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41年,南宋和金朝达成了合约:宋对金称臣纳贡,金册封宋康王赵构为皇帝。两国以秦岭、淮河为界。这件事情,在历史上称为“绍兴和议”。绍兴和议达成后,宋金在总体上由对抗转为了和平,但是代价却是南宋放弃了整个北方地区,同时接受了称臣纳贡的屈辱条件。在历史上,让一个正统的王朝称臣纳贡,这还是第一次。因而,绍兴和议和靖康之变一起被视为宋史上的国耻事件。南宋放弃北方地区,到底是无奈之举,还是自己软弱无能呢?

一,逃跑皇帝——宋高宗

1127年,金军南下,长驱直入,攻陷开封,俘虏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金虽灭北宋,但金在北方的统治还尚未建立起来,北方人民在国破家亡的情况下,自发地组建了数量纵多的义勇军,以抵御金国的入侵。

南宋为什么是投降派一方 南宋放弃北方半壁江山(1)

金军战斗力虽然强盛,但是数量较少,难以迅速占领整个北方。当时,耶律大石在可敦城(西北路招讨司)称王,并召集辽国残余势力对金国发动了进攻。1129年,耶律大石攻取了金朝的北方二营,双方开始进入战争状态。耶律大石还联系了宋朝方面,要求联合抗金。

金国将重兵用于西北,也就是给宋朝恢复北方大片疆土创造了条件。金军攻陷开封后,只是在北方个别城市城市驻扎有军队,其他地区还是掌握在宋朝地方州县手中。金国为了避免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决定扶持一个傀儡政权,于是立投降派人物——张昌邦为“大楚”皇帝,以作为宋金缓冲政权。不久,金军北撤。

金军刚一撤退,北方各路义军就汇集到开封城下,伪楚的官员们基本也是故宋官员,他们纷纷宣布投诚,接受宋康王的管辖。于是伪楚政权也就崩溃了,宋朝恢复了故土。此时的宋朝皇室只要坚决支持义军,联合群众,发动群众抗金,那定然是可以保住北方疆土的。

北宋灭亡后不久,宋康王赵构也就成为了全国的新领袖。他于当年五月在应天府宋州(商丘)即位,史称“宋高宗”。然而,宋高宗是一位胆怯的逃跑主义者。当时的宰相力主抗金,他要求宋高宗迁回开封,恢复东京,主持全国抗战。不过宋高宗却准备逃到江南,躲进水乡的温柔怀抱。

南宋为什么是投降派一方 南宋放弃北方半壁江山(2)

宋高宗

皇帝和宰相的方向出现了矛盾,一般情况自然是宰相遭殃。果不其然,很快李纲就被贬职,朝廷中启用黄潜善、汪伯彦等投降主义、求和主义分子。当时有陈东、欧阳澈上书反对任用黄潜善、汪伯彦,结果陈东、欧阳澈二人被立即处死,成为了儆猴之鸡。很快,宋高宗就南迁扬州,这代表他内心已经放弃了北方大好河山了。

二,伪齐政权的建立

伪楚政权灭亡后,金国准备再一次南征,彻底征服宋朝。金国采取了两路出击的政策,一路大军西攻陕西,逼迫西夏称臣,解决后方之忧,然后南下巴蜀;另一路大军一路南下,直追宋高宗,企图彻底消灭宋朝皇族。如果此计划能够迅速实施,那南宋离灭亡就不远了,金国统一天下也不远了。

战争一开始,金军主力就势如破竹,先是攻占河北河南,随后西路军长驱直入潼关,攻入陕西。不过东路军却陷入了北方义军的重重阻拦,不得不逐个攻破华北城市。其中比较有代表的是东京留守宗泽,他坚守开封城,屡次击败了金军。宗泽病死后,杜充继任,他掘开黄河堤岸,让黄河夺淮入海。此举的确大大延缓了金军的南下,不过也对百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南宋为什么是投降派一方 南宋放弃北方半壁江山(3)

金国在河南一带苦战一年之后,才得以攻陷徐州,开始向江南挺进。但是一路上也面临韩世忠、孙荣等人的阻拦。金军主力深入江淮,后方补给线路也受到了义军的威胁。但是宋高宗听说金军要奇袭扬州,就自己偷偷带领五六人乘马出逃,到了镇江。此后,金军又南渡长江,宋高宗则一路狂奔,游走了浙东海上,做好了南逃广州的准备。

金军再快,也没有宋高宗逃跑的速度快,于是金军放弃了追击计划。金国在北撤的过程中,又遭遇到了南宋地方部队的进攻,金军主将兀朮差点葬身于长江之水。地方军的阻击,大大增强了南宋方面的信心。待宋高宗惊魂稍定后,也开始假模假样地发布了对金的战争宣言,暂时启用赵鼎了主战派官员。

与此同时,北方的义军似乎更加强大了,出现了八字军、五马山寨义军、红巾军、李彦仙义军等著名的义军部队。例如这个八字军,他们活动在太行山一带,战士都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他们最初只有七千人,但是后来发展到了10万人,并接受了王彦的领导,声势浩大。再如五马山寨义军,他们活动在河北一带,得到宋朝遗民的支持,人数也发展到了10万。有如此多的义军在,金国就很难在北方建立稳定的统治。

南宋为什么是投降派一方 南宋放弃北方半壁江山(4)

