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2022年8月5日,某浙大毕业男生择偶条件火了,这位神奇的男子,不仅对女方身高体重做了苛刻要求,还限制了对象的专业要求,最重要的是,他明确限制了女方结婚后的人身自由:得辞职在家全职带娃。
当事人表示,我的要求不高,也就有十来条吧!
这位男子的“理想女友”标准,很快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反响,有男性认同他的择偶标准,也有不少人反对,觉得他要上天了。
不过大家都想看看,这位男子想象中的女生形象究竟是什么样。
我们按照这位男子的要求做一个合理筛选:
首先,他要找户籍在上海或杭州这种大城市的,这个是门当户对的要求,可以理解。
但是第二点显得有些双标,他自己有两个姐姐,却希望对方是独生女。
第三点是对学历的要求,如果是国内毕业的大学,要求是985当中排名前30的学校,末流的985不行,如果是国际毕业的大学,还必须要求是国际排名前50的高校。
以上要求差不多也是百里挑一了。
不过该男子的要求还没完,他明确列出了对对方的体重,身高,颜值要求,包括才艺。连对方专业都想好了,必须是教育类。自己是本科生,却希望对方是研究生学历。
最后这一点倒是有点奇葩,也是引起网友们非议的关键点,男生期望女子生两娃,婚后辞职带娃,原因是自己不喜欢在职场上抛头露面的女生
站在男生的角度,这些选择很现实,也很好的满足了男性的自尊心。
但是站在高学历女生的角度,她们显然不会认同这样的模式,尤其是还要求女孩子漂亮,皮肤白,一米六八等等,我们常说美貌和学历,任何一张牌加在一起都是王炸。
这样的女生很大程度上会追求自由,身边有一大群追求者,绝不可能甘心做吃苦吃累的家庭主妇。
别说是这样优秀的女生了,就连我们普通的女生,也是非常反感男性要求我们辞职,全职做家庭主妇的。
男主外女主内的刻板印象这位男子所有的择偶要求中,最受诟病的莫过于最后一条:希望女方生两个孩子,尽量不要工作,男子说自己不喜欢女方在职场上抛头露面。
其实这是带有明显居高临下意味的重男轻女,按理来说,女孩子如果价值足够,可以有自己的自由和选择。这种不喜欢女生抛头露面的心理,归根到底,还是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附属品,没有把对方当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人去看待。
这种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在国内仍旧是根深蒂固的,女性虽然独立,能够养活自己生活的很好。但是一旦结婚,依然避免不了这些问题,所以这也是很多女生不愿意结婚的重要原因
婚姻的关系一定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的,更是建立在价值匹配的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如果不出所料,该男子心目中女生的形象,这三点都和他不匹配。
安全感影响择偶观
心理学研究表明,择偶观和原生家庭安全感的缺失有密切关联,原生家庭不幸福的人容易在亲密关系中没有安全感,相比于感情,物质这种东西更为稳定,所以缺乏安全感的人更容易在婚姻抉择时选择向上选择,实现阶层的向上流动。
阶层的向上流动,说白了就是非门当户对,门当户对讲究的是双方价值、能力、原生家庭的匹配,强调的是彼此综合实力的相当。
而追求非门当户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投射心理,看不起对方的同时,也是在否定自己的综合实力,企图用更优秀的资源来弥补自己的安全感。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生的8阶段理论就指出,0-2岁是人对亲密关系形成基本信任感的重要时期。
这种基本的信任感就好比人类信任大地,天空。不会随时担心地会垮,天会塌,这种最起码的信任感,也让我们形成人性本善的核心观念。
小孩的认知功能是未发育完善的,这种对早期抚养者的认同,存储,反馈等一系列操作,都是为自己生存整合出技巧的本能。这些技巧运用到外界的反馈,最重要的就是来自于父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原生家庭,
如果这个阶段的依恋关系没有建立完善,孩子就会有分离焦虑,没有得到来自父母足够的情感和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在往后的人际关系当中,缺乏安全感。
当人缺乏安全感时,会本能想采取各种措施获取足够的安全感,而安全感来自于控制感,感情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所以可控性较低,而物质,阶层,资金等是相对稳定的,成为缺乏安全感的个体获得和维持安全感的一种重要方式。
有趣的是,心灵匮乏和物质匮乏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当事人往往追求眼下利益,而并不愿意长久考衡。
比如穷人和没有安全感的人都只注重眼前利益,没有安全感的人将婚姻关系的建立视为获取资源、实现阶层向上流动的方式,有安全感的人,会为了婚姻长久稳定的幸福而考虑,所以他们会降低对物质条件的要求,更加注重感情的需求,充分评估后往往会选择“门当户对”的伴侣。
而缺少安全感的人,更侧重于选择非门当户对的伴侣,也就是希望向上找,就像该男子的要求一样,自己是本科生,却希望对方是研究生。
无论如何,追求幸福,一定要建立在相互平等且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