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根本标准。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一直不变的就是在倡导“孝顺”二字。父母的养育之恩,难以为报。《孝经》中曾言:“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自古以来,母亲在家庭教育,传承家风上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母爱之情,是天下最纯最真的情感。古往今来,赞美母爱的诗词不计其数,如李商隐的“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蒋士铨的“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都很感人至深。

这位母亲才是天下最智慧的母亲(历代书家笔下的)(1)

可惜的是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母亲节,但中国拥有14亿人口,有着悠久的孝义文化,却没有自己的母亲节,不禁令人叹息。这也许是跟中国人的感情表达方式偏内敛含蓄,不如欧美国家较为奔放有关。中国人往往更倾向于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古代封建统治者一直宣传的《二十四孝》便是让更多的人效仿这些孝子的行为,更好的孝顺父母。

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节日不断流入国内,美国定下来的“母亲节”逐渐被国人接受,人们一改往日的含蓄,在这一天送上中国的母亲花“萱草花”(又名“忘忧草”),大胆的对母亲表达爱意。

那么古代除了用诗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在书法上有哪些体现呢?

历代书家笔下的“母亲”

这位母亲才是天下最智慧的母亲(历代书家笔下的)(2)

这位母亲才是天下最智慧的母亲(历代书家笔下的)(3)

这位母亲才是天下最智慧的母亲(历代书家笔下的)(4)

这位母亲才是天下最智慧的母亲(历代书家笔下的)(5)

这位母亲才是天下最智慧的母亲(历代书家笔下的)(6)

武则天为母祝寿书法《金刚经》

唐代的书法从气象也规模的博大以及整体的面目上,是书法史最成熟的一个时代,自1900年,敦煌藏经洞开启之后,唐朝大量的手抄经卷问世,这里面就有著名的武则天时期的一卷《金刚经》。

这位母亲才是天下最智慧的母亲(历代书家笔下的)(7)

这件金刚经原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乃是唐武则天时期命御用书法家刘弘珪为其母祝寿时所书,用笔极为细腻多姿,气象博大,且有墨色层次变化,堪称唐代小楷之冠。

敦煌藏经洞在1900年,被王道士无意中开启之后,大量的国宝经卷后来流失到了海外,这件珍贵的《金刚经》在机缘巧合之下,如今被《国家图书馆》收藏,成为其“镇馆之宝”。

这位母亲才是天下最智慧的母亲(历代书家笔下的)(8)

这位母亲才是天下最智慧的母亲(历代书家笔下的)(9)

这位母亲才是天下最智慧的母亲(历代书家笔下的)(10)

这位母亲才是天下最智慧的母亲(历代书家笔下的)(11)

这位母亲才是天下最智慧的母亲(历代书家笔下的)(12)

,