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星巴克里面拿着笔记本电脑的那群人,到底是什么职业?这个问题,你有没有好奇过?

星巴克气氛组怎么应聘(继星巴克之后职场也有)(1)

近日,一张图片刷遍好友圈。

有一位网友笑称,“一直没太弄明白,就是坐在星巴克里面拿着笔记本电脑的那群人到底是什么职业,今天有一个朋友他告诉了我答案,他说,那是星巴克气氛组”。

“气氛组”引来网友关注,随之而来的是#原来星巴克还有气氛组#跃升为微博热议话题。截至记者发稿时,话题阅读冲破了1.7亿,讨论数2.1万。

本以为只是开玩笑,星巴克居然玩真的了。

今日,“星巴克中国”在官方微博回应,“经深思熟虑,我们决定立即招募官方气氛组30人,招募时间 12月21日-12月27日,任期一周”。

星巴克气氛组怎么应聘(继星巴克之后职场也有)(2)

借势气氛组

星巴克妥妥又火了一把

那么,气氛组到底是什么?

常出入酒吧夜店场所的人一定对这个词不陌生,气氛组的工作就是“带节奏”,只要音乐响起来,他们就会涌进舞池和四周的高台“蹦迪”,将整个酒吧的气氛带动起来。

进入互联网时代,“气氛组”这一营销方式开始出现在商业社会的方方面面,衍生出“水军”、“刷单”、“充场”等等新兴托,在线上线下各个场景帮助商家去收割消费者。

“气氛组”俨然已成最近最受年轻人追捧的热词之一。起初是指在酒吧等娱乐场所营造气氛的人,后来被用在各行各业和各种场合。对于气氛组成员来说,结果并不是摆在第一位,关键是要积极参与,营造氛围。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最近对2013名18—35岁青年进行了一项调查显示,80.9%的受访青年认为自己当过“气氛组”成员,70.5%的受访青年表示被一些“气氛组”带了节奏。气氛组无处不在地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或主动或被动地成为气氛组的一员。

在各大CBD的高档办公室里,也总是散落着各类气氛组选手。如办公室里总有那么几个年轻女同事自发组成“脱单气氛组”,他们整天把想恋爱挂在嘴边,却又不付出实际行动。他们声称自己对于择偶没有高要求,但当爱情真正到来时,他们却跑得比谁都快。

打工人打工魂,办公室里都是打工人。最近“打工人气氛组”成功建组。有些人你看着每天敲着键盘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思考,实则每天上班就摸鱼,思考着下班回家应该吃什么。每天积极烘托公司的打工氛围,眼瞅着身边的同事买车的买车、买房的买房,而他们银行卡里的余额却始终有减无增。

星巴克气氛组怎么应聘(继星巴克之后职场也有)(3)

我们可以理解为那群加班加的最狠,毒鸡汤口号宣传者,最后算业绩躲在最后头的人,表面996,背后摸鱼耍滑,各种偷懒,做做样子,烘托假象的人,更指那些只会说说漂亮话,从来没有实际业绩的职场“嘴嗨怪”。但这些只会做表面工作的人,糊弄得了老板一时,糊弄得了老板一世吗?

可是在职场办公室总是有那么一群人,天生自我感觉良好,对自己能力没有清醒的认知,认为自己无所不会,每当开会领导布置任务的时候,就开始搞气氛,各种大包大揽,夸下金口,弄得其他人甚是尴尬,毕竟那个最会吹牛的人,往往都是能力最差的人,那些能力低下的人,总会错误认为自己各方面比别人强,他们更加没有识别到,自己的能力根本不能胜任各项技能水平。越是毫无认知的人,就越是察觉不了自己能力真实水准,越是会自我膨胀,陷入无知。

职场上的这几种行为,不仅同事讨厌,领导更反感!

职场切忌盲目自信

在职场上,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类人,想要在老板面前博得好感不断地进行自我强调:“我啥都会!”看似是炫耀自己能力超强,实则啥都不会。

职场中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本质上,每个人都在利用自己的优势为公司的发展做出独有的贡献,我们要立足于本职工作,而不是急于展示自我。 那些炫耀自己过去的人,终究会失去现在的认可, 很容易让同事对其不自觉地产生敌意和排斥,从而开始疏远这个人。时间久了大家就会觉得反感,领导也会觉得这种人不堪重用。

工作能拖多久拖多久

那些表面上加班工作,实行996、007,却时刻偷懒摸鱼,做做样子,烘托假象的人,你很有可能已经患上了严重的拖延症了。 不仅自己一个人工作时喜欢拖,就连和同事一起完成任务时,也总是最后完成的那个,因此他们往往让别人着急不已,要等到他们开始了才能完成。 拖延所带来的问题,

职场切勿“装忙”

“装忙族”日渐流行“,我很忙”成了许多职场人士的口头禅,而不忙的人仿佛是可耻的。为了自己能树立一个积极的职场形象,为了能适应职场的生存法则,“装忙”,似乎成了一些白领的职场妙招

临近年底,很多白领希望借此给老板留个好印象,为年终的工作考评加分。更甚至是为了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以此为借口, 必要时会‘装’一下能避免很多麻烦

然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装忙族”也必有被识破的一天一旦被识破,反而会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除非必要,切勿“装忙”。

那么这种“瞎忙”的状态,一方面可能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另一方面可能是主观上下意识的逃避和自我保护,是一种自我麻醉,他让自己一直陷在“忙”这样的状态当中,他就可以不去想他的 做法是对还是错、好还是坏,只要顺势而为就好了,这也可以理解为是不愿意去思考危机的一种表象。

任凭你怎样巧妙地伪装成“职场气氛组”,都免不了“穿帮”或者被大家拆穿,所以还是悠着点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