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黄庭坚经典诗句大全(黄庭坚最著名的20首诗文)(1)

1,《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

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创作赏析:此词原有序云:“王荆公新筑草堂于半山,引八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垒石作桥,为集句云:‘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戏效荆公作。”作者曾批评王安石作集句诗是“百家衣”,以为“正堪一笑”(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五),后来不知怎么,自己技痒难禁,也效法王安石写了这首集句词。

2,《书幽芳亭记》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

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

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

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

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

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

《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是以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

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

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

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

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创作赏析:黄庭坚学识广博,善用典故。他提倡广泛学习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厚积薄发,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点铁成金”、“脱胎换骨”。在这篇短文中,黄庭坚随手引用《易经》、《离骚》,展示了他深厚的学养。

3,戏呈孔毅父》

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

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

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

创作赏析:《戏呈孔毅父》这首诗是作者元祐二年(1087年)在京任著作佐郎时所作。

  黄庭坚一生政治上不得意,所以常有弃官归隐的念头,而有时还不免夹带一点牢骚。黄庭坚与孔毅父本为同乡,今又同事,这首赠诗就因两人关系较亲密,故题头冠一“戏”字,也通过自我解嘲的方式来抒写政治上不得志的苦闷。

4,《题郑防画夹五首》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能作山川远势,白头惟有郭熙。

却写李成骤雨,惜无六幅鹅溪。

徐生脱水双鱼,吹沫相看晚图。

老矣个中得计,作书远寄江湖。

折苇枯荷共晚,红榴苦竹同时。

睡鸭不知飘雪,寒雀四顾风枝。

子母猿号槲叶,山南山北危机。

世故谁能樗里,彀中皆是由基。

创作赏析: 从章法和句法来看,第二首诗的第三、四句,一起一落,折出笔势,同前一首的第三句一气连贯、第四句陡然转折不同。可见诗人用笔灵活多变,决不重复,总是力求创新与出奇。“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郭熙《林泉高致》),诗画有相通之处。

5,《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创作赏析: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

哎,多少到长安求取名利的人啊,机关算尽都不如你(牧童)啊。

6,《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

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创作赏析: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的罪名,贬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黔州安置,开始他生平最艰难困苦的一段生活。在黔州贬所时候作此词。 全词结构一抑三扬,笔力豪迈,抒发了作者虽被贬黔州、身居恶劣环境,却穷且益坚、老当益壮,不屈于命运的摆布的乐观精神和博大胸怀。

7,《西江月》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

远山横黛蘸秋波。

不饮旁人笑我。

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没处遮拦。

杯行到手莫留残。

不道月斜人散。

创作赏析:此词作于山谷贬谪黔州之后。词中以作者戒酒后重又开戒饮酒之事为题材,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企图借酒浇愁的意念和及时行乐的狂放旷达胸怀。全词感慨世事人生,带有诙谐玩世的情趣,又使人触摸到作者内心的隐痛,读来意味无穷。

8,《南乡子》

诸将说封侯。

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

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

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

白发篸花不解愁。

创作赏析:词中对自己一生经历的风雨坎坷,表达了无限深沉的感慨,对功名富贵予以鄙弃,抒发了纵酒颓放、笑傲人世的旷达之情。词的开头两句就描绘了一组对立的形象:诸将在侃侃而谈,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对比何等鲜明,大有“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楚辞·渔父》)的意味。

9,《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环滁皆山也。

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

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

翁之乐也。

得之心、寓之酒也。

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

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

太守醉也。

喧哗众宾欢也。

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

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创作赏析:这首词用独木桥体,隐括欧阳修散文名作《醉翁亭记》,同字协韵,唱叹有情,尽得原作之神韵。“环滁皆山也。”起句全用《醉翁亭记》首句原文。滁即滁州(今安徽滁州市),欧阳修曾任滁州知州。

10,《书幽芳亭》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

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

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

兰盖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丛薄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霭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是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

予放浪江湖之日,乃久尽知其族性,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

《楚辞》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以是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