与此同时,金国西路军计划也宣告失败了。1130年,金军西路大军准备翻过秦岭进攻四川,然而遭到了张浚、吴玠军队的阻拦,双方大战于富平,结果宋军失败。此战,是宋金交战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也是金国损失最严重的一次会战。此战后,宋金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随后,金军按原计划进攻汉中,吴玠主动出击,金军四战皆败。这这名了金军已经无力南攻四川。

南宋为什么是投降派一方 南宋放弃北方半壁江山(5)

金国再一次认识到消灭南宋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群众的抵抗力量实在是太强大了。因而金国又选择在北方建立一个傀儡政权。1130年,金立降臣(原宋济南知府)刘豫为“子皇帝”,国号齐,建立了伪齐政权,初期定都大名,后来迁都开封。

三,南宋的求和

绍兴年间,北方义军遍布黄河上下,南方则有稳定的政权,如果南宋对北方的义军进行支持,并纳入国家正规军,给与粮草,使之作为抗金的先锋;自己则稳定后方,发展经济,训练新军,那么收复北方是非常有希望的。还是那句话,只有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打赢这场战争。

南宋政权在经过几年的休整后,也出现了四大精锐的部队,分别由刘光世、韩世忠、张浚和岳飞统率,宰相吕颐浩说:“今张浚军三万,有全装甲万副,刀枪弓箭皆备;韩世忠军四万、岳飞军二万三千、王夑军一万三千,虽不如浚之军,亦皆精锐;刘光世军四万,老弱颇众,然选之亦可得其半。”再加上杨沂中、巨师古和御前忠锐军,全国的主力就达到了16万以上。这些部队都是精锐部队,作战能力强,可以和金兵主力正面作战。

南宋为什么是投降派一方 南宋放弃北方半壁江山(6)

中兴四将

在伪齐政权建立之后,南宋方面也开始表现出一些主动出击的现象。1130年,岳飞就带领军队收复了襄阳府六州之地,使得南宋拥有了反击的地缘条件。金国在建立伪齐后,就将主力部队撤走了,意图让伪齐单独来制衡南宋。1136年,南宋方面对伪齐的挑衅忍无可忍,于是派遣大军北伐。岳飞再一次取得大胜,收复了河南、陕西大片土地。

之后,伪齐发动了30万大军,分三路南下进攻南宋。结果伪齐的东路大军在安徽藕塘遭遇宋军后,一触即溃。其他两路得知东路军失败后,也纷纷撤退。伪齐政权的虚弱,让金国感到失望,于是金国决定废除伪齐政权,将北方纳入直辖范围之内。

南宋击败伪齐后,并未趁机北伐,收复北方,而是见好就收,准备和谈。宋高宗在朝廷开始罢除几大名将的兵权,重用求和派的人物。金国方面,也希望南宋能够向金国称臣,如此,南宋就可以取代过去伪齐的地位。1137年,宋高宗派遣王伦到金国迎回宋徽宗灵柩,并借机向金国求和,双方一拍即合。此次求和,南宋成为金国的附属国,并向金国输送岁币,不过金国也将河南、陕西等地划给了南宋。

然而,这次和谈,在双方国内都引起了争议。南宋方面,宋高宗和秦桧的行为遭到了全国百姓以及河北义军的抗议,他们声称要光复整个北方,包括燕云。金国方面,因为和谈的蒲鲁虎、讹鲁观、挞懒等将河南和陕西划给了南宋,被视为了卖国贼。随后,金国皇帝诛蒲鲁虎、挞懒等,撕毁宋金和议。正当南宋派遣官员去接受河南、陕西时,金军也南下,宋金战争再次爆发。

南宋为什么是投降派一方 南宋放弃北方半壁江山(7)

战争爆发后,金军主将兀朮一路南下,不过南宋名将安徽顺昌城坚守,打得金军主力溃不成军。随后,岳飞、韩世忠、张浚三人开始北伐,其中岳飞一路进军神速,在一个月的时间就收复了整个河南,将指挥重心北迁到了郾城。兀朮见状,立即组织大军对岳飞军发动几次大规模的进攻,但是均被岳飞击败。于是金兵流传:“撼山易,憾岳家军难”。

然而,宋高宗北伐的目的并非是为了收复北方,而是为了给求和增加筹码。岳飞的北伐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宋高宗的预测,于是他赶紧给岳飞下达撤军的命令,据说岳飞一天接到了十二道诏令。与此同时,岳飞军队的补给也被南宋朝廷中断,在这样的情况下,是无法继续向北推进的。最终岳飞无奈地退军了。岳飞退军后,兀朮不甘失败,又对南宋发动了进攻,但依然遭到了失败。这让金国意识到,消灭南宋也是不可能的。

南宋为什么是投降派一方 南宋放弃北方半壁江山(8)

战争的结果自然是双方签订了绍兴和议,确立以秦岭和淮河作为边界线,实际上就是承认了金国对北方地区的占领。南宋呢,依然对金国称臣纳贡,只是允许宋高宗称帝了,在面子上多少挂得住一些。此次北伐战争后,主战派的人士基本被排挤出朝廷,兵权基本被剥夺,而岳飞直接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了。

综上所述可知,南宋初期的确有收复北方的条件。当时南方相对稳定,北方有群众支持,义军活动频繁。如果南宋你能够支持义军的活动,提供补给,那么金国是无法在北方建立统治的。但是宋高宗并没有收复北方的魄力,他只想在江南醉生梦死,不惜给金国称臣纳贡,做一个屈辱的皇帝。可见,一国之君很大程度上掌控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