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重点知识(理解论语第三篇第8章-什么是巧笑倩兮)(1)

译文:

子夏问道:“‘俏丽的笑脸多美呀,明亮的眸子多妩媚呀,洁白的脂粉装扮得她楚楚动人呀。’这几句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绘画是先有白底,然后再涂抹颜色。”子夏说:“这么说礼仪产生在仁德之后了?”孔子说:“给我启发的是卜商啊!现在可以和你谈论《诗经》了。”

逐句解释: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夏:卜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

倩:美丽动人。

盼:眼睛黑白分明。

素:白色、素净。

绚(xuàn):华丽多彩。

子夏问老师:“诗经上的‘笑脸漂亮,美目动人,素净的装扮使得她美艳无比’这是啥意思呢?”。子夏应该是问诗句背后的深意。

子曰:“绘事后素。”

绘:绘画、绘制。

孔子说:“绘画都是先有白底,然后不断上色”。孔子的意思是礼仪就像绘画得有个洁净的底子,然后才层层递进。

曰:“礼后乎?”

子夏说:“那么就是说礼仪产生在仁德之后了?”。这是说仁德是基础,礼仪是随之而产生的。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起:启发。

孔子说:“能给我启发的是卜商你啊,看来我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这是孔子对子夏的褒扬。孔子言传身教,循循善诱,不断启发学生,然后还很谦虚地认为得到了学生的启发。

心得总结:

本章依然是关于礼仪和仁德关系的延续。前面章节已经说明礼之本乃仁德,仁德是礼法制度的基础和根本,缺乏仁德空谈礼仪是没有意义的。

本章子夏和孔子通过《诗经》上的诗句和绘画阐释了仁德乃是礼仪之基础,礼仪是具备仁德之后才产生的规范制度。同时也指出,礼仪不在于华丽隆重,而是在于简单、朴素,礼仪重在内容而不重在形式。

子夏问诗,表面在问美女打扮之事,实际上在问礼仪是形式重要还是实质重要。孔子用绘画来说明礼和仁的关系。子夏受到启发,立马就明白了老师的意思,理解了仁德在先,礼仪在后的道理。孺子可教也,孔子赞扬了子夏的悟性。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和子夏真是和谐的一对师生,老师善解人意,弟子也很聪明。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搞反了仁德和礼仪的关系。我们常常把礼仪制度放在了第一位,而忽视了仁德才是基础。儒家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到宋代以后渐渐变了质,儒家礼仪渐渐变成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这与孔子的根本思想是违背的。孔子强调的是仁德和人性,而不是表面的礼仪规范。因此,我们后人对于儒家尊卑有序和繁文缛节的批判是曲解了孔子的思想,把不是孔子本意的思想强加在他身上,然后再大加挞伐。

新时代下,我们应该重新评估孔子的思想。既不要盲目崇信孔子,也不要歪曲和否定孔子。就事论事,孔子关于仁德和礼仪的关系没有错。现代社会更应该明白,仪式是表象,我们要抓住事物的本质,仁德才是人的根本。现实中,越是表面做得好看的人,越是华而不实;越是朴实无华的人,越是具有仁德。

附图:

论语重点知识(理解论语第三篇第8章-什么是巧笑倩兮)(2)

关注我[心],每天分享《论语》和《道德经》,实事求是,以现代社会视角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