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宋代: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其二》

王安石题汤泉壁垩诸子有欲闲之意(读一首诗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其二)(1)

这首诗是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的第二首,因为第一首非常出名,把第二首完全盖了过去,以致于这一首极少被人提及,甚至许多人只知其一,不知有二。

两首诗是相关联的,为了方便说第二首诗,姑且把第一首诗列出来: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题汤泉壁垩诸子有欲闲之意(读一首诗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其二)(2)

第一首诗,描写湖阴先生的清幽雅致的居住环境,烘托湖阴先生的淡泊、绝俗。诗中的景物是从湖阴先生的庭院望去,由近到远,展现是一个大体轮廓。可以看出,王安石非常羡慕他的居处环境,也非常景仰他的为人。

第二首诗,则是记述一个饶有意味的小场景,是王安石在湖阴先生家里午休醒来的情景。诗中的景物则是在屋子里,透过窗户所看到的。所以空间没有那么阔大,只看到了枝条索漠的桑树,以及开满花的楝树。第一句中,桑条和楝花都是实写,正是睡眼惺忪之时所见。第二句,风带走的余芳香味过墙而去,则是想象,正是意识朦胧之际作想。第三句则是诗中所见及所想的起点。第四句,醒来时,看到桑树和楝花,恍惚间觉得是在自己的住处,忘了是在湖阴先生那里。大概是王安石所住的半山园,其环境和湖阴先生的住处颇有点相似。

王安石题汤泉壁垩诸子有欲闲之意(读一首诗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其二)(3)

半山园是王安石罢相退隐后所营建,可见,那时王安石已经规划好归隐之计,颇安于自己隐居的生活。据说,半山园曾是晋代谢安的故居。谢安早年隐居东山,四十多岁时才出仕,有扶天下苍生之志,并且建立了莫大功业。王安石极其仰慕谢安,退隐后,则有意继承谢公的东山之志。在半山园隐居,也是乐得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