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文武百官引用传统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泰皇”,但秦始皇只用了一个“皇”字。
秦始皇自认“德高三皇、改盖五帝”取“帝”一字,自创“皇帝”,作为天下大一统建立者,又称始皇帝,在位期间,取消谥法,所谓谥法就是君王在死之后带有评价性称号,帝辛史称商纣王,这带有一定的贬低。秦始皇还规定天子自称为“朕”。
在秦朝除了“朕”之外,秦始皇还自称为“寡人”,寡就是孤独之意,意思就是在最高点只有他一个人,其实在先秦还留下了许多称呼,比如:孤、余、吾、卬等称呼,为什么始皇选了“朕”呢?
朕在历史上文献上含义各有不同,《书·尧典》: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这里的“朕”有我的意思,而在《庄子·应帝王》记载:体尽无穷,而游无朕中“朕”又代表预兆。
在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国次》:人强朕天,慎辟勿当。天后朕人,因与俱行。这里的朕又通“胜”有超过的意思,而最早的朕在甲骨文当中就有了记载,此后在《说文》当中也有记载:朕,我也。阙。
朕在先秦之前使用的次数较多,“朕”,从舟,本意是舟的裂缝,《周礼·考工记·函人》:视其朕,欲其直也。从缝隙的解释来看,跟第一人称“我”搭不上半点关系,但是封建王朝都是以黄河中下游建立国家。
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渔猎业在先秦占有重要地位,虽然本意从“舟”,但“朕”也多为代用词,在《甲骨文字诂林》朕字条下姚孝遂按语说:“诸家解橎字,皆不可据。橎当从舟灷声,犹㑞从人灷声”。
灷同“火”,也是为火种,而火种一般都是掌握在一族之长的手中,在古代火是地位的象征,在火出现之后,人类的饮食也发生改变,在《诗·小雅》记载: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此时的火附上了神灵,在五行当中一曰水,二曰火。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为万民,舟在一定含义上可当做秦始皇,他一个人乘舟跟随水流,而舟上的火种可以为他照亮前方,舟和火不会让他迷失方向,“朕”这个词作为统治者就是完美选择。
不过朕都是书面化的自称,在官方文件上,一般都写皇帝或者始皇帝,还会避讳秦始皇的名讳,文件上逢“皇帝”或者“始皇帝”都要另外一行书写,朕自从秦始皇之后,也只限皇帝使用,皇帝专用的大印称为“玉玺”。
这些规定,也是强调皇帝与众不同,强化皇权的神秘感,秦始皇还建立了一套制度,第二任皇帝为秦二世,第三位为秦三世,他想要秦皇位千秋万代的在其子孙当中延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