兰蕙丛生,初不殊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之虽不若兰,起视椒榝则远矣。

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除”,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创作赏析:北宋的散文小品中,最著名的当属周敦颐的《爱莲说》。该文以莲喻人,赞扬了“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人格。稍后黄庭坚的《书幽芳亭记》,堪称与《爱莲说》相比肩的精美小品。但由于前者被选入中学教材,广为人知;而黄庭坚本人以诗名世,他的散文创作被掩盖了。

11,《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黄菊枝头生晓寒。

人生莫放酒杯干。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

舞裙歌板尽清欢。

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创作赏析:本词大约作于元符二年(1099)重阳节之后数日,当时黄庭坚在戎州(今四川宜宾)贬所,此时处于贬谪中整整四年,心情抑郁。本词同调同韵共有三首,此为第二首。第一首有副题曰:“明日独酌自嘲呈史应之。”之后史应之做了和作,这首词是黄庭坚在宴席间对史应之和作的再和。

12,《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

黄菊枝头生晓寒。

人生莫放酒杯干。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

舞裙歌板尽清欢。

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创作赏析:全词通过一个“淫坊酒肆狂居士”的形象,展现了山谷从坎坷的仕途得来的人生体验,抒发了自己胸中的苦闷和激愤。词中所塑造的狂士形象,是作者自己及其朋友史念之的形象,同时也是那一时代中不谐于俗而怀不平傲世之心的文人的形象。

13,《水调歌头·游览》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

谪仙何处?

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创作赏析:此词为黄庭坚春行纪游之作。黄庭坚曾参加编写《神宗实录》,以文字讥笑神宗的治水措施,后来又被诬告为“幸灾谤国”,因此他晚年两次被贬官西南。此诗大约写于作者晚年被贬谪时期。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似非食人间烟火者。词人以静穆平和、俯仰自得而又颇具仙风道骨的风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写得无一点尘俗气,其实是要想象世界中构筑一个自得其乐的世外境界,自己陶醉、流连于其中,并以此与充满权诈机心的现实社会抗争,忘却尘世的纷纷扰扰。

14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创作赏析:黄庭坚被卷入新旧党的斗争后,曾贬谪四川的黔州(治所在今彭水)、戎州(治所在今宜宾)数年,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五十一岁时,奉召自四川回到湖北,乞知太平州(治所在今安徽当涂),在荆州(治所在今江陵)沙市候命。此诗为沙市过冬时之作。这年冬天,作者写了四题有关水仙花的诗,以这首诗最有有名。

15,《鄂州南楼书事》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创作赏析:黄庭坚一生,道路崎岖坎坷,由于遭受人陷害中伤,曾贬官司蜀中六年之久;召回才几个月,又被罢官司来武昌闲居。当夜纳凉南楼,眼见明月清风,无拘无束,各行其是,想到自己每欲有所作为,却是动辄得罪,怅恨之情,于是潜滋暗长。“清风明月无人管”,正是诗人这种心绪的自然流露。

16,《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

天涯也有江南信。

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

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

飘到眉心住。

平生个里愿杯深。

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创作赏析:用“愿杯深”来代言兴致好,亦形象有味。这首词写得极为深挚,是山谷孤清抑郁的人格风貌的写照。全词由景入手,婉曲细腻;以情收结,直抒胸臆。整首词风格疏宕,颇具韵味。

17,《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创作赏析: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此时作者三十八岁,在太和令任上已有三个年头。

18,《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创作赏析:徽宗崇宁二年(1103),党祸已起,蔡京立元祐党人稗,黄庭坚被除名,编管宜州。有诗题为《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诸,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这“十二月”是崇宁二年(1103)十二月,黄庭坚至崇宁童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此词的内容是“惜春”,而实际是影射时局。此送春词作于贬宜州的翌年,即崇宁四年(1105)。同年九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

19,《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创作赏析: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 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 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 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

20,《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创作赏析: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此时黄庭坚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名介,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与黄庭坚少年交游,交情很深,黄庭坚为黄几复写过不少诗,如《留几复饮》、《再留几复饮》、《赠别几复》等。此时黄几复知四会县(今广东四会县)。当时两人分处天南海北,黄庭坚遥想友人,写下了这首诗。

黄庭坚经典诗句大全(黄庭坚最著名的20首诗文)(2)

欢迎转发,收藏,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