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水是甘肃、青海、陕西、山西、宁夏等地必不可少的日常饮食。在炎热的三伏天,一碗煮好的手擀面浇上呛熟的浆水,再放点自家的咸菜和油泼辣子,酸酸爽爽美美来上两碗,不仅解暑降温,还能一解乡愁。浆水面是儿时在家乡,母亲夏季时常要做的。那时的我并不知道浆水面有清暑解热的作用,只是喜欢吃,觉得夏天吃浆水面就是一种享受。因其酸香爽口,醒酒解腻,故而深受当地人的喜爱。而那些远道回乡的人,差不多每次都会直奔那酸味飘香的面馆,要上两大碗浆水面,以解离乡之愁。三伏天来一碗浆水面,清爽滑溜,酸香爽口,吃一口顿时暑气全消!

一碗浆水面 | 正午·书架 三伏天来一碗浆水面(1)

夏天的浆水,麦浪滚滚时,是田间地头既防暑又解渴的清凉饮料,富含有多种有益的酶。记得每逢夏季,我放学或从外边玩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房檐下打开浆水罐的盖子,舀一大碗浆水,扬起脖子咕咚咕咚地喝下去。那股酸味的感觉,与平常醋的酸味有明显的不一样,不像醋那样酸得牙齿打架、不像白醋那样酸得甜甜稠稠的。它的酸,有些厚道。喝一口,那种酸仅在嘴舌里停留了几秒而已,留在口腔里的只有一种绵延的香味。每次喝完后会连说清爽和舒服。焯过的浆水被大火烧开,舀入大盆置于锅边。锅内再煮沸水,将擀好的长面条一绺绺投入锅中,一绺枉被打捞入碗。每碗面条分量相等。浇上浆水,黄黄的油花簇着绿绿的菜叶,浮在白白的面条之上,汤面分明、清冽温婉。三伏天来一碗浆水面,清暑解热,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一碗浆水面 | 正午·书架 三伏天来一碗浆水面(2)

吃浆水面,制作浆水是关键。浆水就是将煮过面的面汤,只取其上面的清的部分,放温,但不要放凉,倒入陶罐中;浆水需用坛子泡。最好是陶土坛子,玻璃罐子次之,不过倒也一目了然,自有其妙。最不济,随手用塑料小桶泡制也无伤大雅。然后把香菜、芹菜之类的蔬菜洗干净,扔到放温的面汤里,第一次做浆水,必须倒入点陈醋做引子。第二次做也可以用第一次的浆水做引子,就不需要再用醋做引子了。把陶罐放在凉快的地方,盖上盖子,但不要盖得太严实,然后就等着,每天都去用干净的筷子搅拌一下,(记得每次做浆水的时候,妈妈会再三叮咛我,千万不能把蘸上油的勺子伸进浆水罐,更不能将生水滴入浆水罐,否则,整罐的浆水会坏掉。)差不多3-5天就可以好了。如果浆水上面出现了白色的浮层,说明浆水没有做成功,已不能食用了。浆水要随食用随添加新的面汤和浆水引子,要不浆水的味道就荡然全无,浆水无味了。

一碗浆水面 | 正午·书架 三伏天来一碗浆水面(3)

夏忙时节,当人们扛着农具从庄稼地回来,一身烦热,躬下身子,从浆水缸舀上一大碗浆水,“咕咚、咕咚”大口喝下,顿觉清凉无比、暑气全消。如果再放上几勺白糖,拿筷子搅拌一下,便酸甜可口,可败火解暑、清暑解热、增进食欲。在农村,凡是款待亲戚朋友的浆水面,经常是一碗一碗地捞,一碗一碗地浇浆水汁子,条件好的,再加一些豆腐干碎块或鸡蛋饼丁丁来提味,那更是美味享受。浆水面刚端上桌的时候,都散发着浆水面的酸爽香味,酸中微辣,酸中寓香,不仅吃起来爽口,闻着味道也是那么的平和惬意。由于浆水面汤多面少,所以一个小伙连吃三五碗是不稀罕的,吃了一碗,还想吃二碗,直吃的人满头大汗,浑身舒坦,是盛夏绝好的风味小吃。

一碗浆水面 | 正午·书架 三伏天来一碗浆水面(4)

每次读到东坡的“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浆水面,心想东坡只是口渴,若是我日高路长之际心中最盼的定然是浆水面一碗了。随着生活的不断富裕,人们吃惯了山珍海味,几乎忘记了浆水面的做法,记不起吃浆水面,可是小编对浆水面的那种思念还常常萦绕心中。现在,在一些农村地区,仍保留着做浆水的传统,年长一些的妇女,做浆水面仍是非常美味。每到炎炎夏季,一回到家乡,提起浆水面,我们仍情不自禁流口水,想着法子去吃一顿。三伏天来一碗浆水面,清暑解热,酸香爽口,吃过的人赞不绝口!小伙伴们,你吃过浆水面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