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问答集锦

抑郁障碍是以情感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近年来,抑郁障碍的患病率逐年增高,其造成的疾病负担在所有精神疾病负担中的比重最大,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负担源。此外,抑郁障碍患者的高自杀率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抑郁症100个经验分享(汪教授分享抑郁问答集锦)(1)

Q:抑郁症就像绝症?

A:事实上,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可以治愈的。如果早期诊断和治疗,临床治愈率高第一。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大多数人患有抑郁症的认知误区,包括它的病因,诊断,治疗等。有不同程度的误区。

Q:抑郁症就是不高兴?

A:抑郁症不等同于不高兴,人们经常把抑郁和抑郁症相混淆。抑郁是心绪上的,可能情绪在一段时间里非常低落,比如喜欢的男孩不理自己了或被领导批评几句,都会抑郁,但总能调节过来。抑郁症则是一种心理障碍,与大脑中某些神经递质分泌失常有关,主要表现为兴趣缺失。打个比方,抑郁是我们能高兴但是不想高兴,而抑郁症是没有高兴的能力了。

抑郁症100个经验分享(汪教授分享抑郁问答集锦)(2)

Q:抑郁症必须吃药吗?

A:研究表明,对于心境障碍,心理治疗干预必须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如果临床治疗师只简单地一味追求心理治疗的效果而忽视对药物的使用,就有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同样,如果忽视对患者的心理社会的需求,则药物治疗的效果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对抑郁症患者而言,药物是最普遍使用且在生物学及其他方面经过严格缜密研究的治疗方式。

选择抗抑郁药物时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需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伴随疾病、既往治疗史等因素,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等角度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抗抑郁药物及剂量。如患者伴有睡眠问题则优先考虑可同时改善睡眠的抗抑郁药,对于老年患者则应避免选择不良反应多的药物。

抑郁症100个经验分享(汪教授分享抑郁问答集锦)(3)

Q:抑郁症一定会导致自杀行为吗?

A:自杀者中有90%达到诊断标准的精神疾病,单看数目以抑郁症为最多。但是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比率要高得多,死亡率也高,有数据统计在双相障碍中自杀死亡率是390/10万。与没有心境障碍的人相比,重度抑郁患者企图自杀的风险要高11倍,而已经有过躁狂发作的患者企图自杀的风险要高差不多30倍。在自杀的人当中,有55%的人在作出致命的行为之前处于抑郁状态。

Q:抑郁症的人一定表现出抑郁情绪吗?

A:抑郁的核心症状被称为“缺乏快乐”,意指丧失体验快乐的能力,如果处于抑郁状态,那将会感到生活变得异常空虚,毫无快乐可言。然而,尽管不快乐的情绪与日俱增,但仍不乏有人装作快乐的样子,经常面带微笑。有人则会变得更易激越,将满腔的不满与愤怒闷在心里;也可能变得异常暴躁,甚至对亲人大打出手,过后又会因此痛悔不已,抑郁愈加严重。另外两个常见的症状是焦虑和恐惧。抑郁的时候,我们会变得脆弱,过去我们容易应对的事情现在却莫名奇妙地令人恐惧。因此,焦虑和恐惧也是抑郁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与抑郁相关的其他消极情绪还有悲伤、内疚、羞耻、嫉妒等。

Q:抑郁症能够治愈吗?

A:经过抗抑郁治疗,大部分患者的抑郁症状可能解或显著减轻,但仍有约15%的患者无法达到临床治愈。首次抑郁发作缓解后约半数患者不再复发,但对于3次发作及以上或是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复发风险可高达90%以上。影响复发的因素主要有:①维持治疗的抗抑郁药剂量及使用时间不足;②生活应激事件;③社会适应不良;④慢性躯体疾病;⑤家庭社会支持缺乏;⑥阳性心境障碍家族史等。抑郁症状缓解后,患者的社会功能一般可恢复到病前水平,但有20%~35%的患者会有残留症状以及社会功能或职业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抑郁症100个经验分享(汪教授分享抑郁问答集锦)(4)

Q:抑郁有性别差异吗?

A:抑郁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从事暴力犯罪的可能性要比女性高出7倍,而女性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则要比男性至少高出2~3倍。一项以普通人为对象的研究在对青春期少男少女进行调査后显示,68%的男孩承认至少参与过一些轻微的不良行为,而女孩是57%。但谈到抑郁症,数字就倒过来了:56%的女孩报告说容易有情绪忧郁的倾向,而男孩子只有36%。23%的男孩和女孩看起来很快乐,而且适应性强,既没有报告不良行为,也没有抑郁倾向。这显示出两性发生情绪不安的几率是均等的,但男孩更容易将其表现在外面,而女孩则表现在里面

Q:抑郁是全然消极的吗?

A:从表面上看,抑郁对我们的影响似乎都是消极的,但其实抑郁也有好处抑郁是为了生存,如植物抑郁,叶子会枯萎,这样便减少了水分的消耗;人抑郁,会不作决定,不去接触社会,减少压力,虽然是消极防御,但毕竟属于自我调节

Q:抑郁症患者性格不好?

A:抑郁症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说跟性格完全无关,但也不能说就是性格问题。一般来说,对自己苛刻、追求完美、太爱面子、不爱动却爱胡思乱想的人,更容易被抑郁症缠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